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以住宅為主的房地產投資泡沫泛濫,產業空心化現象已經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弊疾,而2011年,伴隨著國家對于住宅地產的調控,住宅地產市場進入了嚴冬。
在此情況下,以產業為載體的產業地產得到了蓬勃發展的機遇,大力發展產業地產,加大非住宅類用地供應,給調控下蕭索的土地市場提供了一條新思路:與其想方設法讓住宅開發商繼續買地蓋樓,還不如主動調整土地供應結構。
天安數碼城(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安數碼城”)總裁戴宏亮在接受《21世紀》采訪時,就指出要通過“產業構筑城市未來”,加速“產城結合”,實現實體經濟的創新增長。
《21世紀》:就您所了解,包括天安數碼城所在的行業內和行業外的機會,未來五年最佳商業機會在哪些領域?
戴宏亮:天安數碼城發展產業地產最核心的理念是“產業構筑城市未來”,我們一直致力推動產業進化,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我們園區70%以上都是高新技術企業,以龍崗天安數碼城為例,形成了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軟件、物流、環保、創意和生物醫藥等七大產業集群,這些產業都是國家重點培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主要位于實體經濟產業鏈的上端,自主創新能力強,這也是未來五年最佳商業機會所在。
《21世紀》:中國現階段園區的開發模式有哪幾種?天安數碼城的運營模式是怎么樣的?
戴宏亮:從開發主體上劃分,目前產業地產開發模式主要分為四種:一是政府主導開發;二是主體企業引導;三是地產開發商模式;最后一種是綜合運作模式,這也是目前天安數碼城所采取的模式。
我們的運營模式是通過市場運作,以特定產業為載體,形成產業與地產的協同效應,在產業地產項目上提供集產業鏈融合、生產性服務、商務生活設施和創新文化為一體的全方位成長環境,通過聚集效應形成核心產業競爭力與創新能力,使城市發展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1世紀》:區域經濟創新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如何解決?
戴宏亮:目前我國的城鎮化率是超過工業化指數的,反映我國處于一種工業化超前,城市化滯后的現狀。目前的城鎮化率不足以提供足夠的城市空間,也沒有承載足夠的服務業以消化工業生產能力。因此如何更好的實現“產城融合”,將產業化與城市化,制造業與服務業聯動發展是區域經濟創新面臨的挑戰之一。 因此,天安數碼城在項目開發時就十分注重園區與城市的無縫融合,園區擁有眾多的聯盟合作方,能為園區客戶提供全面便利的服務,并在園區建設了投融資平臺、數字化園區平臺、政企服務中心和公共服務平臺、專業配套平臺以及商業配套平臺等五大服務平臺,讓園區企業可以專心事業的發展。
其次,是如何更好地服務中小企業和實體經濟的問題。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我們致力打造多功能和復合型的園區,給企業提供交流互動和學習的平臺,以企業需求為中心,將園區當作企業社區來營造。
《21世紀》:從事產業地產關鍵在于對產業鏈的構建,現在很多園區建好后,會通過招商引資吸引企業,但企業之間并沒有明顯的上下游產業鏈關系,導致園區和一般的寫字樓沒多大區別。請問你們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以及如何解決的?
戴宏亮:產業園區建設最重要目的是加強產業集聚,形成產業分工明確,協作配套緊密的產業集聚區,能夠高效地集聚人才、市場、資金等要素,降低成本,優化結構,增強競爭優勢,促進工業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
經過多年在產業地產發展道路上的探索,產品歷經四個階段的轉型升級,率先在全國提出 “城市產業綜合體”的概念。它最大的特點在于打造以企業為核心的產業生態環境。通過引導人才、資本、技術、信息、市場、商務、政策等要素的聚集,在企業空間聚集中形成上中下游完善產業鏈,建立產業配套服務體系。
《21世紀》:目前產業地產是個香餑餑,很多開發商或者政府都想嘗試在這一領域發展,請問這是否會對天安數碼城產生競爭,歷經22年的發展,您覺得天安數碼城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天安數碼城的發展模式是否容易被復制?
戴宏亮:經過22年的發展,天安數碼城已經擁有龐大的客戶企業資源和戰略聯盟、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運營機制和服務體系、商業資源整合能力。符合產業發展和企業需求的園區規劃和產品開發能力。專業的團隊和各產業鏈環節優秀的合作伙伴。這些獨有的特色,是難以被模仿和復制。
《21世紀》:現在已經進入一個低增長時期,您認為如何判斷一個地區的未來增長趨勢呢?
戴宏亮:這個要從城市的綜合情況來判斷。區域的增長趨勢我會關注以下三方面。一是該區域的產業結構,合理的產業結構能使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生產要素得到最佳組合,第一產業的比重逐漸下降,第二產業的比重先上升再下降,第三產業比重上升并最終超過第二產業是區域產業結構的一般演變規律;二是區域的市場化活躍程度,區域的市場化程度越高,非公或民營經濟越活躍,使得區域經濟越靈活,發展潛力大;三是區域科技創新能力,科技成果轉化數量的多少,科技創新能力已經逐漸成為一個區域經濟發展活躍與否的判斷標準。
推薦閱讀
“蛇吞象失敗的概率更大,先大吃小,多練幾次手,更容易成功。”昨日(9月11日),在天津參加夏季達沃斯論壇的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韓微文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今年國內外經濟環境難以好轉,中資企業須考慮“收縮戰線>>>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城市產業綜合體”驅動實體經濟創新增長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22/20120912/84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