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數千萬元風險投資,5年內1000家門店開張,這是漢斯國際董事長郭勇標最新的目標。他要在5年內打造一家國美式家居服連鎖品牌。
一家內衣生產企業要轉變為家居服渠道運營商,郭勇標前進每一步,都需要走得小心翼翼。
百家門店的試驗
行業培育期早就過去了,但被寄予厚望的家居服行業依舊不溫不火,并沒有出現期待中的高增長。
“從2010年初開始運作這個項目,兩年內開了近100家門店做試驗。”郭勇標介紹,這樣做是為尋找標準的盈利模式,調研在不同規模的城市、不同城市的各類人群中,怎樣的模式標準可獲得更高的回報。“我們已經找到一套經實踐檢驗的體系,2012年將借助資本力量在全國推廣。”郭勇標表示。
不過,將目光瞄準家居服市場的一直不乏其人,因為這塊年增長率30%、市場規模達5000億元的“大蛋糕”,一度被認為是服裝行業的藍海。然而幾年過去了,被寄予厚望的家居服行業依舊不溫不火,并沒有出現期待中的高增長。“國內大部分消費者對家居服依舊沒有完整的概念,市場仍處于培育期。”亞銀投資輕工行業分析師徐建銘認為。根據中國第一紡織網今年做的市場調查報告顯示,20%的消費者認為家居服等同于睡衣,11%的消費者完全不知道家居服是什么,甚至部分可以說出答案的消費者更多是望文生義,根據“家居服”的概念聯想而得。
徐建銘表示,國內的家居服市場大多集中在一線城市,據他對一些紡織企業的抽樣統計,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占據了這些企業銷量的80%以上。“正是由于一線城市的消費市場比較成熟,因此讓更多家居服生產企業一股腦涌進一線城市。”他認為,這造成了開發尚未成熟的家居服市場成本高,競爭激烈。
“我們卻將主要市場放到了二三線城市。”郭勇標表示,漢斯走的是另一條路。在漢斯現有的近百家自營門店中,盈利能力最強的正是在二三線城市,而北京、廣州、深圳的門店更多承擔的是品牌建設及產品展示的功能。“我們在長沙的一家門店單月的銷售額可達20萬元。”郭勇標介紹。而記者從漢斯廣州洛溪新城店實地了解后發現,該店去年單月最高銷售額在15萬元左右。
快就是一切
所有運營手段的基本目標,都是要達到每月每平方米2000元的銷售標準。
在郭勇標眼中,市場尚未發育成熟的二三線城市醞釀著更多的商機。“性價比是所有客戶選擇家居服的第一要素。”郭表示,要客戶花費高昂代價嘗試其不熟悉的產品顯然不現實,漢斯國際定位于中端市場,首先是讓客戶用可以接受的價錢,體驗一種全新的產品。漢斯企劃部負責人告訴記者:“哪怕是消費了一件產品的客戶,我們都為其建立檔案,定期向客戶寄送新品手冊。這一方面是產品推銷所需,同時也是市場培育的過程。”
現在家居服市場基本是半年一次的消費周期。郭勇標認為,市場培育的目標就是把消費周期縮短為三個月,甚至一個半月。
郭勇標告訴記者,在其自營的百家門店中80%已經收回投資,剩余的20%“主要是前期投入過大,需要較長的回收周期”。經過近兩年的調研總結,漢斯對于門店選擇標準、運營流程、存貨管理都已經有一套較成熟的模式。“毛利率可以達到50%以上。”郭勇標透露,自始至終漢斯都圍繞在“快”字上做文章。
“漢斯每季上貨比其他家居服批次多。”前述企劃部負責人表示,這首先要求對市場反應速度快,后期追單一周內就要到店。考慮到市場上總會有一些效仿者,為避免終端利潤受到侵蝕,郭勇標要求的就是速度優勢,比如在秋季的時候就開始上冬款,然后根據前期的市場反應,提前對暢銷款進行二次生產,在冬季的熱銷時段才不會影響終端的銷售。而且同期又推出新的產品獲得另外的利潤,在效仿者跟進的時候,已推出新產品。
