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一級文物、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
《共產黨宣言》(1920年中文版)
陳望道
1920年春,浙江義烏分水塘村的一間柴房里。一個年輕人在油燈下翻譯一本外文書,很投入,錯把墨汁當義烏紅糖蘸著粽子吃。1936年,毛澤東接受美國記者斯諾采訪時說,有3本書特別深刻地銘刻在他的心中。其中就包括其在1920年夏秋讀到的那本書,這本書就是“紅色經典”《共產黨宣言》。
1975年1月,在人民大會堂,周總理見到《共產黨宣言》中文首譯者、復旦大學老校長陳望道,熱切地詢問:“《共產黨宣言》最早的譯本找到沒有?”陳望道看著總理那期待的目光,遺憾地搖了搖頭。周恩來感嘆:“這是馬列‘老祖宗’在我們中國的第一本經典著作,找不到它,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心病啊!”
就在這一年的秋天,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大王鎮劉集村一位名叫劉世厚的老黨員將一本薄薄的小冊子交給了廣饒縣博物館。這本小冊子就是周恩來要找的《共產黨宣言》。
回家探親帶來《共產黨宣言》
大王鎮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地方,革命戰爭年代從這里走出了許多熱血青年。其中,山東省最早的農村黨支部創建人延伯真和劉雨輝夫婦就是其中的代表。據延伯真的女兒延桂寧回憶:“這本書最早的主人是20世紀20年代初在濟南黨組織負責青年工作的張葆臣。我母親從他那兒得到后,1926年帶著書和父親一起回家探親,就把它留在劉集。”
當時,劉集村已建立了中國北方最早的農村黨支部之一。首任支部書記是劉良才,委員有劉英才、劉洪才、劉春山等人。1926年春節期間,延伯真同劉雨輝、劉子久從濟南回家鄉探親。在一個靜靜的夜晚,一盞昏黃的油燈下,劉雨輝把這本精心珍藏的小冊子拿了出來,交給了劉良才,指著封面上的“大胡子”告訴大家:“他叫馬格斯(陳望道的中文譯本首次翻譯時的譯名,即馬克思),德國人,他跟一個叫安格爾斯(即恩格斯)的人一起寫了這本書,共產黨員都應該學一學他們的書。他們會讓我們明白革命的目的和我們今后應該走的道路。”
講話后,集體高呼口號,還學唱了《國際歌》。“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劉雨輝沒有想到這本《共產黨宣言》成為了惟一在農民中流傳、使用和保存的珍貴文獻。
劉集支部六七個黨員擁有這本《共產黨宣言》,這在當時一個普通的農村黨支部來說委實難能可貴。支部書記劉良才經常在晚上召集黨員們在他家的3間北屋里,于煤油燈下學習《共產黨宣言》和其他文件。劉良才在給農民兄弟講述革命道理時,經常舉起這本《共產黨宣言》,指著封面上的馬克思像對大伙兒說:“我講的那些理兒都是這位大胡子在這本書里講的。我們窮人要翻身,就得照著他說的這些理兒去做。”入冬農閑季節,黨支部還舉辦農民夜校,由劉良才或其他黨員宣講革命道理和文化知識。從現存《共產黨宣言》可以看出,由于這本書當年經常被翻閱,書的左下角留下了明顯的破損痕跡。
“紅色經典”躲過劉集慘案
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廣饒形勢越來越嚴峻。1931年,劉集的革命活動不得不轉入地下,劉良才和劉集黨支部不得不藏起印刷機,銷毀黨的機密文件和學習材料。
1931年2月,山東省委調劉良才離開廣饒,到濰縣擔任中心縣委書記。臨行前,他把這本《共產黨宣言》轉交給劉集黨支部委員劉考文保存。劉考文把它藏在糧食囤底下,有時又封進灶頭,有時則轉移到屋頂。1932年8月,廣饒鄰縣的博興暴動失敗,廣饒黨組織也受到嚴重損失,劉考文有了不祥的預感,就把這本《共產黨宣言》轉交給忠厚老實、不太引起敵人注意的老黨員劉世厚保存,并鄭重地告訴劉世厚:“這本書務必保存好,它比我們的生命都重要��!”不久,劉考文等一批黨員被捕入獄。劉良才被叛徒出賣,犧牲在濰縣。
國民黨反動派在其統治區實行法西斯專政,瘋狂地、大規模地進行文化“圍剿”,他們把676種社會科學書刊定為“非法”的“禁書”,《共產黨宣言》被列為禁書之首。對保存或閱讀馬列著作者,加上“危害中華民國”等罪名,或判刑監禁,或處死。但是,敵人萬萬沒有想到,在山東廣饒劉集村的一座破舊民舍里,卻保存著一本中國最早的《共產黨宣言》。劉世厚精心地用油紙把它嚴實包好,再裝進竹筒里,有時藏在床鋪下面,有時藏在屋山墻上的“雀眼”里,一次次躲過了敵人的眼睛。
抗日戰爭時期,斗爭更加激烈殘酷。日本鬼子和偽軍三次“掃蕩”劉集村,特別是1941年8月,日、偽軍1000余人突然包圍了劉集村,見人就殺,見房就燒,83位老鄉被殺害,500多間房屋被燒,制造了“劉集慘案”。已經逃出村的劉世厚又潛回村里,火海中從屋山墻的“雀眼”里搶救出了這本《共產黨宣言》。新中國成立后,劉世厚仔細地把這本快散架的書裝訂好,還在首頁的左上角蓋上了一枚“劉世厚印”,然后用一塊藍布包起來,放進小漆匣里。
直到1975年,在廣饒縣革命文物征集活動中,84歲高齡的劉世厚將保存了43年的這本《共產黨宣言》戀戀不舍地獻給廣饒縣歷史博物館。隨同捐贈的還有一些早期中共地方組織人員的書信,油印文件等。博物館的同志拿出來一看,是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大家驚喜不已,據考,陳譯本第1版現在全國僅保存有11冊。(余瑋)
推薦閱讀
【樂購傳媒訊】近一年來,圍繞張翎《金山》抄襲事件鬧得沸沸揚揚。日前,這一曠日持久的事件有了突破性的重大進展。據《加拿大星報》、《加拿大環球華報》報道,加拿大企鵝出版社經過了詳盡的調查和細致的比對,認為>>>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22/20110617/8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