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5日起,中國海關總署出臺的關于進境物品的新政(《海關總署2012年第15號公告》,簡稱《15號公告》)正式實施。不少華人消費者關注的產品均有調整,如部分數碼產品關稅下調,而部分化妝品關稅上升。同時,所有境外快遞企業使用EMS清關派送的包裹,不得按進境郵遞物品辦理清關手續……
牽一發而動全身,此次新政對于那些依附于大陸海外代購鏈條的美中商家有何沖擊?對在美華人給大陸親友郵寄物品有何影響?這一新政會否影響時常往來美中兩國之人攜帶相關物品?大陸火爆的海外代購市場會產生怎樣的變化?外資品牌價格的上漲或下降是否會波及到大陸產業?
-新政·變化
化妝品完稅價格上漲電子產品下調
中國海關總署《15號公告》從4月15日起實施,部分進口物品的完稅價格和稅率有所調整,一些化妝品完稅價格上調,部分電腦、數碼相機的稅率和完稅價格下調。
《北京商報》報道,《15號公告》中“部分進口物品”主要是指個人入境時攜帶的或通過郵寄方式從境外取得的自用物品。而“完稅價格”則指海關根據規定對進出口貨物進行審定或估定后通過估價確定的價格,是海關征關稅的依據。
按規定,完稅價格應繳稅額=完稅價格×稅率×數量。也就是說,若數量和稅率不變,完稅價格越高,需要交納的稅費就越高。
和之前政策相比,調整后電子產品的完稅價格有所下調。例如,200萬以上像素的攝像機按完稅價格1萬元(人民幣,下同)、稅率20%調整為,按完稅價格4000元、稅率10%征稅,意味著每臺可少交1600元的稅。
和電子產品相反,部分產品的完稅價格則有所上升。例如,在稅率不變的情況下,冬蟲夏草的完稅價格從每千克5萬元調整為每千克10萬元,精華液(素)的完稅價格也從每支(瓶)150元瓶提高到每支(瓶)300元瓶,香水的完稅價格從每瓶100元提高到每瓶300元,眼霜的完稅價格由每瓶100元調整為每瓶200元。
以精華液為例,其納稅稅率為50%,按完稅價格150元計算,則需繳納75元的稅,而完稅價格提高到300元后,則需繳稅150元,也就是說稅收負擔增加了75元。
200元奶粉交10%稅?海關:理解有誤
值得一提的是,按《15號公告》的新規,奶粉的完稅價格被定義為每千克200元,稅率10%。這一消息公布后,一則“海關總署修訂進境物品稅表自4月15日起奶粉超200元將征稅”的消息在坊間引發關注。海關總署有關負責人解釋,這樣的說法是理解有誤,奶粉稅率在本次公告中并沒有作新的調整,政策和以前是一致的。
新華網報道,海關總署表示,本次調整只是根據市場情況做出的變動。部分產品的稅率也未出現變化,比如化妝品稅率依然保持50%,此外,食品、飲料稅率仍為10%,箱包及鞋靴稅率10%,鐘表稅率20%和30%也同樣保持不變。
海關總署強調,本次調整不涉及進境旅客行李物品、個人郵寄物品免稅政策的調整,進境旅客仍可免稅攜帶進境價值人民幣5000元的自用物品,個人郵寄進境物品免稅額度也未作調整。
海關總署解釋,根據《萬國郵聯公約》規定,進境郵遞物品是指外國(地區)郵政企業使用萬國郵政聯盟規定單式并交由中國郵政在中國大陸地區投遞的物品。近期大陸個別郵政企業與海外非郵政公司合作,將不符合《萬國郵聯公約》規則要求的郵遞物品通過郵遞渠道運進,違反了相關規定。最近,海關對個別違反規定的郵政企業采取的措施,不涉及對個人海外管理政策的調整。個人海外網購的自用物品,可以通過海外郵政渠道運進,也可以通過商業快件渠道運進。對通過上述兩個渠道運進的海外網購個人物品,海關繼續按照現行規定辦理通關手續。
-背景·爭議
稅負多重累加部分商品加價五六成
中國進口環節稅負該不該降,決策層面并未對此形成一致意見。中國財政部負責提出關稅和進口環節稅收法律、法規的修訂意見,并提出關稅和進口環節稅收優惠政策,其對進口環節降稅問題持反對態度。
《北京商報》報道,“一方面,降低奢侈品關稅并不能影響奢侈品的價格,也不可能把在外國購買的奢侈品帶到大陸的需求中來。另一方面,降低奢侈品關稅拉動的是外國的經濟增長,而不是中國的經濟增長。”財政部曾對降低進口環節稅負做出上述表述。
