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阿里巴巴私有化傳聞終于有了確切消息,阿里巴巴集團向阿里巴巴網絡有限公司董事會提出私有化要約,價格為每股13.5港元,這個價格也是當初阿里巴巴上市時的開盤價——事情轉了一圈,終又回到起點。
據公告稱,阿里巴巴私有化的原因與雅虎交易無關,事關阿里巴巴業務轉型。公告中提到,推動阿里巴巴集團私有化其上市子公司(B2B)的核心因素,是為了在阿里巴巴實行戰略轉型升級期間,給小股東一個變現投資收益的機會,戰略轉型將可能會在中短期內導致收入增長變緩,影響盈利預期。
為什么阿里巴巴需要轉型?這個問題要從其業務模式談起。
“會員費+增值服務”
阿里巴巴B2B業務發展至今,大體經歷了兩個階段——“Meet at Alibaba”(相會在阿里)、“Work at Alibaba”(工作在阿里)。
第一階段是從1999年到2004年9月,創業初期的阿里巴巴B2B業務專注于打造信息服務平臺,供應商在這里發布供應信息,買家在這里發布求購信息,雙方在線上實現“Meet at Alibaba”。在這個階段中,阿里巴巴B2B業務的注冊會員人數由10萬左右增長至600萬,B2B業務的“會員費+增值服務”的盈利模式也趨于清晰。2004年時實現盈利7386萬元。
但是,由于“Meet at Alibaba”階段只涉及到信息流服務,至于具體的談判、付款等都是買賣雙方在線下完成,因此2004年9月,阿里巴巴CEO宣布阿里巴巴B2B公司從“Meet at Alibaba”向“Work at Alibaba”轉型,從而將公司業務引入第二階段。
“Work at Alibaba”意味著阿里巴巴B2B的業務由原來的信息流服務擴展至了資金流和物流服務,就是涉及到了中小企業商業信息、財務、管理、物流等整體循環,由此促使公司建設綜合性的B2B服務平臺,增強客戶對平臺的依賴性。目前,阿里巴巴B2B業務仍處在“Meet at Alibaba”到“Work at Alibaba”的轉型階段。
具體來說,阿里巴巴B2B經營著三個網上交易市場:服務全球進出口商的國際交易市場、服務國內貿易的中國交易市場,以及通過聯營公司經營的促進日本外銷及內銷的日本交易市場。
阿里巴巴B2B公司的收入來源主要包括:國際和中國交易市場的付費會員收入和增值服務(如關鍵詞搜索、網銷寶、櫥窗推薦等服務)收入,向買家和賣家收取的交易費用,以及一些配套服務收入。
2004年~2010年間,阿里巴巴B2B業務付費會員數由2004年的7.79萬增長至2010年的80.94萬,年均復合增長率為47.7%;與此同時,營收由2004年的3.6億元人民幣增長至2010年的55.6億元人民幣,年均復合增長率為57.8%。
轉型向何處?
然而,在這些收入中,會員費收入占著絕對的比重。以2010年為例,全年營收中會員費收入占比達67%。這種以會員費為主的B2B信息平臺模式以銷售為導向,但這種模式與越來越被買家和賣家所認可的“按成交付費”的模式相違背,2011年初曝光的阿里巴巴B2B業務“欺詐門”事件更反映出這種以會員費為增長基礎的商業模式的弊端。
在“欺詐門”事件過后,阿里巴巴就開始了自己的轉型之路,嚴格控制自身會員的質量,強化交易服務,從“偏重固定會員費”模式轉向“與服務效果掛鉤”的收費模式。
從阿里巴巴最新財報中我們可以發現,無論是國際市場還是中國市場,其付費會員數量在過去5年中首次出現下降。其中國際交易市場的付費會員從2010年13.17萬下降到2011年的10.66萬,中國交易市場的付費會員則從2010年的67.77萬下降到65.88萬。
隨著付費會員數量的下降,阿里巴巴營收增長的幅度也出現了下降,2011年營收為64.2億元人民幣,增長幅度為15.5%,創下近年來阿里巴巴營收增幅的最低值。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15.5%的增長主要來自于增值服務所產生的收入和全球速賣通等其他業務收入的提高,這種結構上的改進代表了阿里巴巴轉型的方向。
按效果付費能成嗎?
在降低了對會員費的依賴后,未來B2B業務的增長引擎在哪里?
阿里巴巴將希望寄托在了增值服務和全球速賣通、良無限等交易平臺項目之上,將收費模式從固定會員費轉向按效果付費。
阿里巴巴在不斷強化其增值服務的營收比例,目前的增值服務主要還是與市場相關的推廣服務,如關鍵詞和櫥窗展示。關鍵詞搜索服務在保持原有的固定收入模式的同時,阿里巴巴也在不斷強化按效果付費的“網銷寶”服務(“網銷寶”是阿里巴巴2011年在中國市場推出的按效果付費的關鍵詞競價系統)。2011年,增值服務占中國金牌供應商(Gold Supplier)的收入比例約為30%。
其他業務則包括2010年4月阿里巴巴B2B在全球交易市場推出的小額網上批發平臺“速賣通”。這是一個集合下單、支付、物流于一體的外貿在線交易平臺,阿里巴巴希望借“速賣通”打通B2B與B2C的鏈條,實現跨國B2B2C業務。速賣通采用按成交額收費的傭金模式。
阿里巴巴還在2011年年初推出“良無限”(原名“無名良品”),通過將B2B平臺與C2C平臺對接,實現國內貿易的B2B2C業務,將C2C的流量導入B2B業務中,幫助阿里巴巴B2B業務的會員發展零售業務,打開內貿市場,強化B2B業務的線上交易能力。阿里巴巴B2B與淘寶采取按成交額傭金分賬的模式。
不過這些業務都屬于發展初期,其營收能力還很難與成熟的會員費模式相比,如果未來付費會員數進一步下降,其盈利能力必將持續受到影響。阿里巴巴轉型的前景尚不明朗,但是若能成功地從一個銷售導向型B2B變為交易導向型B2B,那么阿里巴巴則可以和其他銷售型B2B企業區分開,形成相對安全的護城河。
推薦閱讀
全球旅游及旅行業最具領導地位的論壇組織總部設在英國倫敦的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會在2011年發表《2011-2021旅游業經濟影響報告》研究報告認為:中國旅游行業前景非常樂觀,中國旅游行業對于經濟的直接貢獻相當于GDP的>>>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阿里巴巴B2B轉型懸疑:前景尚不明朗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22/20120229/35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