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只是為了工作而工作,那么你就會喪失判斷力。你的價值 觀和決策方式都是扭曲。你沒有能力去判斷哪些工作值得做,哪些工作該放棄,最后搞得自己筋疲力盡,而一個筋疲力盡的人是無法作出明智的決定的。
工作狂不是英雄。他們不是在節約時間而是在浪費生命。真正的英雄早已想出了辦法,搞定一切,然后回家了。
感想:這讓我想到了那些為了沖業績的業績KPI的制訂者們,很多時候,他們的價值觀和決策真是的很扭曲的。他們生生地把一種技術密集型的工作變成了勞動密集型。他們其實就是在拼命地訓練客戶需要的那匹“更快的馬”,而從來沒有想過要去造個更快的交通工具。
另外,每當我在優秀員工的評比和員工的績效考核中的跨團隊比較中我們能聽到很多很多的人說,XX員工工作任勞任愿,工作得很晚很晚,付出很大。老實說,我真的為這樣的價值觀感到悲哀。最后,我還想說說關于超時工作,我也經常學習和做自己的事情到深夜,我相信很多人也這樣,但我們應該認真思考一下Rework中的這個觀點,我們超時工作是在使用蠻力呢?還是在使用熱情和興趣呢?
撓自己的癢處
想要創造一款偉大的產品或者是某項卓越的服務,最直接、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去做你自己想用的東西。設計你了解的產品——你就能很快發現它到到底好不好用。
最棒的是,“解決你實際遇到的問題”會讓你愛上你做的事情。 你知道問題所在并且熟知解決它的價值。這是無法替代的。畢竟,你會充滿希望的在接下來的日子里繼續做。 甚至會占據你余生所有時間。所以,最好還是做自己真正關心的東西。
感想:這就是吃自己的狗食,做自己感興趣的事。軟件項目中,我最恨的就是那種閉門造車造出來的自己都不用的東西(不是從已有業務生長出來的東西),以及那些自己不動手就在邊上指指點點的各種咨詢師或是喜歡動用行政命令的高層管理者。
但是,在這里,我更想說說我所理解的另一層“撓自己癢處”——有天我和一前前同事聊天,她說她在那家公司十多年了,現在老了,雖然心不老還想折騰,但是對自己的能力沒自信,求穩了。我聽到很多朋友想對自己有個改變,比如有QA的同學想做開發,有生活在內地的朋友想來大城市的大公司里有更爽的經歷,這些人明明想活得更有激情,但最終在現實面前認命妥協。我說既然有癢處,還比較癢,那就應該毫不猶豫革自己的命,轟轟烈烈地活一次。別等老了后悔當年沒有勇氣。“撓自己癢處”就是挑戰自己,革自己的命,既然想了,就做吧,生命只有一次,值得我們轟轟烈烈地去為之付出。
“沒時間”不是借口
人們最常用的借口是:“時間不夠。”他們宣稱很想開一家公司,學一種樂器,寫一本書,等等,但時間不夠用。拜托,如果你善加利用,時間總是有的。
把看電視或玩魔獸的時間騰出來完成你的創意;把10點上訂改成11點上床,這不是慫恿你通宵達旦或是一天干足16個小時——我們要說的是,第周勻出一些業余時間來,就足夠你去做些事情了。
當你擁有某種強烈的渴望時,你就能擠出時間來——不管你身上是否背負著其他責任。事實上,真相是大多數的渴望并不是那么強烈。于是他們拿時間當借口來自我開脫。別給自己錯口。
另外,永遠會有正當其時的時候,你總會覺得自己會么太年輕,要么太老,要么太忙,太窮,或是別的什么原因。如果你總是為遇到一個完美時機而發愁,那么,完美的時機絕對不會到來。
感想:我在“挑戰無處不在”中也表達過這樣的觀點,關于熱情和態度,說白了就是不要給自己找借口。比如:“工作忙事多沒時間學所以可以不懂”,“工作中沒用到所以可以不懂”,“工作沒有挑戰,一直沒有遇到合適的項目”等等。而且,如果你只能在萬事俱備的情況下才能做事,那么,你還有什么價值呢?人的價值和競爭力就是在條件并不完美的時候還能搞定事情。
畫沙為界,立場明確
堅定的信念能為你贏得超級粉絲,他們會為你馬首是瞻,會舍身保護你,他們充滿激情的口碑傳播將勝過這世間一切的廣告。
強大的主見,也是要付出代價的,在這個過程中,會有人詆毀你,說像傲慢,冷漠。沒辦法,這就是人生,有人喜歡你,就有人憎恨你。如果你的說法沒有引起任何人的心煩意亂,只能說明你的推廣力度可能還不夠。(也可能代表你比較無趣)
對我們來說,我們的產品所不能處理的和我們的產品所能處理的一樣令人感到驕傲。
我們的產品不適合每一個人,沒有關系,我們愿意為了那些更加深愛我們的客戶而放棄另一部分客戶。這就是我們的立場。
感想:我從來不想做一個大眾臉。酷殼上有很多比較有爭議的文章,也有很多人說我很極端,偏執,有優越感,清高……,說什么的都有,無所謂。我有一個做新聞編輯的太太,主輯要求文章要客觀和沒有觀點,不溫不火,本來好好的一篇有觀點的文章被編輯過后只剩下了一堆食之無味的文字。我喜歡有鮮明的觀點,因為鮮明的觀點和立場能不但能讓文章鮮活起來,而且還能迎來更多的不同意見和更多的思考(而不只是“頂”“贊”之類無意義的回復)。我并不希望我的觀點是正確的,我只希望能和更多的人加入我一同思考,而思考最佳的催化劑就是爭論。我從這個行為中收益到了很多很多。
找好退路無異于失敗
你還常常聽到:“你的退出戰略是什么?(萬一不成功,你怎么辦)”甚至在你剛開始啟動時就聽到它。這些人不知道怎么開始就要想到怎么結束?急什么呢?如果在全情投入之前就想怎么撤出,這種邏輯不是一般的混亂。
你正打算戀愛一場就計劃著分手?你在第一次約會時就簽訂婚前協議?你會在婚禮早上先約見離婚律師?那也太荒謬了吧。
你需要的是承諾戰略而不是退出戰略。你要考慮的是你的項目怎樣發展和成功,而不是怎樣撤退。如果整個戰略是基于撤退的,一開始你就不會有機會成功。
感想:幾年前,我有一個朋友被創新工場忽悠從美國退學回來創業,我非常質疑他退學創業這個事。他對我說,沒事,反正就算失敗我也不會失去什么。還有一個朋友一年前從美國回國創業,也對我說,就算沒搞好也沒什么。我都對他們說,如果你以為用試一試的態度就可以把一個事情搞成功,那么你讓這世上那些Full Time全天候從事這個事情的并有一些積累的人情何以堪?如果你創業時都想好了失敗,那就說你你對這個事沒有必勝的信心,也說明連你自己都不相信這個事,你還干個什么勁啊?你與其把時間用在思考如果創業沒成功你會怎么辦上,你還如去思考一下如何做才有更大的勝算。
推薦閱讀
在一般人眼中,高科技公司一直都是資金的強烈需求方,然而,一旦高科技公司能夠突破缺錢“瓶頸”,實現自我成長,那么它們的角色就會發生轉變。 對于科技企業而言,充裕的現金流是它們在千變萬化的行業競爭中抵御市場>>>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37signals創業啟示錄: 唯有顛覆,才能重生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30311/262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