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得干活
在一個小團隊里,你需要的是干活的人,而不是監工。每個人都得做事,沒有人可以袖手旁觀 。
這意味著你在招聘中要避免招到監工型的人物,這些人喜歡對別人諄諄教導。對于小團隊來講監工型的人就是累贅。
監工們還喜歡把人拖去開會。實際上,會議是監工們最好的朋友,因為只有在開會時才顯得出他們的重要。
感想:為什么會有辦公室政治,那就是因為這個公司里有一部分人不干活,不做事,于是,他們就有大量地時間開始胡思亂想,他們花大量的時間不是想怎么去做事,而是想自己怎么更容易的打垮別人得到上面的認可,從而得到晉升。在大公司中這樣的情況會比Startup的公司多得多。所以,如果你不想滋生辦公室政治,那么你需要干兩個事,第一個是最好不要變成大公司,第一個是讓每個人都在實干。我最近看到其大公司,雖然很多東西不規范,而且很多東西在野蠻生長,有些事情也有點土,但絕大多數人都在實干,所以,只要每個人都在實干,就算干的方式不好,干出來的東西有問題,也比那些滋生辦公室政治的公司強上幾百倍
拒絕照搬 & 將你的產品去商品化
有時候,照貓畫虎也是一種學習過程,就好像藝術系的學生通過臨摹美術館的作品來學習繪畫。當你還是一個學生時,這種模仿是一種很有效的學習工具。不幸的是,商業戰聲上的模仿卻不招人待見。而這也意味著你打算通過當盲從者或抄襲者的方式來建立你的事業,這注定是一個失敗模式。
模仿的問題在于,簡單的復制扼殺了深層的理解——而理解才能激發成長。你不但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而當你復制時,你會忽視這一點。你照搬的只是表面,而不是本質。
一旦你揚名立萬,模模仿者會蜂擁而至,這就是生活。但你可以用一種絕佳的方式來保護自己不被 他們吞沒:讓你自己成為佻的產品或服務的一部分。
感想:在《抄襲,騰訊 和 產品》中我談到過這個事情,雖然我對抄襲和山寨很反感,但是我不得不承認這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好的東西總是會被人復制的,這也不一定是一個壞事,這會讓你更清楚認識到什么是真正產品的價值,什么是核心競爭力,你但凡有一點急功近利的想法你都要想一想那堆抄襲者,其中還不乏有錢有人的專業抄襲的公司。而面對被抄襲這樣的事情,最好的解決方法是著眼著遠期而不是短期——如果你著眼短期,你無疑會面對眾多的抄襲和模仿者讓你萬劫不復,但是,如果你著眼長期,做一個3-5年需要花費大量精力才會成熟的產品,那么,那些急功近利的抄襲者會知難而退的,因為長期并不符合抄襲者的價值觀。
做得比對手少
傳統智慧告訴我們,要想打敗競爭者就要勝人一籌。如果人家有 4 個功能,你就得 5 個(或者 15 個,25 個)。如果人家花了$20,000,你就得花 $30,000。如果人家有 50 個員工,你就得要 100 個。
這樣的冷戰式的攀比思維會把人引上絕路。一旦被卷入“軍備競賽”,你就陷入了一場無止境的戰爭,這場戰爭會讓你耗費大量的金錢、時間和動力。并且使你陷入長期的防御戰中。處于防御狀態的公司是沒有預見力的;他們只能后知后覺,他們無法領跑,只能尾隨。
那么你應該怎么做呢?比你的競對手做得少,以此來打敗他們。讓自己去解決簡單的問題,把那些糾結的、麻煩的、艱難的、討厭的難題留給競對手去解決。不要總想著去勝人一籌、去超過別人,試試相反的做法。
不要因為你的產品或服務不如別人的花哨就感到自慚形穢。把他們做得醒目高調,并引以為傲。就像對手那些強有力的銷售他們多功能的產品一樣銷售你那簡約的產品。
感想: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iPad,它干得比Laptop少,比上網本少,就是一個很簡單的上網和簡單游戲的設備,但是他有非常簡單的用戶體驗,讓兩三歲的兒童和六七十歲的老人都能很快上手。你相信嗎?我花了好多年都沒教會我父母用電腦以及手機里除了電話功能外的其它功能,但我只花了10分鐘就教會他們使用iPad上網了。這就是“做得比對手少”的強大。只有簡約的東西,才會顯得更精致,才會顯得更專業。
誰在乎他們在干什么
不管怎樣,終究是不值得過于關注你的競爭者。為什么?因為關注別人太多會讓自己受到困擾。他們現在在做什么?他們下一步呢?我們該怎樣作出回應?
每一個小小的動作都會被分析一下。那是一種可怕的心態。這會產生不可抗拒的壓力和焦慮。這樣的想法會滋長不好的東西。
這是沒有意義的事情。競爭者的風景時時在變。你的競爭對手明天一個樣兒,今天一個樣兒。完全在你控制之外。去擔心你所不能控制的事情有意義嗎?
過于關注競爭者會混淆你的視野。當你一直吸收別人思想時, 你的機會則會減少。你變得反動而不是充滿想象力。你只不過是將你競對手的產品換了個包裝。
如果你打算做一個“the iPod killer”或“the next Pokemon”,你已經死了。你是在承認你的競爭者所設定的參數。你沒有跳出 Apple 的套路。他們制定了這個游戲規則。你不可能打敗制定規則的那個人。你必須重新制定一個規則,而不是稍微改建一點點。
感想:這個社會浮躁之處就在于我們太多的觀注了別人,人比人氣死人。我們很多人都注意到了別人的風光,看到別人創業被注資,看到別人找到了好的工作,看到了別人不走正道而發達,看到了別人很輕松還掙得多,甚至看到別人的粉絲比自己多,等等,等等,這些東西讓自己的心態變,變得非常地不淡定了。眼紅也是魔鬼,因為眼紅讓人心理扭曲了的例子還少嗎?不要在乎別人干了什么,你應該多看看自己的長處是什么,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路,你要做的是按照自己的節奏和自己擅長的方式行事,而不是小貓釣魚。
養成對客戶說“不”的習慣
說“好的”很容易。我們很容易接受同意一個新功能、同意一個過于樂觀的截止日期、笑納一個平庸的設計。很快,一大堆你曾經說“yes”的事情就發生連鎖反應,很多你不想要的東西越堆越高,甚至你都看不出原來想要的東西。
別相信“顧客永遠是對的”這類的話。如果你是一個大廚,你的很多客人說你做的菜太咸或者太燙,你可以改。但是如果有一些挑剔的老主顧要求在寬面條里面加些香蕉,你千萬不要理會他們,沒關系。若是為了少數顧客的要求而毀了產品不值得。
推薦閱讀
在一般人眼中,高科技公司一直都是資金的強烈需求方,然而,一旦高科技公司能夠突破缺錢“瓶頸”,實現自我成長,那么它們的角色就會發生轉變。 對于科技企業而言,充裕的現金流是它們在千變萬化的行業競爭中抵御市場>>>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37signals創業啟示錄: 唯有顛覆,才能重生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30311/262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