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中國版“401K”計劃即將出爐的消息在坊間流傳,業內一片茫然,不知此為何物。
8月4日,證監會網站發布了《上市公司員工持股計劃管理暫行辦法
(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員工持股計劃),業內釋然。事實上,員工持股計劃只是一個規范性的文件,并非傳聞中的中國版“401K”,且不少市場人士指出,按照這個版本,要在上市公司中全面推行員工持股計劃,難度很大,沒有配套的稅收優惠,市場行情也低迷不振,更何況該計劃本身還有不合理的地方。
但諸多疑問并不影響大盤在本周收出一根陽線,很顯然,因為鼓勵上市公司從二級市場購買自家股票,“員工持股計劃”在一定程度上被解讀為“救市”政策。《每日經濟新聞》統計發現,與員工持股計劃并行的“股權激勵”,目前有200多家上市公司實施過,參考最近5年的走勢圖,其中85%股價表現強于大盤。
中國版“401K”?萬億資金入市只是理論
將“員工持股計劃”比作中國版的“401K”雖然有點夸張,但這份計劃在基礎制度上仍然是一個突破。
8月4日,證監會發布了員工持股計劃征求意見稿,在“一般規定”里首先指出,上市公司員工持股計劃的參加對象為公司員工,包括管理層人員,且員工持股的數量限制不包括股權激勵部分。這意味著該計劃覆蓋了之前的“股權激勵”,現在,上市公司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對業績有硬性指標的股權激勵,一種是普惠式的員工持股計劃。
在股票來源上,員工持股計劃要求通過二級市場購買本公司股票,并長期持有,持有期限至少三年。所以,該計劃發布后,本周股指有所反彈,上證指數周漲幅1.69%,深成指上漲1.78%,且兩市成交量均有增加。很顯然,員工持股計劃在一定程度上被市場解讀為救市政策。一直看多的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據此發表言論稱,在證監會推出員工持股等政策利好的作用下,長線資金開始進場,支撐A股指數走高。尤其是QFII,從第一季度已經開始增持操作,二季度QFII持股量環比增長50%,且多家QFII表示現在是低價購進金融股的最好時機。
有人做了簡單計算,根據“員工持股計劃”規定,上市公司全部有效的員工持股計劃持有股票總數累計不得超過公司股本總額的10%,單個員工所獲股份權益對應的股票總數累計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1%。那么極端情況下,假設員工“頂額”持股,將有超過2萬億長線資金入市,即使只有10%的上市公司開啟了員工持股,那么也能帶來超過2000億元的長線資金。
2000億長線資金對眼下的A股市場,是一個比較“恐怖”的數字,若果真如此,對市場的提振力量無疑是巨大的,但事實上可行嗎?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薛勝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員工持股計劃”既不能改變股市的基本面,也無法直接為股市注入大量的資金血液,在基本面和資金面都無太大益處的情況下,不可將意見稿的推出看成是對股市的實質利好,因為該計劃的實施或將遇到多方面問題。
資金、時間、方式可操作性都不強
薛勝文所說的“實施或將遇到多方面問題”,包括資金來源、持股時間、持股方式等各個方面。
“員工持股計劃”要求,用于購買公司股份的資金來源于最近12個月公司應付員工工資、獎金等現金薪酬,且數額不得高于其現金薪酬總額的30%,員工用于參加持股計劃的資金總額不得高于其家庭金融資產的1/3,每次實施員工持股計劃,其所購股票的持有期限不得低于三年。“員工資產情況不容易獲得,所以很難判斷是否高于家庭金融資產的1/3。”薛勝文稱,事實上,上述規定還有諸多與現實相矛盾的地方,明確規定資金來源于員工工資、獎金等現金薪酬,相當于參與了持股計劃的員工,現金收入下降了,取而代之的是公司股份,顯然多此一舉,員工拿著現金也可以通過二級市場購買。
對于上市公司普通員工,其買賣自家公司股票并沒有限制,而參與員工持股計劃后,反而存在至少持有三年的時間限制。另外,爭議最大的是,公司員工的現金薪酬已經支付了個人所得稅,若換成公司股票,在分紅的時候還要征一次稅,要想該計劃具有可行性,首先在稅收制度上就需要配套的優惠政策。
最大的難度還是來自A股市場,從今年5月份開始,A股指數持續下滑,難怪有人提出,將1/3員工薪酬購買股票,就相當于降薪1/3。
值得注意的是,“員工持股計劃”還有一項規定,所持股份必須委托給第三方機構進行管理,上市公司為員工持股計劃聘請資產管理機構,這又是一筆持股成本。因此,從各個角度看,該員工持股計劃都難以全面推行。一券商研究員直白地說:“不可能有上市公司按照這個計劃實施員工持股。”
監管層:基礎性制度 意在長遠
在某些發達國家,員工持股很普遍。根據其核心思想,就是上市公司員工所有權的一種實現形式,是企業所有者與員工分享企業所有權和未來收益權的一種制度安排。其中就包括杠桿型和非杠桿型,杠桿型員工持股計劃中,資金來源可以向銀行申請貸款。
有業內人士稱,我國即將實行的 “員工持股計劃”應該是一種福利,以美國為例,員工購買股票并不是用過去的勞動所得來支付,而是使用未來的勞動報酬,其資金來源之一就是由公司擔保,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形成員工持股后,再用股本紅利逐年償還,就是所謂的“杠桿型員工持股”。
不過,該人士也表示,這就要求A股市場更為健全的分紅制度和濃厚的現金分紅氛圍,否則就無法將員工持股變成福利。另一需要配套的制度就是稅收優惠政策,業內希望監管部門在具體執行時能夠出臺一個免繳紅利稅的優惠政策,但是日信證券研究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為了避免繳稅,這種優惠可能導致“代持股現象”,如果這樣,又違背了員工持股的初衷。
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解讀稱,不應該把員工持股計劃的推出單純看作是提振股市的辦法,它實質是作為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推動資本市場長遠健康發展的基礎性制度安排。這意味著即使在監管層面,也沒有將此員工持股計劃看成是可操作規定,只是一項基礎性制度安排,若要在上市公司中全面推廣,還需要各種配套。短期看員工持股計劃并不能帶給A股市場實質性利好。長遠來看,若員工持股計劃得以推行,相當于增加了A股市場的長線資金,是一大利好。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薛勝文認為,可以給投資者提供一個側面的參考,鼓勵員工持股,員工也愿意參與的公司一般都有穩定的業績增長,內部治理良好,在目前的市場點位上,公司員工也會認為股價被低估了。
推薦閱讀
中國正上演第一波天使投資退出大戲,但蠢VC正在變少,誰來接?手? 在團購泡沫破滅、拉手網上市失敗的窘境里,泰山天使及華山資本創始合伙人楊鐳應該倒吸了一口涼氣吧。還記得在拉手網估值最激進的時候,金沙江創投的>>>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員工持股計劃可操作性不強 非救市良藥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20811/80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