【Lgo100】這是一個令人興奮又使人沮喪的時代,移動互聯網正顛覆著舊有的商業邏輯,時間與用戶的積累本身并不一定成為優勢,應用模式與體驗模式的日新月異,在持續變化、快速輪回地帶給用戶體驗快感的同時,似乎并不會尊重努力積累者的苦勞與付出。
互聯網的產業革命徹底改變了過去十幾年的商業格局。沖破了PC枷鎖,移動互聯網的力量更加兇猛,這是一場更加殘酷的革命。
革命者的本錢
在我們的采訪過程中,一直在關注一個涉及企業存在意義的話題,那就是——移動互聯網的商業模式是什么樣的?令人意外的是,對于移動互聯網的創業者們而言,這幾乎是一個不被關注的話題。
小米科技的米聊團隊,非常明確地對我們聲稱:“米聊從來沒有考慮過商業模式,未來三年之內也不會考慮商業模式,這也是我們的投資人明確的指示。”
幾乎所有的移動互聯網創業團隊,都堅信這是一片更為寬廣的土地,而且,商業規則成型之前,蘊含著無數的創業契機。人人都知道:“下一站,移動互聯網!”可是,路在哪里?
移動互聯網成熟的商業探索仍然處于胚胎階段,雖然不乏先行者已經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構建出足夠賺錢的商業模式,但是整體而言,這個將遠比傳統互聯網擁有更大市場的新領域,商業模式的構建仍然尚未完全成型。因此,那些急于從移動互聯網立即抓住真金白銀的創業企業,一定不是移動互聯網未來的掌舵者,因為前期的商業利益會很快變成阻礙自身參與更深層次變革的枷鎖,模式仍在變革,眼前利益很快會成為阻礙自己前行的羈絆。
那是不是說,移動互聯網的創業者們將在更茫然中摸索?事實上,現在小米科技、創新工場等移動互聯網的領導力量,在商業模式探索上并不急于求成,并不代表就沒有真正追求的方向。傳統互聯網已經為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積累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其中最有價值的一條就是:抓住用戶的需求,跟隨用戶需求尋找商業模式的出路。
這是一場規模空前的討好運動,每年數億美元的行業投入,開發出琳瑯滿目的優秀產品,提供給用戶們免費使用,卻很少有人告訴用戶,你該付錢買點什么。每家公司對于賺錢只字不提,似乎只要提及,就會被用戶遺棄。培育、教育、引導,各家公司圍繞用戶各展所長,獲取用戶的沖動遠比金錢更為迫切。甚至連用戶都在猜測,你們到底要賺我什么錢?
雷軍就被懷疑將以移動手機系統、瀏覽器、IM、電子商務等投資公司與產品,構建一個可以相互連接的移動帝國。但雷軍本人顯得非常淡定與無辜,表示所投公司都是天使投資,不控股、不主導、不干預,更是從沒有想過要將這些公司整合到一個統一的平臺下。
事實上,無論移動互聯網的創業者們各自執掌哪一塊陣地,未來的移動互聯網商業價值都是值得預期的。
用戶規模的巨大提升潛力,將為移動互聯網未來的整體產值構建一個巨大的夢想。當前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用戶規模已經超過3億,雖然已經不小,但是相對9億手機用戶,這一個數字的提升空間仍然巨大。
最重要的是,移動互聯網的買單者大多還在門口徘徊。互聯網之所以能成長這么快,僅僅十幾年的時間就創造了無數的財富神話,除了用戶需求能拉動互聯網的體驗消費,最大的為互聯網買單的玩家,仍然是那些需要通過互聯網完成與用戶信息交互、價值傳遞的傳統企業們。他們的需求在過去十幾年中,成就了門戶網站、搜索引擎、電子商務、社交網絡等無數的成功,也注定將在移動互聯網領域造就更多的神話。
然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怎么去吸引他們、滿足他們的需求?顯然以現有的產業格局,還難以承載。但是沒有關系,有一個永遠不會改變的真理在主宰他們掏錢的沖動,那就是用戶。只要成功取悅用戶、收攬用戶、伺候用戶并形成用戶規模的競爭力,那些神秘的買單人自然會找上門來。
誰是被革命者?
