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優酷和土豆并購在一起,讓無數IT人又開始相信“愛情”。并購,這個隨著整體投、融資環境趨于保守,而派生出來的投資對策,仿佛正成為2012年中國互聯網的主旋律。一宗又一宗并購風波應聲而起,讀懂、并揭秘這些資金操盤神話后另一面,將讓我們更懂2012年的中國互聯網未來走勢。
3.06億美元,這是去年百度給國內在線旅游網站去哪兒(Pro-IPO:qunar)開出的“驚人加碼”。有人曾算了一筆賬,即使去哪兒網一年有一億人民幣的純利,也得近20年才能收回成本,何況此刻去哪兒正面臨著賬面虧損數千萬的處境。
這可謂是一次離奇的并購事件,但這“離奇”的事兒還并未結束,接著最近一份百度年報顯示,去哪兒在2011年7月20日前至少收到其匯入的16億元人民幣現金,有趣的去哪兒賬面上的資金僅為3.33億元人民幣(5000多萬美元)。“前后”差別多達12.67億元之多,這些錢究竟“去哪兒”了呢?這充滿玄機的融資背后,到底暗藏著什么秘密?
不便公開?
“百度年報所公布的數據肯定是真實的,只是這里涉及一些其他的交易細節不便公布。”去哪兒相關負責人如此解釋相關質疑。
按照GAAP(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一般公認會計原則)來說,百度并購去哪兒網的錢,這筆已經“匯過去”的錢,應該要記錄在去哪兒賬戶之中。即使是這筆“并購”,采用了業內鮮為人知“匯回手法”,這筆資金也會出現在百度的財報之中。但有意思的是,這筆多達12.67億元之多的錢,就真的在我們公眾眼中“憑空消失”了。但也是因為這種消失,讓人們對這樁“交易”產生了無限遐想……
首先,從百度并購去哪兒的股權比例來看——62%這個數字,代表著百度在這次收購之后,會牢牢掌控去哪兒的控制權,當然也包括其資金流動權審核權、一票否定權等等。手里用王牌的百度,最終“放心”地將自己的資金注入到去哪兒中。這絕對符合百度一項小心謹慎的投資作風,想當年他們也是這么控制有啊的。
接著,咱們再來分析并購去哪兒的股權構成。大約62%捏在百度手里,另外大約38%又是如何構成的呢?筆者分析發現,這剩下部分中有34%是 由私募公司和原始股東一起持有,但具體比例暫時無從得知。不過換個角度分析,這意味著管理層手里的牌已經變得越來越少,這次并購讓他們的地位已經被稀釋。 一旦發生“內部矛盾”,撤換管理層將變得極為可能。而這種持股比例,極可能是被事先設計。從結構上,變得對某一方可控。而除去62%、34%,剩下的4%就是管理層期權。你可能覺得這少得可憐,不過說實話大部分所謂的“上市公司”,都是這么構建企業股權分配的。是不是有種被資本家剝削的感覺?
最后,咱們再回頭看看去哪兒賬上這“消失的(大約)12.67億元”。在百度和去哪兒網并購之時,在他們簽訂的協議中,對于如何處理私募公司和原始股東的那34%的股權,有這樣一條補充條例:以可轉換普通股的形式存在,該部分權益持有人自2011年7月20日起能以每股1.46美元的價格贖回。排除這匪夷所思的條例制定動機,我們可以理解的是:私募公司和原始股東可以在上不了市之時,可以動用這一條例,讓自己“保本”。再聯想到這消失的12.67億元(近2億美元),除去部分未到帳可能,或者抵消之前去哪兒賬面虧損的幾千萬美元、存入托管賬戶的4018萬美元之外,這剩下的似乎看上去更像是留給這些私募公司和原始股東“本錢”。
但要是這樣,去哪兒大可不必遮遮掩掩,用其他賬目操作也一樣可以達到此目的,為何去哪兒方面會回答如此模糊,用一句“涉及一些其他的交易細節不便公布”看似忽掩的話,來回答大家呢?筆者猜想,這是不是因為如今監控那3億美元的仍舊屬于百度方面,被存放在諸如“百度推廣”之類賬戶上,而去哪兒網財務可能根本“無法獲知這3億資金流向”造成。
離奇高的“估價”
用百度的3.06億美元獲取去哪兒62%股權折算,百度對于去哪兒的估值,應該不低于5億美元。這對于一個在線旅游網站來說,絕對是一個令人吃驚的價格。甚至有很多分析師朋友認為,百度給“去哪兒”的估值“非常高”、“很高”。
控制了股權,手里有牌的百度,或許正是在上演又一出“漁翁之意不在酒”的大戲。我們知道,雖然在機票查詢市場上,去哪兒占有率很高市場比例,但實際上這兩年 隨著購買方式的增多,航空公司從去哪兒上直接獲取的“轉單率”越來越低。這使得去哪兒在收入依靠上,更多的向接入商分成與為主。在線旅游市場的盈利點 不明朗,從去哪兒并購前的營收狀態,即可看出。但就是在這樣情況下,百度居然“固執地”將去哪兒的股價估高,并覺得這份付出“很合理”。筆者覺得,最靠譜 的理由就是為了將去哪兒做“上市”并“分錢”。
抬高估值,有利于讓私募和原始股東認可這宗“移權交易”,另一方面,更是為去哪兒上市定價營造“更高的參考標準”。而隨后報出的自投資日截至2011年12月31日,去哪兒網的總營收和凈利潤分別為1.47億元(2337萬美元)和264萬元(42萬美元)盈利,或許更像是這宗并購案的“副產品”。
抬高估值、造盈利,去哪兒似乎正在一步步走向上市的“造星之路”。面對營收模式尚未清晰的在線旅游市場,去哪兒的“這幾步”更像是資本層面上的“一場秀”,而回歸網站運營本身層面來說,未來去哪兒或許還有更多路要走。
是 要資本?還是要未來發展?面對如今越來越被“上市”鼓吹陷入盲目崇拜的國內互聯網企業來說,筆者認為或許高層應該為沒有股權,但卻滿腔熱血,憧憬未來而來 公司上班的普通員工著想。當初為了您的一條信念而來的員工們,或許在您倉促上市之后,變得目標迷茫。這樣事兒,在最近并不少見。還是那句老話,筆者認為, 要單純玩資本,老美那些操控資本數百年之久的老“資本家”們,或許更加厲害。開公司,不僅僅是高管個人的一次賭博,更是員工曾經賴以生存的“家”。而這, 或許才是曾經那些存在于我們記憶中百年企業令人傾佩的一面。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22/20120410/49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