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聯邦快遞、UPS之后,全球快遞三強之一的德國郵政敦豪(簡稱:DHL)也于昨天完成北亞轉運中心在中國市場的布局。7月12日,這家德國物流巨頭投資1.75億美元在上海建筑面積達5.5萬平方米的亞洲最大快遞轉運中心正式投入運營。
中國國內業務小而薄
在此之前,聯邦快遞已在廣州設立其美國本土以外的最大轉運中心,本月初其位于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的口岸操作中心擴建后將比原有面積擴大近50%,每小時的貨物分揀能力最高可達9000件,較以往的效率將提高50%。而U PS在全球的10多個轉運中心中有三個布局中國,除香港、上海外,深圳的亞洲轉運中心早于2010年5月投入使用。
“這是D H L在亞洲的第三個樞紐,之前的香港是中亞樞紐,新加坡是南亞樞紐,現在的上海是北亞樞紐,每小時可處理多達2萬件包裹和2萬件文件。完成布局后,D H L在亞洲的領先優勢將無可比擬。”D H L快遞亞太區C E O許克威表示。據了解,2011年,D H L快遞在亞太市場份額達到36%,中國郵政有12%,而另外兩大宿敵聯邦快遞和U PS的份額分別為21%和10%。
事實上,在聯邦快遞與U PS向國家郵政總局申請中國國內快遞業務牌照之際,去年剛剛宣布放棄這一市場的D H L會否卷土重來的猜測就引發外界關注。昨天,D H L全球C E O安澎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國內快遞業務目前還有政策障礙,D H L暫時不會關注。
“中國國內業務小而薄,我們不曉得競爭對手拿到什么樣的許可證,估計不會是泛全國的牌照,而是某些地區的許可。而這些市場D H L已經進入,不會有很大表現。”安澎表示,DH L要做自己的強項:國際快遞業務。
目前,國有、民營、外資快遞企業業務量市場份額分別為29.4%、67.6%和3.0%,業務收入市場份額分別為35.8%、49.4%和14.8%。民營快遞企業2011年的業務量雖然完成24.8億件,但實現業務收入僅374.5億元,國有快遞企業全年業務量完成10.8億件,實現業務收入也僅有271.1億元,而外資快遞企業業務量完成1.1億件,實現業務收入112.5億元。“U PS、聯邦快遞的優勢主要在美洲航線,而國際化程度最高的D H L在中國市場國際快遞業務的市場份額大約在36%左右,優勢較為明顯。”一位快遞業內部人士表示。
未來5年亞太業務將占1/3
據了解,目前DH L在中國的運營收入達到了42億歐元,超過了其亞太營收的一半。而亞太地區的營收已經全面成為DH L業務的重心。
有鑒于亞洲的重要性,D H L在過去幾年中對亞洲市場累積投資總額已逾25億美元。“未來兩年,亞太區還將再投資1.32億美元,增加8架專機。并新增前往仁川、臺北以及大連、青島等城市的直航連接。”許克威表示。另外,除了D H L北亞樞紐正式啟用外,D H L供應鏈即將啟用位于香港的大型物流樞紐,D H L全球貨運物流在亞太地區的一家新運營樞紐也即將開業。12月底,D H L還會擴張其在上海的空運保稅設施。
今年,亞太地區收入占D H L全球總收入的近20%,但據安澎透露,D H L更大的野心是到2017年,D H L亞太地區的運營收入將占到集團總收入的1/3.
南都記者田愛麗 實習生王涵
推薦閱讀
近來,全國出現多例因網購糾紛導致的過激行為,深圳一賣家因為被差評跨市奔襲報復買家,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因為給賣家差評,武漢一女大學生收到了一件壽衣。曾經由網購衍生出來的網絡名詞“親”,親切和曖昧之余,>>>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b2b/20120713/75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