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民生問題無疑是我國面臨的最為重要的問題之一。而作為民生問題的重要一環,養老問題更是迫在眉睫。 2010 年我國超過 60 歲的老年人已達 1.74 億,約占總人口的 12.8% ,亦即不到 10 人中就有一位 60 歲以上的老年人。 2030 年前后我國將進入人口老齡化高峰。
人口老齡化對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基金支出影響巨大。由于我國現行養老制度仍在逐步完善中,養老資金缺口較大,現有的養老保障制度補缺尚未完成,各種利益群體的養老水平差異較大。在此背景下,如何進一步完善城鄉社會保障政策,建立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同時探討社會化管理的方法,構建多元化的養老服務體系,使人民“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無疑已成為政府和社會各界共同面臨的重要議題。
上海家帝豪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基于“消費資本論”的理論基礎,創新推出并積極實踐的“消費養老”模式,為我國養老保險資金來源探索出一條全新的路徑,成為除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和個人儲蓄三大養老資金來源之外的又一支柱,為我國居民養老提供了一種新的有益的選擇。
日前,由經濟日報社、人民政協報社、中國社會保障雜志社等新聞單位發起,人民日報社《中國經濟周刊》雜志社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所信用中心共同主辦、上海家帝豪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我愛我買”( www.525m.com )電子商務網站協辦的“探討多元化養老模式與養老資金來源解決路徑暨‘消費養老’模式論證會”在京召開。來自全國政協、國家發改委、人社部、財政部、商務部、工信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國務院研究室、中央政策研究室等部委相關領導與研究人士,上海、云南、浙江、安徽、山東、河北等省政協與各部門領導,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中國互聯網協會、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央財大、云南大學等研究機構、協會、知名院校與泰康、長江等養老保險公司的社會保障、養老、保險等領域專家、學者,以及人民日報、人民政協報、經濟日報、中國社會保障雜志等社領導及在京 40 余家媒體共計近 100 人出席了會議。
以下為上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原副局長鮑淡如在此次會議上的演講(鮑淡如長期從事養老工作,于 2011 年 12 月剛剛從一線工作崗位上退休):
養老是我從事很長時間的工作。剛才很多專家、學者都對養老發表了看法,并從經濟、消費等不同角度發表了各種觀點。上海家帝豪董事長曹建華先生的“消費養老”概念我不是第一次接觸,今天完整的聽下來,我覺得把“消費”和“養老”這兩個概念放在一起,確實有它的創新性,這個創新點在什么地方呢?從我的實際感受來看,我認為有四個方面:
第一個創新,養老保險的概念。世界上建立這個制度大概已有 200 年左右,現在世界上通行的就是以生產為前端的保險,進而普及到全民,從來沒有研究是從消費領域走的。原來是以個人繳費、企業繳費、政府補貼為主,現在這個概念突破了,創新點就是在消費過程中積累部分的養老資金。大家知道從一個人出生到離開人世,是離不開消費的,無非是消費多和少的問題,消費量大和小的問題。從生產端研究保險問題轉到消費端,關鍵點是不一樣的。我走過很多國家,沒有哪一個國家從這個角度出發過,這是一個很新的東西。
消費貫穿人的一生,而且“消費養老”這個概念的提出不是替代原來的制度,而是一個補充制度,作為一定的補充,它還可以發揮在整個經濟循環當中的提升作用。我們講促進消費、投資拉動、出口帶動都不行,消費怎么起促進作用呢?和大目標掛起來,應該是有作用的。
第二個創新,作為紐帶,把消費者、服務提供商、產品供應商以及資產管理方、資產運營方、政府監管方串起來,這也是一個很新的思考,不是半個,而是全過程。講到底,我們現在講的養老是什么,養老本質上是消費能力,曹建華先生也講到了,消費是用錢,養老也要用錢,這是大白話,養老金的高低就是你老了以后消費能力是怎樣的,把它串起來也是很新的。
第三個創新,推動“消費養老”這個概念,有利于建立長期、穩定、互動、有序的社會經濟關系。現在商業欺詐、不誠信的市場行為比比皆是,都是即時消費,沒有長期消費的機制和制度安排。在家帝豪模式當中看到這樣一種長期安排的理念(當然不應該是壟斷的,除了家帝豪,還應該有幾百家、上千家這樣的平臺),是一種長期的、有規劃的,它能夠防止即時消費當中的不誠信,也有利于解決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造成的巨大資源浪費,因為消費信息不健全而造成生產無序和生產浪費。而這正是我們經濟發展當中一直困惑的問題,如果通過這個消費平臺,不光是購買商品,還可以了解消費者的消費需求,他消費了產品以后,還有什么建議,如果采集起來再提供給服務商和生產商,反過來就查促進生產,發展成大家向往的、理論上也在研究的定單式的生產。把某些計劃因素引入到市場經濟 , 這也是沒有解決的問題。至少通過這樣一種模式,看到了這樣一點希望,有研究的空間和余地,可以深入下去。
第四個創新,提出了一個個人發展規劃的問題。個人怎么來考慮將來?實際上我們這一代,包括老三屆都過去了,概念也是老了,通過現有模式解決這個問題。現在要研究的是二十年后養老的人,三十年后養老的問題。美國延長退休年齡用了 40 多年時間。養老問題不能急功近利,也不是短期能夠解決的,研究一個新的模式,加以創新。提出個人發展規劃,個人理財、個人消費,有利于社會的穩定和有序。實際上消費是對個人的一種軟強制,他必然要消費,你有序引導他,這樣就超越了現在這樣一個網站目前提供功能的局限。
我很受啟發,還可以深入研究這些問題,它可能對改變經濟發展方式,可能對改變社會保險制度的架構,增加一些新的來源和補充,增添它的活力,都是有意義的。
在這里,我還要提四點具體的建議:
一是研究政策和法規,在目前沒有規范的情況下,分段將一個完整鏈條行為當中切斷,比如說第三方托管,有管資金的資質和機構出來,與消費者簽訂的合同要符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返點不是稅收范圍當中,不要冒出來一些東西,要適用相關法律保護,不要沖撞。
二是用現有的法規規范超前的行為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學界、理論界、實業界的同志加深研究,逐步完善起來。我認為僅有家帝豪一家電子商務機構和一個模式這么做是不夠的,要推動更多的機構、更多的企業來做。
三是這樣一種模式要從宏觀上思考,家帝豪本身要有一個規劃,就是要發展壯大,同時應該借這種模式上升到制度設計的研究,制度不成熟可以不推出,但是不能不研究,不研究就永遠沒有機制。當時小崗村十幾位按了手印承包土地的人也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的,后來很多問題都沒有想清楚,包括后面的土地流轉和承包等等問題。我們的研究要早日啟動。
四是消費的時候是不是能夠提出共有財產的概念,讓他消費,但今后不能讓他留下風險,這些問題都需要研究。(文/樂購網--www.xglongwei.com)
推薦閱讀
2009年8、9月間,國內各家門戶紛紛推出自己的微博產品。比較突出的新浪微博和騰訊微博兩家,一開始并沒有直接定位于新媒體。新浪仍然延續其博客時代的名人戰略,在內測期間就邀請諸多明星、學者、企業家入駐微博,并>>>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鮑淡如:從消費領域研究養老問題是個突破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43/20120210/29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