和財政部不同,中國商務部則熱衷于降低稅負,并多次表態,稱降低關稅是大勢所趨,各部門對這一點有“基礎和共識”,降低奢侈品進口關稅是以擴大消費為基礎點。
不過,有分析人士指,雖然本次海關總署已下調了部分產品的完稅價格,并調低了部分產品的稅率,但實際在產品的進口過程中,中國對一個產品不僅征收關稅,還征收增值稅和消費稅,加上進口環節的增值稅和消費稅,一些產品在進口過程當中有時甚至被加價接近五到六成。因此降低進口環節稅負是大勢所趨。
“在高進口稅率下,形成了相同商品大陸售價高于海外售價的狀況,而當前中國一些對高端產品有需求的大陸居民喜歡大量代購,政策也應適應這種變化并調整,降低稅負也能減少代購行為的發生,促進大陸產業發展。”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部副主任趙萍表示。
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副院長劉桓表示,此前中國為保護大陸本土產業,對部分產品如奶粉征收高額關稅,降低進口關稅能促進競爭,可以激勵國內市場發展。“盡管財政部方面不贊成降低稅負,但隨著大陸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降低稅負應該成為趨勢。”劉桓稱。
-“海淘”新攻略
“少量多批次還是安全的”
作為一個1歲孩子的媽媽,網民“莎莎”至今已有兩年“海淘”經歷。兩年多下來,漂洋過海的海外物品已逐漸滲透到她和寶寶的日常生活中。《15號公告》實施后,莎莎很淡定。因為之前每次購買金額基本在100美元以內,而且這些東西都是自用的。“除非你買太多了。以后海淘還得悠著點,少量、多批次的‘海淘’還是安全的。”
“不買奶粉,轉買乳清蛋白”
海購奶粉滿200元須交稅10%。網民高漲的“海淘”熱情因此受挫,迫使其另辟蹊徑。數據顯示,進口乳清蛋白粉的銷量在海關新政令發布之后明顯提升。有跡象表明,一些國際知名品牌的乳清蛋白產品,有可能成為海購奶粉的最佳替代品。乳清蛋白是牛奶中可溶性蛋白質組分的總稱,是嬰幼兒配方奶粉的主要原料之一。均據杭州《錢江晚報》
-治標更要治本
對海外代購不能“光堵不疏”
根源在拓進口提“本土質量”
隨著人民幣不斷升值,花同樣的錢能從海外買到性價比更高的商品,加上海外轉運公司替網民代購商品時,將所購商品“化整為零”,有意規避了商品進口關稅,這讓大陸消費者對“海購”趨之若鶩。
中國研究中心發布的數據預測,2012年,海外代購的交易規模有望達到480億元人民幣。其中,自2010年以來,化妝品和奶粉一直穩居“最受人們歡迎的十大海外代購產品”的前兩位。
對此,中國快遞咨詢網首席顧問認為,大陸消費者購買商品理應通過正常的方式和銷售渠道,但如今代購卻如此普遍,這跟海內外的產品質量差距以及價差有關。例如奶粉是代購比較多的一種商品,原因就是大陸一些奶粉存在安全問題,消費者對其失去信心。責任在生產者和監管部門。“如果本土奶粉的質量過關,那么代購的行為就會有所減少”。同時,海外代購不是通過正規的銷售途徑購買商品,形成產業鏈后,容易出現造假行為,而對此的監管也很弱。
徐勇認為:“海關新政是堵,但光堵不行,只要有需求,就會有市場。在堵的同時,還應采取疏的方式。從源頭解決的辦法是降低關稅,擴大進口的商品數量和商品范圍,同時注重本土產品質量,使消費者信任本國產品。”
-影響·海外代購
運費增了生意難做或將迎來寒冬
《15號公告》新政愁壞了海外代購商家以及轉運公司。
上海《東方早報》報道,《15號公告》新規上路后,部分代購網店已貼出“從4月15日起,買家須根據規定繳納相應關稅”的提醒。而此前大陸消費者在網站購物后,通過第三方海外轉運公司進行托運,然后包裹進關,減少了繳稅,運費也較低;新政后,在通關時這些包裹很多都必須按貿易貨物通關,包裹要被檢查,然后補納稅。
