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主張互相合作,因為在以后這些團隊成為成熟公司出去以后,也一定會和其他的公司合作。合作是一門藝術,這種能力是在當今社會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培養這種如何去合作的思維模式是我們和創新工場最大的區別。

合作伙伴AppJamm - Design a good world!
Teambition: 現在有哪些活動會在people2舉辦?
Bob: 我們舉辦活動主要是周末的時候,平時就是給創業團隊辦公。
現在有三個場地,這邊(上海靜安區昌平路)一塊,另外還有江蘇路路演中心和華山路辦公點(最早的地方)兩處,我們以后可能會在人民廣場開新的場所。
我們的合作伙伴會有關注電商和社會化媒體的SocialBeta,還有LBS觀景臺、盛大創新院的17startup、天使匯(angel list)、internet2share(一個國內專業的互聯網數據分析站點)等等。
除此之外還會有一些資訊類、法律界的人士來分享一些專業性的知識。每次活動都會有大量的投資人參與。
我們這邊的每次活動都是免費的,當然有幾個要求,諸如活動本身不能對參與者收費,要公益,對人們尤其是創業的人有幫助。基本上每次大型分享活動都是爆滿的。
另外,補充一個,創業周末也在這邊舉辦過活動,因為實際上在美國startup-weekend環境就是這樣的形式的。

分享活動現場

錯綜復雜的名片墻記錄了大家的足跡

創業周末活動
Teambition: 辦公社的文化是什么?
Bob: 我覺得是“分享”,這一點是最重要的,團隊互相協作最重要的就是肯分享資源,團隊內部也是一樣,這種分享能夠幫助人們磨合、建立信任感。
其次,是“家的感覺”,你有沒有看到剛進來的那個廚房,那個不是擺設,是真的能用的,我們有時候過節或者休息日有些團隊會在那邊下廚料理,很有意思。
有很多團隊都反應說這種“分享精神”還有“家的文化”帶給他們最大的變化就是,來辦公社之前感覺創業是一種狀態,而來了這邊以后,覺著創業變成了一種生活,創業已經不是任務或者是功課,而更是一種自己的興趣還有責任了。
其實你可以看到在硅谷那邊很多出來的學生創業并不是為了要賺很多錢,因為說實話他們很多家庭條件都可以,找個好點的工作就可以有豐厚的薪酬,況且老外也不大講究這一點。他們創業真的就是為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一點精神還是很值得學習的,也是很酷的。
所以我們是覺得在別人的公司上班時,工作和生活可能感覺是明顯分開的,但是我們鼓勵創業團隊的人們把工作和生活適當地去融合,把一些生活中靈感帶到工作中來,此外創業很多時候也不就是為了幫助用戶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嘛。

貼得滿滿的任務墻
Teambition: 你覺得創業辦公社里面團隊在平時工作收益最大的事情是什么?
Bob: 最大的就是這邊輕松的氛圍使得團隊內部有了更多的“爭執”。
這里的“爭執”我是指共同討論工作上的問題。大家對于很多問題都會有自己的想法,一個越民主、越是扁平化溝通、越是在乎自己產品的團隊,越會有更多的成員主動提出意見。別看在一開始討論要花去這么多時間,但是這種討論對于產品的定位、成熟是很重要的。
一個人有的時候的確有思維上的盲點,這就是為什么要團隊協作。
你也知道,平時創業團隊在接觸VC的時候,碰到更多的是一種critical(批判)的討論模式,但是VC說了一大堆“你們的模式這個不行那個不行”云云之后,不會給你更多的solution(解決方案),而在這邊通過大家內部積極主動地討論,最終大家都會有一個方案去解決這些問題。
很多早期的時候,模式不行其實只是因為具體的對策、方案沒有考慮成熟而已。好的idea、滿足需求的idea就算一開始看上去再奇怪, 只要有可執行的方案和優秀的產品,它總有一天會被實現。

一個創業團隊在Meeting Room開會
Teambition: 聯合創業辦公社中途有團隊流失過嗎?
Bob: 除了第一家我剛才說的美國公司后來被Groupon收購離開了,其他所有的團隊在這一年里都依然在。大家都特別喜歡這邊的環境。
Teambition: 這邊團隊協作是怎么合作的?因為是相對敞開式的辦公環境,會不會太吵?
Bob: 這個問題我們在起初的時候就想過,我們一開始也擔心,但是后來立了一些規則,實行起來發現效果相當好。比如我們要求如果要聽音樂就要把耳機帶上,不要去影響別人,然后如果要開會可以預訂一樓專門的會議室。
關于你說的專注問題,是這樣的,其實人在開放的環境更容易培養專注能力,只要你真的對自己的產品、任務感興趣,實際上周圍的聲音會被你的大腦自動屏蔽。
當然我們也知道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到這一點的,所以在團隊互相協作之前鼓勵大家事先通過郵件或者在線溝通工具商量約好時間的。
此外,敞開式的工作環境對于人的心理來說有一種被監督的感覺,人在這種時候做事情會更加負責,他會把工作當中的每一個環節都很認真地去完成,在Scrum敏捷開發過程當中會有公開的任務板,這就是讓大家互相監督。我們這邊也有,你可以看到每個團隊墻上都是有任務板的,當然這些任務板上很多的是各自團隊自己的brainstorming的內容,具體的細節他們會用一些在線協作的任務管理工具去跟進。

推薦閱讀
導讀:MarketWatch專欄作家普萊蒂(Therese Poletti)撰文指出,大科技公司總是一再重復錯誤,不斷付出過高價格進行收購,但是損失卻讓投資者承擔。 以下即普萊蒂的評論文章全文: 上個月,眾多美國投資者都紛紛出門度>>>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國有酷似Google的創業環境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20810/80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