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行業普遍都把這門生意做得如此不幸福,是不是說明了什么?說明電商就不該是現如今這么個玩法。一味搶市場、拼價格能創造多少商業價值?一個大有希望的新興行業為什么會被大家做成這樣?這才是問題癥結所在。
在劉強東和李國慶再一次因為一句“傻大黑粗”掀起新一輪微博罵戰,電商圈眾生喧嘩看熱鬧之際,王治全卻在享受其創業生涯中最為平靜的時期。
這段時間,之前就經常來的石景山臺灣街的上島咖啡更成了他約見老友聊大天的固定老地方,而一個人的時候修修身、養養性,逛逛寺院,轉轉植物園,好好想想、到處走走、四處看看,則是王治全未來一段時間的主要日程安排。
在外界仍然沒有停止對他請辭庫巴網CEO做種種無端猜測之時,王治全只給了媒體一句解釋:“只是想好好休息”,之后,便不再談及此事。
事實上,主動請辭CEO的王治全仍然是庫巴網除國美之外的第二大股東,是否仍需堅持在一線也是王治全本人的自由。長期以來,一線高強度的工作顯然不免讓他有疲憊之感,所以選擇休息也算情理之中。
他事后曾坦承,2011年是庫巴網最難熬的一年,比以往任何一年都難。因為2011年庫巴網的營業額翻了4倍,員工規模翻了10倍,日常經營管理所帶來的壓力可想而知。
就外界流傳的“卸任CEO退居二線,是為新創業項目做準備”之說向其求證,王治全對《天下網商》記者的解釋是,“我想先去日本、美國看看,畢竟那里發達的零售業有諸多可借鑒之處,觀察一下社會消費形態,看看創業公司以及創新模式。當然,并不局限于電商領域,或許能找到一些答案。”
此前,王治全曾多次在公開場合直指電商行業存在嚴重浮夸和泡沫,被外界解讀為“這是將矛頭直指蘇寧易購” 。同時庫巴網選擇與一淘合作,并稱價格就該透明之說,也被認為是在“指責屏蔽一淘信息的京東商城商品價格‘鐵幕’”,這些都曾讓其處于焦點漩渦之中。
此時,觀察坐在記者面前的他,已經能明顯感覺到,有一種遠離是非之地之后的淡定和從容。
對于李劉之間的新一輪罵戰,王治全心平氣和地認為:“老劉(劉強東)真沒必要跟老李(李國慶)這么較勁,老李也沒必要又挑起口水之爭,大家相安無事一起把生意做大多好。退一步來講,如果京東真有點什么事,那整個電商中概股都得遭殃,吃虧的還不是大家。”
他還補充了一點:“為什么在電商圈大家都這么容易著急上火?除了媒體的推波助瀾之外,也說明在這個高速發展的行業里,創業者普遍壓力很大,神經繃得很緊,難免容易一觸即發。”
同時,王治全還追問道:“為什么大家普遍都這么敏感?是來自資本的壓力、市場的壓力還是來自競爭對手的壓力?或許幾方面兼而有之。但是整個行業普遍都把這門生意做得如此不幸福是不是也說明了什么?說明電商就不該是現如今這么個玩法。一味搶市場、拼價格能創造多少商業價值?一個大有希望的新興行業為什么會被大家做成這樣?這才是問題癥結所在。”
自2001年進入夏新做市場營銷,后又任職夏新的浙江區銷售總監,再到后來出任夏新上市公司的新聞發言人,這段職業生涯讓王治全得以跟隨當時迅速攀升至行業風口浪尖的夏新一起聲名鵲起。
2006年,羽翼漸豐的王治全決定終止自己的職業生涯,開始另一段前途并不明朗的創業生涯。經過兩年創業模式的摸索,王治全于2008年創立世紀電器網(即庫巴網前身);2011年8月,因“不看重錢,看重資源”而選擇以4800萬元出讓世紀電器網的80%股份給國美;2012年3月6日,又因“丁東華(原國美沈陽總經理,現出任庫巴網CEO)比自己更了解國美資源,有利于庫巴與國美進一步有效資源整合”,而選擇主動請辭庫巴網CEO。
正是由于在夏新的職業生涯,加上在庫巴網的創業生涯,王治全顯然比很多電商人更懂傳統渠道之痛、線上渠道之通,也更懂資本之利弊、創業者之局限,再加上如今他暫時置身于行業之外的達觀通透,這些種種,正是《天下網商》選擇與其進行這場對話的初衷。
在一個暫時除了價格戰、口水戰就沒有其他好新聞的行業里,我們希望能從曾經也是學新聞的電商創業大佬身上,找尋到這個行業真正更具有新聞價值的關注點,哪怕現在暫時還只是一種前瞻式思考或是一種冷靜反思,也哪怕是對如今這個急功近利的務實行業的一場刻意務虛。
正如王治全所說,暫時停下來想一想,而不要急于去做下一件事,否則仍是一種無意義的重復,真正的商業價值依然無處遍尋。
“互聯網暫時是一塊民營經濟自由高地”
◎《天下網商》:為什么中國電子商務行業普遍浮躁地一味追求“第一、第一、第一”?
◇王治全:互聯網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巨大的,在迎來第一波以門戶為代表的互聯網浪潮之后,如今我們又迎來電子商務這一波互聯網浪潮,而這一次的變革給民營經濟帶來的巨大市場機會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
在改革開放之后,互聯網經濟起來之前,很多人是靠著改革開放的紅利,憑著資源壟斷,伴隨著中國國力的不斷上升把生意做起來的,個人能力倒是其次。
互聯網則完全不一樣,是從下而上、從民間自由自發生長起來的,而不是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導。民營自由市場機會巨大,創業者整體素質較高,自由資本也找到了一個相對的自由市場出口,導致很多人胃口很大,都想做大事情。
另外,媒體也在推波助瀾,趨向選擇塑造這個行業成功者,比如馬云、李彥宏、馬化騰,卻較少關注更龐大的創業者群體。
所以,等電子商務這一波浪潮來了之后,創業者也都想著先做大,想做第一,想重現上一波的輝煌,成為下一個“兩馬一李”。但是大家都忽略了一個問題,電子商務仍然遵循零售業的規律,而不是完全的虛擬經濟,真正做大做好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天下網商》:是不是說,電子商務創業者一股腦奔著當年做第一波互聯網公司的商業邏輯去了?
◇王治全:可以這么理解。當這一點成為很多人共識的時候,拼命搶市場就成了一個很自然的動作,價格戰、口水戰也都跟著出來了。
比如老劉(劉強東)跟老李(李國慶)最近吵架這事,其實有啥好爭的,如果京東出事了,對當當沒有啥好處。客觀來講,京東一旦出事,那中國B2C就會被集體唱衰,大家日子能好過嗎?在資本看來,如果京東這樣大的零售規模都如此有風險,其他小的B2C更不用說了,這對于一個還處于高速增長期的行業來說是壞消息。
推薦閱讀
圖:百分點公司首席運營官張韶峰(速途網配圖) 圖:一號店CTO韓軍(速途網配圖) 速途網訊 電子商務企業發展的下一個核心在哪里?答案指向了數據挖掘。隨著電商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電商企業對于用戶信息的數據分析以>>>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王治全:電商不該是這么個玩法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b2b/20120530/64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