“成本確實高了很多,海關大多是抽查,抽到的東西一般都要多繳很多稅。而且通關的時間也長了不少。”一位海外代購店家說。
與此同時,靠賺海外快件費生存的轉運公司近期也紛紛調價,轉運公司的運費漲幅幾乎都超過50%,訂單隨之減少了一半左右。
這些轉運公司大多由當地華人開辦,提供位于美國、日本或澳大利亞等地的收貨地址。“海淘族”(熱衷于海外代購的人)只需將轉運公司地址填寫為收貨地址,然后再委托轉運公司轉寄到自己手中。
浙江嘉興《南湖晚報》報道,賣家“sally”網店從事的是美國購物網站代購,“我還有一個搭檔在美國,我們按客戶要求,她通過信用卡從macy’s,amazon(亞馬遜)等網站上下單,通過轉運公司的海外地址收貨,他們再集中轉發到大陸,接著我們再拆箱分別寄給買家。”
她認為,新政施行后,海關代購的價格優勢將被削弱,勢必迎來寒冬。她舉例說,目前EMS直郵的報價是首重500克物品240元,續重500克75元,而友家速遞原本的價格首磅為52元,續磅26元。以1磅=453克計算,在未進行價格調整前,EMS直郵約為轉運費用的4倍。
-影響·海淘一族
價格漲了不再出手?海淘媽媽說不
擁有3年“海淘”經驗的小美經常從美國amazon等網站購買化妝品、服飾等物品,之后通過轉運公司以包裹方式運回大陸。
上海《東方早報》報道,《15號公告》實施后,小美坦言,會觀望一段時間再考慮海淘化妝品,“萬一被抽查到,稅太高了。”
她說,若海外代購的成本過高,她會逐漸轉向購買本土品牌或在大陸買洋品牌。
對于27歲的“包包控”小玲來講,《15號公告》則是福音,由于此前包包的完稅價格可能按發票價格征稅,而新政是時候,即便從外國買的包超過海關規定的限額,繳稅也能接受。
有觀點稱,乳品、化妝品的關稅上調后,內外資產品價格差增加,這直接影響消費者的選擇,這對大陸本土品牌是一次產業機會。但這兩大行業內的本土企業和消費者對此卻不以為然。
不少“海淘媽媽”出于對洋奶粉的信賴,仍選擇高價購買洋奶粉。“實在不敢相信中國奶粉的安全,多花點就多花點,一切為了寶寶的健康”,一位媽媽說。
一位不愿具名的大陸知名乳品企業負責人亦坦言,受到近年來不斷有大陸嬰幼兒奶粉曝出安全事故的影響,外資品牌價格的上漲并不會給大陸本土品牌帶來機會。“縱然進口產品價格上漲會讓一些對價格更為敏感的父母轉向本土品牌奶粉,但也只是極少數”。
-影響·本土行業
本尊來了山寨靠邊!競爭倒逼創新
《15號公告》給大陸一些本土行業、山寨企業帶來了成長的機會,但有一些行業則沒那么“幸運”——電子產品稅率從之前的20%降至10%。對此,一家從事蘋果iPad代購的賣家表現出了擔憂。
《北京商報》報道,該賣家說,新政落實當日,還沒看出訂單有什么大的變化,但長期來看,代購生意肯定會受到影響。“如果消費者能從大陸買到比之前便宜不少、且更有保障的產品,肯定就不會費周折海外代購了。”他無奈地表示。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電子產品關稅的下滑,是對本土品牌的一種考驗,但伴隨而來的競爭對行業來說也是一個提升的機會。
“這次稅率和完稅價格的調整對海外代購將產生結構性的影響,”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說,高端滋補品及化妝品的需求彈性很低,其完稅價格的大幅提升對大陸消費不會產生很大的限制;而部分電子、攝像產品的稅率和完稅價格的下降,卻可以極大地促進大陸對這些產品的消費,同時促使本土產品加大技術創新和研發投入。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海關新規 海外代購很受傷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22/20120424/54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