毫無疑問,移動互聯網在人類科技歷史上,將成為新一輪革命。革命就意味著對舊有勢力的終結。PC互聯網上的勢力構成,一直被看成移動互聯網將首先終結的勢力。然而,依托于傳統互聯網領域的增量慣性,這種顛覆與取代效應,并不會過于明顯。
相反,由眾多螞蟻雄兵們構成的移動互聯網,首先終結的,會是那些曾經叱咤風云的傳統大玩家。
2010年8月,中國移動集團董事長王建宙就曾在“中國移動2010年年中總結會”上點名批評騰訊移動QQ,“廣東40%左右的數據流量來自QQ一家,而我們收到的錢是每5塊20M,把我們的2G容量都吃掉了。”
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普及帶來的海量的數據流量沖擊了中移動們的網絡承載能力,運營商們夢寐以求的移動互聯網來了,但是只是給他們帶來了大量的流量,而沒有帶來大量的和流量相適應的收入。
移動互聯網的利益分配格局,足夠令運營商們遺憾,然而更憤怒的事實是:有太多移動互聯網應用,正在試圖取代運營商們的角色。以騰訊QQ為主的移動IM曾經發起了挑戰手機用戶信息交流的第一場戰爭;以人人網、開心網、新浪微博等移動應用為主的SNS曾經發起了挑戰本地通訊錄的社交化應用的第二場戰爭;而米聊、微信等類Kik應用,正在用多媒體信息、易擴展人際網絡、更即時性體驗等全新特色,挑戰運營商們短信、彩信甚至基礎語音服務的核心命脈。
基于網絡ID的通信方式逐漸興起,基于電話號碼的通信方式被部分替代。幾乎每一個移動互聯網的社交化應用,都在用網絡ID挑戰電話號碼,電話號碼的重要性不斷減弱。通信方式的變化,給移動互聯網產業鏈中不同的參考者帶來新的機會,也給通信運營商們帶來一場噩夢。
雷軍2011年7月12日透露小米進軍智能手機領域,移動互聯網野心畢現。從智能手機軟件開發到硬件制造,未來一定會將軟件集成在小米手機上,從短信到語音,再到流量,如果坐視其做大做強,運營商遲早會被擠兌成純管道。
這還只是一家,騰訊,百度,阿里巴巴,也在蠢蠢欲動,運營商準備好了嗎?通信運營商們躺著賺錢的日子,還能有多久?
被革命的不僅是運營商們,還有移動互聯網依托的終端設備制造商們。
在傳統移動通訊時代,諾基亞曾經被認為是難以撼動的角色,這是一個跨越百年的傳奇。在無數有關基業長青的研究著作中,諾基亞往往排在榜首。就是這樣一家堪稱偉大的公司,在移動互聯網的門口,卻幾乎被判了死刑。
美國一家科技網站預測:2012年下半年諾基亞品牌將會消失。這或許是一個大膽的判斷,但是誰都清楚這其中的可能性是多么的大。即使諾基亞沒有消失,但業界的判斷也幾乎是認為,未來的諾基亞不再是那個振臂一呼應者云集的領導者,而變成從屬于微軟的二線品牌了。
以蘋果iOS和谷歌Android為代表的新一代移動互聯網手機操作系統,完全顛覆了舊有通訊設備制造商的格局,強大如諾基亞,迷失了,新銳如HTC,崛起了,甚至老邁如摩托羅拉,新生了。憑空冒出的中國魅族,以及只成立一年的移動互聯網創業團隊小米科技,也可以憑借粉絲效應,成為手機品牌的新勢力。
傳統互聯網憑借其信息化變革,已經用十幾年時間,完全改變了這個世界,移動互聯網的到來,更將以自己的意愿,完成這個世界的另一次重塑。
在這個變革的清晨,醒得越早越有活力,那些在PC互聯網時代曾經淪落、曾經失意、曾經頹廢的傳統力量,憑借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先知先覺,完全有可能因為新陣地的先鋒角色,完成自我的變革與轉型,從頹廢走向更朝氣十足的未來。
推薦閱讀
在廣告飛天彌漫的當下,網游就如一把救命的稻草,給廣告在渠道推廣上注入了一份新鮮的血液。而廣告自此,除卻強奸人們眼球的狂轟濫炸信息外,在推廣方式上有了隱蔽性和讓人易接受性。據悉,在今年的戛納廣告節中,獲>>>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移動互聯網網絡產業“革了誰的命”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10817/10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