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件受限是好事
“我沒有足夠的時間、錢、人手、經驗”。不要現無謂的抱怨了。“少”不是什么壞事。“條件受限”貌似缺陷,實力優勢。有限的資源能激發你在現有的條件下完成任務的能力。沒有一點浪費空間,一切都需要你發揮最大的創造力。
你見過囚犯用肥皂和湯勺制作武器嗎?你們是“創新”的典范。只有在條件受到限制時,我們才會發揮出“小材大用”的能力。
感想:我相信這世上很多事情都是被條件受限逼過去的。我回想到我以前經常在干的性能調優,想盡一切辦法榨干系統資源這件事上,我就無法不贊同這句話。想想淘寶的TFS,就是一個因為條件受限到了不得不自己干的時候,被逼出來的東西。如果你沒有足夠多的人,你才會去想要怎么去優化工作和開發效率,于是才會逼著你去開發一些自動化的工具,而這些工具恰恰解放了生產力可以讓你更快地干更多的事。只有條件受限,才會從勞動密集型中激發出知識密集型的東西。再回到以前我的那篇“是否需要專職的QA”一文說的到東西,如果你有很多很多幫你做測試的QA,你就不會去測試,你的團隊也就不會有自動化測試等工具。這就好像在中國這個勞動力又多又廉價的大國下,基本上不需要你在技術上的創新,你只需要去不斷地遷就這些低端用戶,遷就這些用戶越多,你還能有什么重大創新嗎?真正的創新是幫助用戶成長,而不是遷就用戶。
與其做個半成品,不如做好半個產品
同時做N件事的結果就是:一大把絕妙的點子最后被轉化成一個蹩腳的產品。
有舍才有得,砍掉多余的野心,你就會發現慢慢做一件正事要勝過毛毛躁躁地做一堆傻事。
很多東西都是越簡短越好。拿起斧子動手砍吧,為了一個“偉 大”的起點,讓我們把那些“挺不錯”地枝節給砍掉吧。
感想:這正如“為什么中國的網頁設計這么爛”中說的:“中國的學生只是去記憶東西而不是真正的理解。他們從來不花時間去思考,而只是貪婪地去獲取更多的信息”。與其記憶那么多的東西,還不如好好理解部分的東西。還有一種說法是:“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這句話某些時候說得也挺對的,尤其是對于那些完美地長期不能Done的項目。但是Done一個Ugly的東西還不如不做。所以平衡Done和Perfect的方式正好就是這句話——“與其做個半成品,不好做好半個產品”,因為,一個半成品會讓人絕望,而半個好產品會讓人有所期望,這就是其中的不同。
關注不變因素
很多公司和人都關注即將到來的大事件。他們熱衷于新鮮熱辣的事物,追逐最新的潮流和技術。
這是一條愚笨之路。一旦走上這條路,你就會關注時髦、放棄本質,把注意力放到不斷變化的事物上,而不是持久不變的事物上。
你的事業的核心應該建立在不變的基礎之上。你應該投資于那些人們現在需要,并且十年后仍然需要的事物上。
要記住,時尚會凋零。只有當你聚焦于長久的功能時,你才會發現自己把握住了永不落伍的東西。
感想:一年多前,我在《來信、創業和移動互聯網》中談到過那個時尚的“移動互聯網”,說了四個方向:閱讀,分享交流,電商,推薦/提醒。大家可以看到現在地鐵上已經不像以前很多人都在看報紙了,而是很多人都在看手機。而手機端的社交(分享和交流),電子商務,以及很多推薦、提醒都越來越火了。這些東西都是都是“常量”——十年前存在,未來十年也會存在,我們看到很多人太過著眼于手機上的應用,而不是那些不變的因素。今天還有兩個巨火無比的流行詞,一個是云計算,一個是大數據,那些一聽到這兩個詞就會興奮的人,我不知道他們有沒有真正理解這兩詞?他們真正理解了云計算其實就是那個N多年前就提過的IT服務,關于大數據,我完全不知道為什么會火,你會因為聽到中國人口有13億你就會興奮嗎?老鼠的數量比較這個更多呢,呵呵。其實,數據無所謂大小之分,只有好數據和爛數據之分,還熱數據和冷數據之分。十年前有兩個更為流行的詞:一個是計算網格,一個是數據網格,這兩個詞5年前就凋零了,今天的云計算和大數據,有多少人意識到了其中有什么相通的,或是其中的不變因素是什么?大數據和云計算其實都在描述兩個東西,一個是超大規模的計算能力,另一個則是服務。還有一個詞是“平臺化”,這可能被大家忽略了,通過平臺進行計算和數據服務,這才是那計算機存在以來基本不變的東西,無論你是移動互聯網,還是互聯網,不管是云計算,還是大數據,都需要一個平臺提供服務。
會議有毒
世人最可恨的打擾莫過于開會。原因是:
會議中充斥著紙上談兵和抽象的概念,大多是不切實際的。
會議中能傳達的信息量少之又少。
人們在會議中容易跑題,堪比暴風雪里的芝加哥出租車還容易迷失方向。
會議要求做充分的準備,但是大多數人沒有時間準備這些。
會議制定的議程常常是模糊的,根本就沒有人真正清楚目標是什么。
會議中難免會輪到那么一兩個低能人士發言,于是大家的時間都浪費在他們的扯淡上了。
會議具有自我繁殖功能。一次會議總能導致另外一次,以及再導出下一次,生生不息……
感想:這世上除了“他爹的TDD”開發模式,還有“他媽的TMD”開發,就是Team Meeting Driven,很多公司有太多太多的會要開了,開會基本上成了每天工作最主要的東西,對于一些管理者來說一星期中居然有80%時間都在開會。其實,這么多的會議并不意味著你在管理,只是意味著你對要管的東西完全不知道,需要通過開會來了解。很多會完全是沒有議題的,大家坐在一起東拉西扯,非常非常地低效。我通常把這種會叫做“神仙會”,用個流行語來說,就是Cloud Meeting,大家神一要的各說各的,似乎,沒有這種形式,不能證明參會者的存在,用會議來證明他們的存在,相當的可笑。對我來說,如果只是帶一個或幾個問題來開會,簡直是就是扯談,如果對于問題沒有幾個備選的解決方案和各方案的評估,完全沒有必要開會。Amazon的會議是不會有PPT的,會議組織者會要要討論的東西寫好并打印出來,在會前給參會者把要討論的東西打印出來,開會前10分鐘左右,會場里沒有任何聲音,每個人都在讀文檔,全部人讀完后,直接對議題發表自己的個人意見應該怎么干,然后很快形成共識,散會。
推薦閱讀
在一般人眼中,高科技公司一直都是資金的強烈需求方,然而,一旦高科技公司能夠突破缺錢“瓶頸”,實現自我成長,那么它們的角色就會發生轉變。 對于科技企業而言,充裕的現金流是它們在千變萬化的行業競爭中抵御市場>>>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37signals創業啟示錄: 唯有顛覆,才能重生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30311/262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