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下就是火鍋店,三奧股份隱身在租用的不起眼的辦公樓里,顯得極其低調。不過,三奧股份的高管和股東卻不低調,他們在外面參股或控股的企業眾多,且以暴利著稱的地產和投資公司為主。在一個以技術為核心競爭力的行業,公司股東竟無一人有相關技術背景,讓人嘖嘖稱奇。
和關聯方同一地辦公
招股書中,三奧股份的辦公地址有兩種表述。在表述“查詢地點”時,公司地址為“福建省福州市北二環中路117號蔚藍大廈3樓”;而在正文中描述“主要辦公場所”時,寫為“福州市鼓樓區華大街道北環中路117號面積為925平方米的辦公樓”。但實際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實地走訪發現,這兩個表述實為同一地址。
該地址位于福建奧林匹克中心對面,福州市出入境管理處旁邊,樓的上部有“蔚藍大廈”字樣。該樓占地面積不大,一、二樓主體被一家名為“香港阿杜火鍋”的店鋪占據,右側是一家800便利店,左側有一個小門,里面對著一個電梯,電梯旁邊就是保安室,保安室旁邊是一座樓梯。
為了一探究竟,記者從樓梯上至三樓,該樓辦公區位于樓道右側,不過記者發現,該樓辦公場所的牌子寫著“華奧機構”,并不是三奧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三奧股份董事長卓華的妻子嚴敏控制的諸多企業就以“華奧”冠名,三奧股份的關聯企業“佰匯聯”曾經的名字為“福建省華奧匯聯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也是三奧股份2009年的客戶之一。
顯然,三奧股份的關聯企業企業與公司同在一棟樓,且正是公司招股書披露的“查詢地點”。
記者繼續向樓上走,發現第四、五層均為三奧股份的辦公地。樓梯間墻壁上開始出現三奧股份的宣傳畫。
股東無行業技術背景
記者通過招股書和工商資料綜合發現,三奧股份的股東和高管們在外面控制了很多企業。
比如董事長卓華和嚴敏夫婦,其控制的其他企業就多達7家,以房地產公司居多;董事陳永有重大影響的企業有4家,黃高健能施以重大影響的企業有2家;董事劉濤控制的企業也多達6家。此外,監事陳曉明控制的企業也有3家,其與董事長夫婦共同持有的佰匯聯(福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佰匯聯)注冊資本為2000萬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佰匯聯曾經就在蔚藍大廈三樓辦公,與三奧股份“上下樓”,不過目前佰匯聯已經搬到了蔚藍大廈旁邊的時代經典大廈二樓。
通過上述信息不難發現,前述高管和股東另外控制的企業與三奧股份的業務相差很大,且主要以房地產公司和投資公司為主。對此,一位IT行業分析師拋出了這個問題:“主要高管和股東竟然沒有一個是技術出身的,三奧股份靠什么發展壯大呢?”
帶著該分析師的問題,記者在招股書第83頁發現,三奧股份表示“本行業屬于技術密集型行業”,在146頁也自稱“公司作為技術密集型企業,核心技術是公司生存和發展的根本。”但事實是,三奧股份的主要管理層和股東都不具備廣電行業技術背景。
根據招股書的表述,三奧股份的高管和股東中,看似與技術最沾邊的是董事長卓華。其個人簡介介紹為“擁有十余年項目管理及技術研發經驗”。對于卓華到底有哪些技術貢獻,招股書卻沒有披露。
記者查詢發現,三奧股份唯一的發明專利“一種對視頻素材進行幀精確剪輯的系統和方法”的發明(設計)人是卓華、邱源峰、陳錦三人,后兩人是核心技術人員。“雖然卓華是作為發明人,但根據一般職務發明行為,法人往往會署名,但除非單獨署名,否則并不一定具有技術能力。”一上述分析師如是說。
除了卓華,其他高管和股東的屨歷均與廣電技術不沾邊。
副董事長陳永來自證券業,曾在多家基金公司以及華夏證券資產管理部任職;董秘黃高健曾在中信銀行福州分行擔任行長助理;副總經理梁齊芳 “擁有十五年企業管理與市場營銷經驗”;董事劉濤擁有“企業發展、投資管理、財務、人力資源、信息化建設等方面”的經營;董事劉茜現任建銀國際并購與融資部助理副總裁;副總經理陳云鋒 “擁有十年人力資源與行政管理經驗”;財務總監吳佳盈“擁有十年財務管理與資本運作經驗”。
顯然,這些人的資歷均與廣電系統無關,也不具備本行業的技術能力。
推薦閱讀
近來,各方圍繞PE入法爭論不休,而這場討論背后則是當前國內私募股權基金監管的多頭現狀 “其實行業里面大家并不是反對監管,而是擔心監管的透明性、權威性不夠,政府部門之間、中央與地方之間銜接不夠,造成基金投資>>>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三奧股東無行業背景 關聯方藏身同一棟樓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20809/80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