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還在評論“應該踩剎車了”,質疑“京東已經失控”的時候,京東商城創始人、CEO劉強東卻踩下了油門,再次提速。
2月20日,京東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啟動電子書刊業務。在品類拓展的道路上,劉強東再下一城。這只是京東品類拓展的一環,去年6月京東就開通了機票業務,本月初,京東進軍在線酒店業務,2月10日,京東攜手奔馳smart,宣布啟動網絡銷售smart汽車。更早的時候,京東進入了百貨、圖書領域。
京東副總裁吳聲接受環球企業家采訪總結說,京東是要打造“全在線生活平臺”。
“全在線生活平臺”是“網上沃爾瑪”的別稱,這是現在的劉強東給自己設定的邊界。兩年前,劉強東的邊界還是“網上3C賣場”,京東8年前創立時,劉強東劃定的邊界是“網上IT賣場”—不斷拓展新疆界,這是劉強東野蠻生長的邏輯。
每次邊界拓展,劉強東都掀起了一場戰爭,敵人從國美、蘇寧、當當,直到現在的。每次戰爭都是硝煙彌漫,遍地狼籍,京東卻總是愈戰愈強。
2月22日,在港上市的阿里巴巴宣布私有化,外界的解讀是“將捆綁阿里巴巴與淘寶集體上市,投資未來業務”。而未來業務即是天貓,,一淘,以及前景不明的阿里云。
而劉強東盡管一再否認京東上市時間表,但他只是在等待更好的時機。
人們有理由相信,隨著阿里巴巴再上市與京東IPO,預計雙方融資總額合計將超過100億美元。這場百億美元的融資戰,將是這場世紀大戰的高潮,也會是中國乃至全球互聯網領域三年內最激烈的戰爭。
這一次,劉強東遇到的對手—馬云,與他之前戰勝的都不一樣,劉強東能否全身勝出,2012年是關鍵之年:從2004年起,他與馬云對電商未來的路徑選擇將分出優劣。
“插紅旗”式擴張
劉強東首先的戰場是全品類。他曾放言京東要有上千萬種商品,而現在只有200萬。
2010年京東確定全品類戰略之后,開始不斷地擴張。首先進入日用百貨,然后是圖書音像,“只要是蘇寧、國美、沃爾瑪有的東西都要上。”劉強東說。而除了實物產品外,最后還包括虛擬產品,比如旅游產品、電子書?刊。
上哪些品類,哪些品類先上?他說這與戰略相關,由京東信息管理系統決定。“什么品類好賣,什么品類不好賣,我們其實并不關心,我們要做的就是盡快把所有品類都上線。京東商城對每個品類都有分級,從A到F,銷售額前20%被列為A品類,第二個20%是B品類,以此類?推。”
其中,A品類都是由專人來負責,一個采購員大概只負責幾個供貨商,供貨商有任何需求都會有專人來提供服務,B品類每個人可能負責幾十個品牌。C品類大概有200多個供貨商了。E品類和F品類可能一個人就要負責幾千個供貨商。
當一個產品日訂單量穩定在500個以上,京東商城會繞過經銷商與廠商接觸,以取得直接進貨權限,為京東商城贏得更有誘惑力的進貨價格和促銷費用。
讓系統選優,在最優品類上投入更多精力,這是劉強東的擴張策略。
品類拓展使京東成為中國電商的高鐵。即使是在中國互聯網領域,也沒有公司比劉強東膨脹得更快。2010年,京東交易額超過100億元,2011年,京東交易額超過300億元,2012,京東的目標是向1000億元看齊,劉強東速度讓人咋舌。
與銷售額同步增長的是員工規模。京東提供的資料顯示,2010年初,創業6年的京東員工為2100人,2011年初,達到7000人,6月達一萬人,年底超2萬人。今年初,劉強東再放火箭:2012年將新增員工2萬人。這意味員工將達4萬人,成為中國人數最龐大的互聯網軍團。
2009年元旦與春節,由于訂單猛增,京東出現爆倉,劉強東發現“第三方物流不可靠”,決定自建物流。2010年開始,京東開始全國圈地,自建物流,目前京東有華北、華南、中南、西南四大物流中心,在天津、蘇州、杭州、南京、深圳、武漢、廈門等40余座重點城市建立了配送站。
劉強東的圈地速度沒有停止。京東還在籌建一個叫“亞洲一號”的現代化倉庫,這個倉庫“有鳥巢的8倍那么大”。按照劉強東的規劃,京東將要在五年時間內投資百億資金來建設自有倉儲物流體系。
去年京東將辦公室搬到了位于鳥巢北邊的北辰中心,劉強東的辦公室掛著一張巨幅的中國地圖,劉強東常坐在他那張紅色大辦公桌后面,逡巡那張地圖:在這里,京東是不是要建設個配送中心,或是物流中心?
下一秒鐘,劉強東會抓起電話,向相關負責人下令:紅旗要插到這里。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劉強東的世紀之戰:馬云成下一個對手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b2b/20120315/41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