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yPal向央行遞交牌照申請,業內專家指出,外資支付機構涉嫌違反中國監管政策且自身風控機制存在極大漏洞。
2011年,中國跨境小額出口業務的總體規模超過100億美元,同比增速超過100%,并由此帶動了跨境第三方物流、外海倉庫租賃等相關行業的迅速發展。日前,有消息稱,全球電商巨頭旗下的 PayPal(中文名稱:貝寶)目前也正計劃進入中國的市場,希望能在這一高增長行業里分一杯羹。據悉,PayPal已經向中國人民銀行遞交了第三方支付牌照申請。
此前,對于外資背景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央行在牌照的發放上未予明確。只是規定,外商投資支付機構的業務范圍、境外出資人的資格條件和出資比例等,由中國人民銀行另行規定,報國務院批準。為了減少周折,一些VIE結構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不得已轉為了純內資公司。因此,業內專家預計,此番PayPal進軍中國的道路需要過的“關口”很多,短期內獲得牌照的可能性不大。
根據《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的要求:“未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任何非金融機構和個人不得從事或變相從事支付業務�!�
無照經營鉆監管漏洞
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大學教授賀強曾特別指出,跨境電子商務和業務正在成為電子商務和電子支付最新熱點,給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巨大的變化。然而,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的支付環節長期以來一直被未取得國內支付業務許可證的外資支付機構壟斷。這不僅嚴重違反了中國的監管政策,而且為一些企業偷稅漏稅,甚至洗錢提供了便利。
對此,業內專家稱,第三方支付機構,連接各家銀行機構,里面掌握著銀行的交易數據、客戶情況,掌握的數據量非常大。尤其是在當下,支付問題已經出現了監管上的真空,得不到相關部門監管的約束,外資支付企業很有可能將危及中國的金融安全。
賀強還建議,相關監管機構應禁止某些國際支付機構非法為中國居民提供跨境支付業務,并在規定期限內將現有客戶備付金返還給客戶,妥善處理善后事宜。另外,應積極支持合規的國內支付企業開展跨境業務,以滿足中國居民正常的跨境支付需求,并增強中國支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梢韵刃羞x擇國內管理規范、內控嚴格、并具備一定國際影響力的第三方支付機構進行試點。
PayPal淪為國際詐騙溫床
此前有媒體報道, PayPal曾遭到中國外貿企業組團起訴,起因就是PayPal經常無理撤走中國外貿賣家的資金。比如,國外買家在收到貨品后以 “未收到貨”名義申訴,而PayPal則以賣家違反 “買家信用卡的注冊地址與寄送地址一致”為由,將貨款退給買家。而通常情況下,在交易時賣家無法得知買家的信用卡注冊地址,也就無從判斷買家的收貨地址和信用卡地址是否一致。
由于PayPal對于買家認證這樣的前端風險控制存在漏洞,這導致了大量的國際網絡詐騙的發生。但是,在賣家遭遇惡意欺詐行為的時候,PayPal卻習慣性的用簡單方式進行裁定,損害了中國賣家的正當利益。據不完全統計,PayPal每年從中國外貿賣家賬戶凍結、撤款的資金在1億美元以上。
專家呼吁管理辦法盡早出臺
盡管飽受詬病,但PayPal方面對最終獲得牌照仍保持樂觀態度,PayPal亞洲高級副總裁魯珀特·凱利表示,一旦獲得中國本地支付牌照,PayPal還有可能在中國推出刷卡終端。但他也表示,無法預測何時能獲得支付牌照。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對《證券日報》表示,“央行對于中外合資企業和外資企業的第三方支付牌照發放政策一直不明朗,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家海外企業獲得這一牌照。面對內資企業不斷壯大與日益穩固的競爭壓力,合資企業與外資企業必定倍感壓力,會不惜一切方法搶占市場份額。
上述人士呼吁,相關管理辦法應盡早出臺,以保證國內電子支付行業的健康有序的發展。同時提醒用戶在線支付時應該主動重視自身資金安全,減少市場環境不確定性可能帶來的財產損失。在選擇第三方支付工具時,應該盡量選擇那些品牌知名度高,風控機制健全,尤其是已經獲得了央行《支付業務許可證》的支付企業,以充分保障自身資金安全。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22/20120328/45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