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在互聯網行業風光的風投機構這兩天受到了不小的打擊:因為熱門照相應用Camara+開發商TapTapTap公司CEO約翰·卡薩桑塔不僅拒絕了不少風險投資機構的投資,還口出狂言——“去他媽的VC!”將苗頭直指風投機構在投資后對企業的獨立發展產生的不利影響。
作為一家尚處于起步階段的CEO,竟然有如此魄力,“赤裸裸”地得罪了Adobe、Zynga、谷歌和Twitter這些曾試圖收購自己的潛在“衣食父母”,這不僅讓筆者暗暗吃驚的同時又佩服其破釜沉舟的勇氣。縱觀國內互聯網界,敢向風投說不的人,又在哪里?
拿人家手短。而國內互聯網界也逃不過這一俗語的桎梏。拿了風投機構的資金,說話辦事就得看人家的臉色。雖然國內不少VC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都表示會遵從創業者團隊的理念,給其足夠的獨立發展空間,但我們依稀能看到VC罩在創業者頭上揮之不去的陰影——內部操控公司走向,左右公司股權、股東,迫使公司提早IPO套現等一系列“特權”。而要削弱這些特權,就應該讓國內互聯網公司學會對風投機構說“不”。
現在,國內眾多互聯網創業者大多都本著開發應用,投VC所好為己任,以得到一些知名投資機構的融資為榮。而這,并非是互聯網企業發展的唯一途徑。雖然在創業前期,如果有風投支持,將會給這些初創公司一個“鳥槍換炮”的機會,但往往也是在這個過程中,企業的“憂患”意識也逐漸喪失。尤其是在現在大多數互聯網行業盈利模式不明顯的狀況下,初創公司如果太多的注重別人的“輸血”,就很難在自身的“造血”功能上下功夫。長此以往,將會整個市場推廣進入惡性競爭,企業原有的一些價值觀將被顛覆,整個企業完全淪為資本市場的奴隸。
另外,即便得到融資的企業,也該對VC態度堅決些,學會像已經給其投資的風投機構說“不”。
這個“不行”,尤其是要在融資之時就提出來,在與VC或者投資機構簽訂融資協議時,一定要站穩立場,不能因為別人給了錢就完全失去了主動。只有這樣,才能在后期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始終占據主導地位。部分分析人士認為,京東之所以hold不住,一部分原因就是受到融資機構的“上市威脅”。而之前阿里巴巴和淘寶被VC“綁架”的消息相信也并非空穴來風。對于這些“威脅”、“綁架”,如果初創公司能夠從源頭避免,也許就會避免企業為風投馬首是瞻抑或只為風投套現而導致企業最終“流血上市”的局面吧!
推薦閱讀
當一位企業精英人士把印著首席風險官(CRO)字樣的名片遞過來的時候,我們似乎感覺應該和他談談投資風險或風險資本的事情,畢竟,設立這個職位的通常都是金融/風險投資機構。 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在他的名著《黑天>>>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敢于向VC說“不”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22/20120612/67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