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購網專欄 作者:王敏)
一.鄉村記事
記得還在教書那會兒,偶然之間會和朋友們和家人談起怎么賺錢這 檔子事。我家旁邊就有一位朋友說,你看人家在街上擺個攤賣麻花的,一天就要掙幾十塊錢,你如果想要賺錢的話,不如跟著人家去學習一下,也去擺個攤賣麻花, 也可以一天掙點小錢什么的。我當時就隱隱約約覺得這個有點不適合我,拋開隔行如隔山來說,我的優勢并不在這里,如果我去買賣花,實際上就是將自己的優勢全 部丟棄,然后去從事自己并不懂的東西,還得從頭開始學習,還得在一大堆賣麻花的人中間做慘烈的競爭,從時間成本、學習成本、管理成本、經驗成本來說都是不 可取的。
事實上老家那些還未從傳統思維圈子里面走出來的人的思維模式就是這樣的。在教育引導自己的孩子或者朋友做什么事情的時候,往往是舉個例子 看看別人在砌磚能夠賺錢,你也去試試砌磚,或者偶爾還說說人家打麻將能夠贏錢,你為什么不能贏錢呢?更或者說人家在進廠做事,每一年能夠拿多少錢回家,你 也去進廠什么的。。。他們看待一個人的職業發展并不是從興趣特長適合做什么入手的,而是給你一個標本讓你死板硬套的做。這中間幾乎沒有什么思考或者進取的 過程,就是一個比著模子套。所以,很多的人如果只是按照別人的套路來做事的話,其結果可想而知,泯滅自己的個性特點,永遠走在別人后面不說,還最終一無所 獲,迷茫一生。
事實上,當別人給你說讓你照著誰誰誰那么做的時候,差不多可以這樣認為:他們從來沒有認真地看過你。正因為如此,所以現在的年輕人 普遍和父母老一代人之間有代溝。每一個人都需要尊重需要認真地看待,而如果沒有認真地去看待別人的優缺點而妄下論斷的話,結果肯定是會形成逆反,那么代溝 自然也就產生了。
從本質上來說,那些從傳統的思維模式里面還未脫出來的人,因為知識所限,因為對人性的理解認識不深,對發展變化的認識不深,所以才會有楚人學步人云亦云盲目的抄襲的做法。在他們那個思維層級里面,除了這樣別無他法,最簡單而直接。
二.商業應用及自我認識
首先我得承認自己的無知。在最開始接觸互聯網的時候,是從模仿阿里巴巴開始的。那時候的自己,因為對互聯網的認識很有限,所以不知道從哪里下手,在偶然的機會下看到了阿里巴巴和雅虎谷歌,以為那就是互聯網的全部。
然后就是自己想通過網絡在實現商業價值。做什么呢?像雅虎一樣搜索?這很不現實。于是就想著怎么套用阿里巴巴的形式做一個網站,但是像阿里巴巴那樣做B2B似乎又不太適合,就用了人家的模板,改成零售為主的網站形式。缺貨怎么辦?當時想的就是去阿里巴巴臨時談貨源。
可能那會兒的確很無知。以為做一個網站能夠模仿誰誰就能夠獲得大家的青睞。但事實并不是這樣。我們在認真做著我們的商城的時候,在一邊又一遍的刷論壇發帖子頂帖子的時候,互聯網世界到處傳來這兒融資那樣融資的聲音。
人 在面對誘惑的時候一開始絕對是浮躁的。就如同我們在聽到別人融資的消息。我們也試著去找融資,但是后來人家告訴我們,融資是因為人家企業有發展成長性,而 你們沒有。的確是這樣,做B2B,B2C,C2C這樣的純電子商務企業是需要借助外力的拉動才能發展的。盡管我們當時很努力的做營運推廣什么的,但是在同 質化嚴重而且力量薄弱的時候是很難做起來的。
在那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之內,聽說籬笆網很火,我們在一個投資朋友的建議下去研究籬笆網,然后開始做 論壇;聽說做媒體廣告很火,然后我們去研究鼠標加水泥模式,去研究共合網阿里媽媽,然后自己做廣告聯盟。。。。幾年之內,我們忙碌又忙碌,但是一無所獲, 甚至談到行業認識,我們能夠說的居然是別人說了不知道多少遍的話語。
