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并非與生俱來,同時也不是任何人可以隨身帶走。……生命終結,辭別人世之時,這些財富將全數歸還社會,無人可以例外……”
這段話來自臺灣首富王永慶2004年寫給子女們的信。就在這一年,王永慶動用了總值6億元新臺幣的現金和公司股份,設立了以其父王長庚命名的公益信托。早在1976年,王永慶已設立了一個慈善基金會——長庚紀念醫院。這個慈善基金會是王永慶旗下臺塑集團核心企業的主要股東。
2008年10月,王永慶突然離世后,王氏家族后代開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財產紛爭。一份由香港中文大學會計學院及財務系聯合教授范博宏參與編寫的哈佛商學院案例《臺塑集團:實現企業的永續經營》(下稱“案例”)中提到,王永慶去世后留下了價值55億美元的巨額遺產和總資產高達860億美元的商業帝國。
就在許多人都將目光集中在王氏家族巨額遺產紛爭的同時,其旗下的慈善基金會和慈善信托亦在悄然發生改變。
豁免50%重稅
慈善基金會和慈善信托的目的,可以不僅是慈善這么簡單。通過靈活處理其中的一些條款,慈善家甚至能通過這兩種方式做到稅務籌劃和股權集中。
“今年1月,原‘臺灣稅局’核定147億元新臺幣的遺產稅,在半年多來,王家捐助慈善事業數十億新臺幣后,王永慶的遺產稅確定為120億新臺幣。”2010年,臺灣媒體這則報道,隱性說明了王家將資金注入慈善團體后,巨額的遺產稅下降了約27億新臺幣。
一位臺灣律師介紹,2009年1月23日起,王永慶這筆資產適用的遺產稅稅率已從50%降至10%。然而,由于王在2008年底去世,因此在其沒有遺囑的情況下,若以上資產全部按臺灣地區法律對其財產分配安排,王氏家族將損失50%的資產用作納稅。
前述案例亦提及,王永慶去世時,臺灣對遺產稅和贈予稅的規定為:遺產凈額在60萬新臺幣以下者征收2%遺產稅,60萬至150萬間征收4%,最高為超過1億新臺幣征收50%。贈予稅率部分,贈予凈額在60萬新臺幣以下者征收4%,60萬元至170萬之間者征收6%,最高為超過4500萬新臺幣征收50%。
而一旦資產注入慈善基金會和慈善信托,這些遺產稅和贈予稅都可以得到豁免。通過股息、股價上升等方式產生的相關所得稅,亦能被豁免。
大額資產悄然注入
高達915億美元的資產卻僅需納120億元新臺幣(約4億美元)的稅,將資產注入慈善基金會及慈善信托,似乎是王家稅務籌劃的一步棋。
范博宏提供數據顯示,王永慶去世時,他建立的慈善基金會是臺塑集團的核心股東,分別持有臺灣塑膠工業、南亞塑膠工業、臺灣化學纖維及臺塑石化6.7%、8.2%、18.6%及4.5%,王長庚公益信托亦分別持有0.06%、0.33%、0.51%及0.19%。
除了上述臺灣媒體提到的王家向慈善組織捐贈的10億新臺幣外,這些年王家還在不斷往這兩大機構投錢。
2011年,長庚慈善基金會斥資90億元新臺幣,于8月至11月,購買上述四家企業股權。四家公司財報顯示,截至2011年底,慈善基金會的持股份額分別增至8.21%、11.05%、18.58%及4.95%。
讓人不解的是,王永慶去世后,王家內部開始遺產爭奪戰,如果王家后代對這筆遺產的歸屬據理力爭,為何作為慈善基金會主要控制人的王家,要以購買股權的形式,將更多資產注入慈善基金中?
雖然資產注入慈善基金會和信托,能帶來一定程度的稅務豁免,但顯然王家不會為了這一點,放棄對旗下資產的掌控權。
范博宏介紹,在臺灣,慈善基金會和慈善信托分別受臺灣地區民法和臺灣信托法管理。
民法規定,家族慈善基金會要成立董事會,家族成員最多可占董事會的三分之一。在王家的慈善基金會里,5名家族成員占了整個董事會成員的三分之一,而剩下10個董事席位上,有3名是臺塑集團的高層管理者。言外之意,8個與臺塑集團相關的董事席位,已超過了整個董事會決策成員的半數。
另外,民法規定,慈善基金會由基金創始人來制定規章制度;臺灣信托法亦指出,慈善信托由創始人來制定信托契約。
《案例》提及,王長庚公益信托由臺灣銀行代為管理,王氏家族成員組成的顧問委員會和王永慶指定的信托檢查人行使監督職能。
從上述安排可以看出,王家放在慈善機構的資金份額巨大,對資金運作可能擁有一定控制權。
按臺灣地區民法,原則上慈善基金會僅可動用利息收益,而不是捐贈資金來進行慈善活動。不過,一般法律不明令規定慈善基金和慈善信托需要作出資金流向披露。
鞏固股權之辯
慈善基金會似乎亦為王家帶來了鞏固股權的效果。
“2005年起,王氏家族就在通過王長庚紀念醫院持股旗下4家企業‘外部鞏固’,4家企業又交叉持股‘內部控管’的方式,防止王家的股權被外界削弱。”一位了解臺塑集團的分析師透露。第一步是交叉持股。2005年起,上述4家企業開始了交叉持股計劃(如圖)。
外部鞏固方面,王長庚紀念醫院又大比例的持股上述4家企業,以保證王家對臺塑集團的控制權。早前該慈善基金持有臺灣化學纖維股權較多,王永慶去世至今,該慈善基金一方面通過近年收獲的股息增持除臺化外的其他三公司股權的,另一方面將一部分原放在臺化的股權撤出,注入其他三家公司。
目前并無證據斷言,王家設立慈善基金會是為了鞏固股權。但從復雜的交叉持股結構看,龐大的臺塑集團能很好地避免被惡意收購或被分裂。因為若收購其中一家子公司,收購方需同時收購其他3個企業和基金會股權方能完成。
慈善基金會和慈善信托的設立有可能涉及稅務籌劃,有人因此質疑富豪們的慈善動機不純。但段和段律師事務所香港分所高級顧問王小剛認為,首先,在了解慈善信托和基金會文件具體內容前,不應斷言慈善安排就一定有這方面目的;其次,國家和地區愿意立法為慈善信托和慈善基金會提供稅務豁免,目的在于促進資金用于慈善目的,因此只要全部的結構和安排是符合法律規定的,就說明通過提供制度性保障,有效引導了資源分配。富豪們通過慈善基金會和慈善信托進行財富規劃,合情合理。
推薦閱讀
訪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教授 相比較教育學者的身份,錢穎一教授作為一名經濟學家的知名度或許更大些。事實上,自2006年擔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以來,錢穎一一直致力于本土商學教育的創新,比如,在國>>>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22/20120622/70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