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巴倫周刊》報道,2008年夏天,即蘋果發布iPhone一年后,曾經主宰企業移動計算市場、當時市值近820億美元的黑莓,公布了被分析師稱為“災難性的”季度業績,運營虧損約10億美元,并宣布將裁員40%,那個周五其股價暴跌了17%。
現在黑莓的市值僅為46億美元,基本只剩下一個殼,盡管其產品依然很好。在智能手機成為一種消費現象時,該公司錯過了好機遇,未能看到這種轉變也會削弱其在企業市場的地位。目前看來,黑莓在未來越來越可能出售資產、被杠桿收購或出售給另一家科技公司,雖然沒有人能想到誰會收購。
截至上季度末,黑莓有每股6美元的現金,但R.W. Baird的分析師威廉·鮑爾(William Power)周五表示,該公司每季度可能要消耗5億美元或每股1美元,黑莓的專利價值也可能有約3美元每股。黑莓與諾基亞類似,他們有著相同的教訓,即被新生力量取代后再也恢復不了往日的輝煌。
這一事實解釋了,過去10年隨著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出現,微軟等公司的業績為什么也變得黯淡起來。對原有市場被破壞的害怕在某種程度上也能解釋,為什么這些新生力量使微軟等老牌公司處境艱難,股票難以上漲。這些破壞者或者說挑戰者,包括Salesforce.com和Workday,他們的云計算軟件正在取代甲骨文和SAP的產品。
云軟件運行在軟件銷售商建造的大數據中心里,而不是安裝在客戶的電腦中。這大大降低了客戶的軟件維護成本,也影響了甲骨文和其余公司的傳統套裝軟件銷售。Workday沒有盈利,但市值卻是其今年預計銷售額的31倍,而微軟只有3.2倍。而Salesforce是否盈利一直是華爾街長期爭論的問題,由于他們沒有股票期權成本,預計其今年每股盈利34美分,市盈率達到155倍。
這一切都是營收增長前景所致。Salesforce今年預計營收可增長30%,而甲骨文只有約3%,而Workday的增長率可能達到63%。在這個變革的世界里,挑戰者營收的增長是來自舊的做業務方式的失敗,因此投資者拋售微軟和甲骨文等公司股票,而購買這些挑戰者的股票。正如黑莓看到其在移動計算領域出現不可逆轉的失敗,由此可見,軟件行業的老牌公司將需要開拓出自己的業務。
在科技公司會議上,常常能聽到向云轉變的話題,他們日益不夠買軟件,而只是租用相關功能,節約電腦設備和軟件的支出,因為這對新創公司是很大的開支。CLSA的分析師埃德·馬奎爾(Ed Maguire)周五很好地詮釋了這種后果,他給予Salesforce買入評級,并認為該公司在改變科技行業的經濟。
馬奎爾稱,軟件正在變成自助服務,不負責IT的人也可以登錄網站,購買如人力資源管理或客戶關系管理等功能。而營銷主管也日益成為可以做出IT決策的人。當企業越來越成為不停營銷的實體,控制技術支出的人不是科技人員,而是品牌和形象人員。
推薦閱讀
蘋果設計部門資深副總裁喬納森?埃維(Jonathan Ive)在接受《今日美國>>>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分析:黑莓不會是市場變革中最后一個犧牲者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20130922/287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