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ofo開啟城市大共享計劃以來,其單車數量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急速增長。在2017年1月中旬,ofo連接單車數量僅為80萬左右。而截至目前,ofo連接單車數量已經超過250萬輛。
日前,ofo宣布聯手共享單車運營商騎唄單車發布全新的小黃車ofo L1,再次增加其連接的單車數量。面對如此驚人的增速,共享單車的市場是否有足夠的能力消化數量如此龐大的單車?在3月25日,ofo創始人戴威接受專訪時表示:目前每年全球新增1億輛,中國的新增也在2千萬左右。基于這些數字,戴威認為,共享單車市場尚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ofo創始人兼CEO戴威在2017博鰲亞洲論壇青年領袖圓桌會議發言
與傳統自行車增量不同的是,戴威所說的共享單車的增長空間指的是,共享單車如何能以科學的方式,在原有單車數據增加的基礎上,去調動市場需求和資源配置,從民眾的使用方式上產生新的增加。ofo最初連接鳳凰、飛鴿等傳統自行車制造商,以新動能帶動傳統自行車制造轉型升級。之后,又與700Bike、云馬等互聯網品牌合作推出定制版共享單車。及至日前,更是與共享單車運營商騎唄單車合作,推出定制版單車ofo L1。從之前的合作中,可以看出,ofo不僅利用了既有產能,從所有權上對單車資源進行了優化,同時,ofo也利用了單車間的差異,為用戶提供了更多的出行選擇。而這一系列的“優化”正式得益于ofo的平臺模式。

ofo在創立之初就提出“不生產單車,只連接單車”。隨著ofo跟全球更多國家的自行車品牌、廠商,甚至共享單車運營商達成合作,正在形成全球自行車產業鏈高效協同網絡,ofo也將成為全球共享經濟發展的新案例和新樣本。
對于共享單車的未來,戴威表示,隨著數據積累越來越多,他希望共享單車會成為一個普惠到每一個老百姓的產品。如今,ofo單車增量已經坐穩行業第一的寶座,并且其并未停下腳步,隨著單車數量的進一步增長,未來也可能擁有與之匹配的龐大用戶量,其對應帶來的價值也一定相當可觀。
推薦閱讀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為人們出行帶去便利的共享單車,成了國民素質的照妖鏡,私鎖、扎胎、卸座、投河種種暴行不勝枚舉。但靜下心來細細琢磨,就算國民素質確實有待提高>>>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302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