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12日,國融信網貸系統侵害迪蒙知識產權案在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迪蒙當庭展示了國融信侵犯迪蒙知識產權的系列證據。鐵證面前,國融信網貸系統對侵犯迪蒙知識產權事實供認不諱,但對賠償金額提出異議。對于此案,中國知識產權法律專家認為,在國家將知識產權保護納入十三五規劃,要求加大侵權成本的大背景下,國融信網貸系統極有可能面臨天價賠償。
“當前中國知識產權維權成本高、賠償低,是困擾全社會的一個難題,針對這一問題,國家已經從戰略層面進行調整,建立了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和各級知識產權法院,并不斷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相關法律法規”,中國社會科學院知識產權中心主任李明德表示,加大損害賠償數額的判決,彰顯司法定價的作用,將是未來知識產權保護的一個鮮明特征。

今年3月,中國互聯網金融領軍品牌——迪蒙科技宣布發起品牌保衛戰,對侵犯迪蒙知識產權的118家企業采取法律行動,舉世關注。“互聯網的開放性、共享性,間接帶來知識產權糾紛的迅速增長,同一原告起訴眾多被告案件頻繁出現,所占比例增多”,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蔣志培認為,與傳統行業相比,互聯網行業知識產權侵權損失評估更為復雜,侵權主體可輕易毀滅證據,侵權案件審理時間更長,成本也更高,導致網絡侵權行為泛濫。
據媒體報道,國融信網貸系統長期抄襲迪蒙互聯網金融系統專利技術、官網設計、品牌商標、文案創意等侵權行為,并被迪蒙通過司法進行了證據固定。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發展火爆,商業前景和市場潛力廣闊。然而,互聯網金融系統開發難度和成本極高,真正具備系統開發資質和實力的企業寥寥無幾,在巨大的市場誘惑下,許多企業不惜逾越紅線,靠購買一套系統代碼就開門立戶,并依靠各種手段抄襲業內領先品牌維持生存。

(圖為國融信網貸系統抄襲迪蒙網貸系統網絡架構,甚至連“DMWD”logo也一同抄襲。)
迪蒙科技遭同行群抄是中國知識產權侵權泛濫的一個縮影。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不完善,讓侵權企業肆無忌憚,廣大創新型企業、特別是行業領軍企業備受其害。日前,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2015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報告》指出,2015年知識產權案件總體數量呈增長趨勢,知識產權司法案件主要集中在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并且大多是行業中小企業抄襲行業領軍企業。
對此,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表示,“十三五”時期,將進一步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著力構建知識產權大保護工作格局,加快形成知識產權保護的強大合力。具體而言,將從健全和創新法律制度入手,圍繞網絡環境和層出不窮的侵權手段,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綜合考慮,提高犯罪成本,加大懲戒力度。與此同時,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互聯網+時代,企業應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否則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將面臨市場淘汰的命運。
推薦閱讀
現在魅族和高通的關系可以說是徹底鬧僵了,因為專利的事情現在魅族和高通一直僵持不下,從6月24日開始高通因為3G/4G的無線通訊標準相關的專利問題在北京知識產權>>>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daohang/300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