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Rework》這本書好多遍,每次讀都有不同的感想。但從來沒有把這些感想記錄下來,今天把《Rework》書中的一些章節做一些摘錄,并把我的一些感想總結出來。供大家參考。這是一本平生以來讓我中毒很深的書,也是一本讓我思考得很多的書。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人都能好好地讀讀這本書。這本書并不難讀,是一本你可以一口氣不中斷就可以讀完的書。
現實世界
“這在現實世界里面行不通”,當你向人們介紹一個新創意時,人們總是這么回答你。這個“現實世界”聽起來如此令人沮喪,……只有人耳熟能詳,習以為常的事情才會勝利,即使是這些事情已經漏洞百出陳腐低效。
揭開“現實世界”這個鍋蓋,你會發現居住在里的人都充斥著悲觀主義和失望的情緒。更糟的是,他們想將別人拖進他們的墳墓。如果你是充滿希望和野心的人,他們會試著說服你,你的想法是不可能的。他們會說你在浪費時間。
“現實世界”并不存在,那只是人的一個借口。只是某些人為了開脫 自己的無所作為,跟你一點關系也沒有。
感想:我經常會向一同事和朋友提及一些我的想法,朋友同事們經常會回答我——這個事某某人,某某團隊做過了,沒成功。或是對我說,你做這個事的時候,要小心這個要小心那個。我覺得,這個時候是最考驗我們的時候了,要有一個清醒的頭腦去分析別人的話,別人真不代表自己。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是比較保守的,大多數都對這個現實世界都有或多或少的恐懼感。當然,你可以選擇做大眾,但是如果你想讓你的人生有些不同,有些精彩,我還是建議你不要和大多數人想得一樣,如果你和大多數人的想法一樣,你必然會和大多數人一樣的平庸。當然,如果你和大多數人不一樣,你要么就是天才,要么就是傻瓜。要證明你自己是不是傻瓜,我們可以看看我們過去有沒有過一些小成功或小成績。如果有,那么就應該大膽地堅持自己的想法。
被高估的“從錯誤中學習”
你真的從錯誤和失敗里面學到什么了嗎?你也許學到了別再重蹈覆轍,但是這有什么意義嗎?你仍然不知道接下來該做什么。
相反的應該從成功中汲取養分。成功給予真正靠得住的教材。
失敗并不是成功的先決條件。自然規律是,逗留在過去的失敗中是無法進化的,進化是建立在成功的基礎上的。
感想:我見過和很多人都在抱怨這不好那不好,但是他們其實并不知道什么是好的,因為——沒有見過好的,你將永遠不知道什么是好的。就好像你沒有見過什么是汽車,你就只會整天在抱怨為什么騎自行車太累。回頭想想我們的編程的這個過程也是一樣,我們編程技能的提高基本上都是在看到別人的那些漂亮優雅的代碼。所以,你一定要去看看那些優秀人干是怎么想的,怎么干的,去那些成功的公司開開眼界。另外,你應該多想想你過去做成功過什么事?那些才是你的長處,才是讓你進化的前提。
計劃就是瞎猜
除非你是算命先生,長期的商業計劃是種幻想。有太多的事實證明那是超出你的掌控的:市場環境、對手、顧客、經濟等等。做計劃讓你覺得一切盡在掌握但實際上你沒有。
當你把計劃變成猜測時,就等于進入一個危險的境地。做計劃就是在用過去推導未來,等于給你戴上了眼罩。
感想:你有職業規劃嗎?如果你有的話,那么你就一定就錯了。職業規劃是一件很扯淡的事情。我和一些高手都交流過,其實這些人在當初都并不有什么職業規劃的,要說有的話,也就是想把技術搞透搞精。這些人在一開始從來沒有想過要當個什么經理或是什么架構師之類的東西,這些人就是對技術有非常大的熱情,把身邊的那些看得見夠得著的事情做到好好地,并且保持不持續強大的好奇心努力地學習自己不懂的東西。一個堅定不移的決定和意志力會比任何的計劃和職業規劃都重要。你問問自己,想不想當程序員,能不能一輩子都當一個程序員,能不能寫程序寫一輩子?(關于做一輩子程序員這個事,大家可以看看我的新浪微博 ——沒哪個行業能像計算機行業這么活躍、刺激和有趣了。不僅是新興工業革命的主力,又滲入到所有的行業中,干一輩子值了。//@_你親愛的偏執狂: 程序員首先是工程師,Professional,就跟律師,醫生一樣,給大家解決問題;但是另一面呢,又是藝術家,創造新奇好玩的東西。這樣的職業做一輩子有什么問題?)
拒絕壯大
規模越大你就得承受更大壓力、需要更專業、擁有更強的能力。
有沒有注意到,一個小公司希望自己變大時,大公司卻想要變得靈活變通。記住,一旦你變大了就很難在不解雇人、不破壞士氣、不改變你的整個商業路線的情況下收縮規模。
擴張不必成為你的目標。我們也不是僅在討論你已有員工數。 還有花費、租金、IT 基礎結構、設備等。這些事情不會碰巧發生。 你來決定是否承受這些。如果你決定去承受,你也將遇到新的頭痛問題。花費那么多,你強迫自己構建一個復雜的生意,有一大堆困難而高壓的事情要解決。
小公司并不是一個起步,小公司本身就是一個傳大的目標。
感想:很多人都會以為擁有一支成百上千人的團隊而成為一個成功的標志。就像很多朋友和獵頭都會問我管多少人,當我說,我就管個十人不到的團隊時,他們似乎都會覺得我很平庸。他們中的一些人基本上就不會再問我在干些什么了,因為他們可能覺得這么少的人都干什么大事呢?。當然,我說了他們也不一定聽得懂。人多可能恰恰說明你可能在干一個勞動密集型的事情,這并沒有什么可自豪的。真正自豪的不是在戰爭中用人海戰術讓大量的人去當炮灰,而是用一個小分隊端掉敵軍的軍火庫或指揮部。所以,關鍵不是你有多少人,關鍵是你做的事是不是有非凡的意義,而且你用了最小當量的資源。這就好像建立一個高性能的網站一樣,用成百上千的服務器不算本事,誰用的少才是本事。
工作狂
工作狂的行為不但沒有必要,而且愚蠢至極。過多的工作并不代表你對項目更關注,也不代表你作了更多的貢獻,這僅僅意味著你干了更多的活而已。工作狂制造的麻煩比解決的麻煩多。
工作狂往往不得要領。他們花大把大把的時間去解決問題,他們以為能靠蠻力來彌補思維上的惰性,其結果就是折騰出一堆粗糙無用的解決方案。
推薦閱讀
在一般人眼中,高科技公司一直都是資金的強烈需求方,然而,一旦高科技公司能夠突破缺錢“瓶頸”,實現自我成長,那么它們的角色就會發生轉變。 對于科技企業而言,充裕的現金流是它們在千變萬化的行業競爭中抵御市場>>>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37signals創業啟示錄: 唯有顛覆,才能重生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30311/262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