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監管新規歷經一年,逐步發揮效力,催生信用卡貸款迅速增長。
已發布年報的12家上市銀行數據顯示,2011年在發卡量增速趨于穩定之際,信用卡貸款(透支)余額增幅從33%到165%不等,農行攻勢最猛。這與上年的萎靡局面迥異。
根據銀監會規定,從去年一季度開始,各上市銀行將未使用信用卡授信額度計入了風險資產。為此,以往業界盛行的超額授信亂象有所遏制。年報表明,多數銀行的未使用信用卡授信額度增幅下降,華夏、民生、興業甚至有30%左右的負增長。
“各銀行都在加大力度提高客戶的消費透支額,未來的趨勢向好。”一股份行信用卡人士稱。
同時,部分業內人士認為,一些中小企業獲取一般貸款困難,利用信用卡套出不少資金用于生產運營,這既為銀行信用卡貸款提供了增長土壤,也埋入較大風險隱患。
邁入“千億時代”
地方融資平臺貸款和房地產貸款受監管壓制后,商業銀行騰挪資產結構,又開始做大信用卡貸款。
記者統計,中、農、工、建四大行信用卡貸款普遍大增,農行增幅居12家上市銀行之冠,達到165%,去年末余額為1004億元。
中行曾在往年以風格激進著稱,但在2011年顯得相對保守,增幅滑落至四大行之末,為67%,余額895億元。北京一業內人士稱,中行受到監管部門數次關注,不得不減速。
工行作為國內第一大發卡行,去年的信用卡貸款增幅亦達到94%,余額達到1778億元。不過,工行的發卡量增幅卻實質性下降。2011年末,該行累計發卡7065萬張,增速只有11%,排12家上市銀行之末。中行、農行、建行的發卡量增幅分別為42%、27%、16%,累計卡量3086萬張、3100萬張、3255萬張。
“從卡量、貸款兩項指標對比可看出,工行的效益和先發性的經營能力凸顯,是行業對標者。”一股份行信用卡中心人士稱。
股份行之中,華夏、民生位居第一陣營,信用卡貸款增幅各為134%、135%,余額為41億元、386億元。
深圳一名市場人士說,華夏是信用卡業的后來者,近年來市場沖鋒很猛。年報顯示,該行的累計發卡量是178萬張。
招行力主信用卡精細化運作,貸款增速已經降至12家上市銀行末位,只有33%,余額733億元。
綜觀12家上市銀行整體可以發現,信用卡貸款余額接近或超過千億元的銀行已有工行、農行、建行、中行、交行、招行等6家,占據半壁江山,千億時代已經來臨。
高增之憂
“銀行信用卡貸款資產邁上新門檻,有主動和被動因素。”一股份行資深信用卡人士解析。
2011年1月,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發卡行應將未使用的信用卡授信額度,納入承諾項目中的“其他承諾”子項計算表外加權風險資產,適用50%的信用轉換系數和根據信用卡交易主體確定的相應風險權重。
這項監管新規“逼迫”各銀行刺激持卡人消費,提高透支額度,以避免資本無效被占用。
年報顯示,華夏、民生、興業銀行未使用的信用卡額度增幅分別為-30%、-32%、-38%,余額91億元、126億元、198億元。
“負增長是好事,我們行里是主動給不經常刷卡的客戶調降了額度,以騰出信貸規模,同時采取分期付款等各種措施刺激持卡人多透支消費。”興業銀行一名信用卡客戶經理告訴記者。
其他銀行的未使用信用卡額度增幅也在下降。截至去年末,處于較高增幅的有工行57%、深發展56%、浦發50%,其余銀行在20%-30%之間。
信用卡超額授信曾是行業營銷亂象之一,目前數據或許說明,在監管新規之下,此現象雖有減緩,但仍未終結。
多名信用卡人士對記者稱,信用卡貸款增長的被動因素在于,流動性緊縮催使企業或個人信用卡套現增多。
“去年年中一段時間,行里曾緊急整頓,部分持卡人刷卡刷不了,因為銀行監控發現,不少人刷卡并非為了消費,而是用于企業進貨,運營資金周轉。”一股份行上海信用卡中心人士說。
另一股份行信用卡中心副總直言,“增幅過大了”,單純由刷卡消費帶來的信用卡貸款量增幅應不會如此之大,或許有其他因素,比如,某些銀行較大力度改變了信用卡業務結構,個別行將小微企業貸款(利用信用卡作為中介)計入了信用卡貸款。
“部分非正常因素會帶來信用卡壞賬風險,經濟下行期信用卡套現尤其應該關注,給予限制。”他說。
推薦閱讀
利率市場化暗涌。 多位銀行交易員近期透露,作為存款利率市場化的前奏,大額可轉讓存單和同業存單今年可能先行推出。特別是,在今年的相關會議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已經表示,同業存單可能擇機推出。 據了解,同業存>>>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34/20120413/50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