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打造成一個明星,又用自己的平臺推出明星,郭敬明和趙本山、郭德綱走出了一樣的路線。
采訪/方浩 翟文婷 文/翟文婷 攝影/路馬視覺
“他是我最大的押注。”一年之后,再次接受《創業邦》專訪時,“響想電影”的創始人兼CEO梁東仿佛剛剛經歷過一場煉獄。他創立不到兩年的“響想電影”如很多初創公司一樣,一直在摸索適合自己的商業模式,并體會了什么叫“否定之否定”的成長路徑。他說的這個賭注,是一個人和一本書:郭敬明和他的《小時代》。梁東的“響想電影”準備把這部作品拍成一部電影。“我已完成了融資,這將是響想第一部自己運營、拍攝的電影。”梁東說。
過去一段時間,最世文化董事長、著名作家郭敬明也一直在跟風投接觸。他需要向投資人解釋的問題不是怎么和梁東一塊拍電影,而是和自己的公司有關:萬一有一天郭敬明不在公司了,“最世文化”怎么辦?
這個問題,趙本山的本山傳媒會遇到,郭德綱的德云社會遇到,華誼兄弟在登陸創業板的時候,王中軍已經被追問過很多次了。
3月,郭敬明在北京向《創業邦》雜志提到,有兩個比較大的基金要入股他的公司,一家海外,一家國內,盡職調查已經做完了。
作為與韓寒幾乎同時成名的少年作家,郭敬明選擇了一條與韓不同的道路:先是創業,現在又攜自己的暢銷書進軍影視圈,這種跨界能走多遠?
“郭敬明模式”的挑戰
與傳統出版公司相比,郭敬明的最世文化更像一家偶像藝人經紀公司。郭敬明簽約了近百個文字、繪畫作者。郭敬明為每位簽約作家配備專職編輯,最世旗下的《最小說》、《最漫畫》等平臺是他們開設專欄、接受采訪、發表連載的平臺;同時,還安排不同的作家與作家、作家與漫畫家等組合合作出書;至于公司外部的商業合作、采訪自然也會被安排妥當。一旦最世旗下的作者有作品出版,郭敬明的粉絲也會幫著搖旗吶喊。
最世文化的前身是郭敬明的“島”工作室。他和朋友在一次聊天中說起,自己發表作品很容易,但很多朋友也有好作品,發表起來卻很難,于是就有了《島》這本雜志書(沒有刊號,但以書的形式做雜志)。郭敬明找人過來組織選題、策劃、約稿和制作。這本雜志非常受歡迎,最高發行量曾經達到40萬冊。
2006年,郭敬明拿到了雜志刊號,謀劃新雜志《最小說》,并將之前《島》中數位作者的作品出版,于是有了落落的《塵埃星球》和七堇年的《大地之燈》。兩年后,郭正式運作圖書,大量簽約作家和漫畫家。
在《最小說》這個平臺,誕生了一大批像郭敬明一樣的青春文學作家,每位作者都是他營銷的對象。很多暢銷作家和作品在郭敬明這里完成華麗轉身,最世好像一個夢工廠,落落、七堇年、安東尼,都是郭敬明的平臺“捧紅”的。據說,《最小說》旗下的作者,如果沒有郭敬明,新書只能賣3000本,但是封面一旦打上“郭敬明推薦”,就能賣出3萬本。
2009年,著名作家李銳、蔣韻夫婦的女兒笛安,以嚴肅作家的姿態高調進軍青春閱讀市場,其作品《西決》銷量達到75萬冊,同時還獲得了《南方都市報》頒發的一項文學獎。而最早,正是郭敬明把《西決》放在《最小說》連載了半年,預熱市場。
“我郭敬明今天有這樣一個關注度和一個聚光燈效應,那任何在這個平臺上面的年輕人,都很容易受到關注,所以這也是當初我要建《最小說》這個平臺的原因。這個平臺一開始是沒有產生商業價值的,在它誕生初期,我只能把郭敬明三個字的品牌價值注入到這個平臺上面,就像打造一個新的子品牌一樣。”郭敬明說,有段時間他自己一本書都沒有出,也不做什么事,所有的宣傳通告都是宣傳《最小說》這個新平臺,漸漸把這個品牌“養”大了。但那個時候,郭敬明說,那個平臺一直沒有產生價值。
“但是當這個平臺具有了新的商業價值之后,這上面就有人不斷起來了。”郭敬明以旗下作者安東尼為例子,“像安東尼這樣的作家,通過《最小說》這個平臺,自己又成了一個新的品牌,但是他還會在這個平臺上繼續表演,他們的崛起會讓這個平臺更牛。就像春晚一樣,如果都是大牌在上面,大家都會想要去上,最后就變成這個品牌不斷地復制來復制去。這樣就可以形成一個良性循環,這種商業模式也支撐著公司朝前運轉。”
出版人路金波替郭敬明算過一筆賬,《最小說》每發行一本,郭敬明提一塊錢,每年都是近千萬元收入。
事實上,這種模式并不新鮮,趙本山的本山傳媒走的也是這個路子,小沈陽、劉曉光等小品演員都是被趙本山帶進春晚捧紅的。而郭德綱的德云社,也捧紅了諸如何云偉、李靖等一大批相聲演員。他們被捧紅之后,也給企業帶來了更多價值。
不過,這種循環模式恐怕正在受到挑戰。假如有一天,郭敬明不在最世文化——比如為完成一部偉大的著作而去閉關寫作,這個公司是否還能持續下去?
“這也是投資人一定關心的問題,大家會覺得會不會不穩定。”郭敬明毫不避諱,“不穩定其實一定會有的,我創建了這家公司,其實所有人都是沖著郭敬明來的。但是我們正在不斷地去完善,比如有些事情我可以交出去做了,運轉已經沒問題了。這個時候他的商業價值就逐漸體現出來了。”
在未來幾年的規劃里,郭敬明將刻意地將自己為公司貢獻的收入比重降到30%以下,或者更少。“這也是投資人要求的。如果公司所有收入都是我自己創造的,那不太現實。”郭敬明透露,其實去年他的個人收入是沒有計入公司賬內的,否則,公司凈利潤將不止2000萬元。
同時,郭開始把一些執行層面的事務放權給他人去做,只確定企業的大方向,比如是否要融資、公司文化應該是什么樣的調性等。“以前,我需要把方案做到非常細,在執行的過程中,我也必須去監督,甚至去擔任其中某一個角色或者某一個環節的負責人。”
郭敬明也向記者暗示,自己缺位的可能性很小。“組建這個公司,其實是讓我從一個男孩變成一個男人的分水嶺。我以前只是一個作家的時候,一個人吃飽全家管好,我無所謂,收益也很好,我想怎么樣生活都可以。但是現在不行,那么多人在靠你吃飯,不可能突然就撂下這個攤子。”
他也承認,自己并不是一個純粹的作家。“我對作品或者文學事業沒有像其他作家那樣,飛蛾撲火一般地把整個身心都投進去。小說可能只占我人生的一部分,甚至一半都占不到,我還有其他大部分事,比如公司。”
推薦閱讀
量子飛躍公司CEO、百度聯想獨立董事、索尼公司顧問委員會主席出井伸之(騰訊科技配圖) 騰訊科技訊(浩鈞)4月10日消息,在今日北京舉辦的全球IPv6高峰會議上,原索尼CEO、現量子飛躍公司CEO出井伸之表示,到2020年中>>>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郭敬明:最商業的作家 最文藝的商人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43/20120410/49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