漢斯廣州洛溪新城店店長Candy告訴記者,通常在產品到店后,陳列架、促銷臺、櫥窗等區域分別擺放了什么產品都要拍照記錄,每周向公司提交貨品銷售及存貨報表,分析比較每個區域周期內的銷售變化,再根據這些變化安排下周的陳列擺放。“所有店的銷售庫存信息都與總公司聯網,公司可以據此考察每款產品的市場接受程度。”Candy表示,所有運營手段的基本目標都是要達到每月每平方米2000元的銷售標準。
“內衣行業毛利率的確普遍較高,但同時也要承擔更多的庫存成本。”分析師徐建銘認為,以女性內衣為例,由于同一款產品往往有著幾十個型號,這使得高毛利率被庫存所侵蝕。
“所以有些規模較小的店我們甚至不賣女性內衣。”郭勇標笑言,即使有售女性內衣的門店,也只將其作為補充產品,而非主營產品推銷,“因為我們的定位就是快速銷售,庫存過多的產品不利于實現我們的目標”。記者在廣州洛溪新城店看到了一系列的女性內衣。該店負責人表示,為了達到減少庫存的目標,店鋪會首先擬定目標顧客,例如,如果店鋪位于成熟的居住區,周邊顧客大多以中年婦女為主,內衣尺碼及款式就針對這一群體;如果店鋪位于商務區,人流大多是年輕女性,則尺碼會偏小,而且更新穎。
記者觀察
實體店對資本更有說服力
“能做到靈活、快速的關鍵是我們有自己獨立的加工廠。”分析漢斯的核心競爭力,郭勇標這樣表示。實際上,將目光瞄準國美式家居服連鎖的企業并不罕見,上海的“古今”、溫州的“安安”、湖北的“小白象”都將自己定位為專業連鎖模式的內衣銷售渠道,也都同樣以國美、蘇寧為參考樣本。
不謀而合源于家居服市場的共同困擾。近幾年服裝企業的出口開始遭遇瓶頸,過剩的生產能力開始瞄準國內市場,一時間渠道成了香餑餑。一些家居服連鎖企業克隆國美的經營模式,把不同的內衣、家居服、襪子等系列服裝整合到一個內衣專賣連鎖店內銷售。
但對于對手的“照單全收”,郭勇標卻不以為然。他表示漢斯國際只售賣自己生產的品牌,不整合其他廠家的品牌。他認為家居服企業與家電企業有很大的不同,前者沒有太多復雜的技術,而后者存在一些核心技術,渠道商不可能要求生產商貼牌OEM。徐建銘也認為,具備生產能力的渠道商最大的好處就是應對敏捷,市場需求可以第一時間傳達到生產線上。
在運作漢斯前,郭勇標實際上已經在內衣行業摸爬滾打多年。早在2003年他就創辦了汕頭百利安內衣有限公司,其后又創辦了廣州標智服飾有限公司。據其網站介紹,公司擁有3個下屬工廠,僅汕頭百利安內衣有限公司產值就達到8000多萬元。但在做了多年生產企業后,郭勇標覺得純制造業企業越來越難經營,一方面市場競爭激烈,產品同質化嚴重,價格戰不斷,另一方面成本快速上升。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讓郭勇標決心發掘一種將生產與渠道結合的新型經營模式。但他也承認,這種內衣連鎖模式一出現,業內肯定會有跟風者與模仿者。“我們憑借的就是近兩年的模式調研”,然后快速擴張,搶占渠道甩開模仿者。
郭勇標的目標是5年內在全國鋪開1000家門店,2015年上市。龐大的擴張計劃需要足夠的資金后盾。這兩年,漢斯開的近百家自營門店幾乎沒有借過銀行一分錢,都是憑借自有資金運作。初期也研究過網絡渠道,最終決定還是以實體店為主。郭勇標坦言,除了實體店更能培育市場并帶來體驗式消費外,實體店對引入資本更有說服力。
現階段漢斯國際已與一家風投機構達成意向,2012年上半年將引入數千萬元的A輪投資。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22/20120220/32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