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和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共同編著的《2014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報告》(2014汽車藍皮書)正式發布。報告重點研究了第三次工業革命對中國汽車產業的影響及應對策略,并稱車聯網技術即將成為我國“產業革命的重要推動力之一”。
自2014年以來,車聯網技術就得到了廣泛關注,成為全球汽車及互聯網產業的關注焦點,BAT三巨頭(騰訊、阿里、百度)投資并購動作不斷,也紛紛聚焦車聯網技術。今年5月,騰訊以11.73億元收購了全球第四大、中國最大的數字地圖提供商四維圖新11.28%的股份,成為其第二大股東,四維圖新是一家擁有優質基礎數據,掌握車聯網核心技術的公司;7月23日,中國最大的汽車企業上汽集團與互聯網龍頭企業阿里巴巴強強聯合,在上海簽署“互聯網汽車”戰略合作協議;百度在車聯網“高自動化”技術領域走的更遠,據其公關部門表示,百度首款以車聯網技術為基礎的“半無人駕駛”的智能汽車原型有望在2015年問世。
車聯網技術誕生的大背景是智能汽車已經成為未來汽車產業發展的方向,而我國作為汽車大國已經連續五年汽車產銷規模位居全球第一。然而在我國汽車產銷量增加的同時,國內因為汽車駕駛產生的安全事故也在急劇上升。根據中國交通與社會年鑒的統計,目前國內每年因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傷亡的人數超過20萬,大多數事故發生的原因在于駕駛者。
而以車聯網技術為基礎的“無人化汽車”,對于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具有顯著的作用。因此,從“半無人化”逐漸向“無人化”發展,減少人為駕駛的影響,是車聯網技術的目標之一。為此,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及規劃,推動車聯網技術的發展。
7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鼓勵互聯網企業加入到汽車產業中,并將進一步發展大數據、智能化等技術;8月1日,《道路運輸車輛動態監督管理辦法》正式實施,要求重型載貨汽車等必須安裝符合標準的衛星定位裝置,并接入道路貨運公共平臺。而未來幾年,政府還將鼓勵私人汽車使用衛星定位裝置,并完善動態交通監控系統。
在政策利好的支持下,我國車聯網的市場規模有望不斷擴大。以用戶規模為例,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車聯網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未來幾年我國仍將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產銷國,到2018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將提前突破2億輛的水平,而隨著智能交通的發展,我國車聯網用戶的規模也將接近2000萬戶。
圖表:2014-2018年中國車聯網用戶規模預測(單位:萬戶)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BAT三大巨頭對汽車產業的積極部署,也從技術上對車聯網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如今正處在大數據時代,車聯網有望憑借政策和技術的雙重利好,成為下一個藍海。本文作者:劉雨萌 (前瞻網產業研究員、分析師)
請尊重版權:本文知識產權歸前瞻網所有,轉載請標明來源。
推薦閱讀
鋼鐵市場形勢問題錯綜復雜,但是大脈絡也看得很清楚。這幾年鋼鐵市場本身的許多因素對市場的影響只是表象。背后嚴峻和復雜的經濟、改革形勢才是影響鋼鐵市場走勢的主要因素>>>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BAT聚焦汽車產業 車聯網有望成為大數據時代的下一個藍海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20140805/293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