后來我才知道是自己當初思考項目的失誤。因為認識理解得不夠,然后就盲目的照搬,也分不清優勢劣勢,憑一腔激情就認為可以改變這發展的路徑,到現在我才明白,盲目的模仿純粹是無知。,其結果不但達不到期望的效果,還會泯滅自己,讓自己完全淪喪。
三.可悲的商業環境
毫不客氣的說,中國的商業環境投機主義比較多。都喜歡去弄現成的,但是呢,骨子里面又有處女情結,這不得不說是一種嚴重的精神分裂。
不妨就從深圳談起。大家都知道深圳是山寨之都,隨便拿個什么手機出來,保管幾個小時過后給你弄一個一模一樣的出來,就這執行力,在八零年之后到2009年的時間段里面,很多人是轉得盆滿缽滿的。
但是,投機這個東西只能夠在一段時間里面使用,如果一直使用的話,那就成了“二”了。這不,2009年開始,整個珠三角的產業面臨升級換代,再加上大型企業的產品線沖擊,創新企業的創新產品模式的沖擊,山寨機生產廠家也就再沒有了往日的輝煌了,甚至還面臨著沒落的危險。
再 說一下中國的崇洋媚外情節所帶來的盲目模仿。遠的不說就說最近幾年的事情,FACEBOOK在美國的流行,讓國內的人以為看到了風向標,然后全國人民都玩 SNS,在社區里面碰一碰他?送朵小花,或者搶車位偷菜。。。我也玩過,不知道這東西有什么可以吸引我。但是就是在國外的流行加上投資人的吹捧之下,這家 伙居然可以風靡全國。海內,校內,開心網,51,什么圈,5G。。。都是那時候出來的吧?到現在還剩下多少個?碩果僅存的幾個恐怕也是半死不活坐等死神了 吧?甚至我想問一聲,當初做這些的人是否知道SNS是一個什么?就因為看到隔壁的小孩戴了一頂帽子覺得好看然后自己也想要?不知道大家想過沒有人家戴帽子 有可能是為了遮掩頭上的惡瘡呢?
再說美國的GROUPON。人家大洋彼岸出現這么一個東西,被那些媒體啊投資的一吹,這邊國人就坐不住了,死活要抄上一段。這不,資本也按捺不住了,反正有成熟模式可做還美國佬驗證過的,于是大把大把的錢砸進去。。。結果如何?還剩下多少家?每個月要死掉多少家?
還有前段時間有一個美國工程師搞了一個Ifff模式網站,然后狂吹是什么革新,然后國內有人也跟著頭腦發熱,根本都沒看清楚啥的,開始搞,好像沒過十天就沒聽到音訊了吧?
還有推特,國內不是在開始模仿嗎?新浪,騰訊,搜狐,網易。。。都在模仿,然后這大大小小的網站都在搞微博,似乎不搞微博就落后似的。個個就成了微博控,新浪到現在為止都沒搞清楚微博的盈利方式,其他小企業跟著參合什么呢?這不是在瞎混嗎?你知道企業最后發展的目標是什么嗎?不知道所以亂抄襲?因為定位不同所以就會導致企業戰略受損,想過這個問題沒有?人要是看到女人就上那個叫做濫交,企業如果看到好東西就盲目模仿那是在作死。
推薦閱讀
人類要在競爭中求生存,更要奮斗。 ——孫中山 (速途網小西訪談室第二十期)小西的話: 改變,因為追求“更好”;前進,因為不滿足。對于創業者來說,必須懂得舍棄一些,必須“瘋狂”一點,才能發現不一樣的世界,才能>>>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速途專欄:互聯網盲目抄襲的本質是無知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b2b/20120524/62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