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每當出現一些社會、經濟熱點或焦點新聞時,越來越多的網民開始習慣上網發表議論,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立場。隨之便帶來了一個突出的現象: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更加重視互聯網輿論輿情,不僅充分關注網民意見,而且主動通過互聯網來征求意見,以此作為制訂政策和相關規定的重要參考,尤其是微博方面。
最近,不論是在網上還是在公交車上的媒體電視上等等都會時常的出現新浪微博的廣告,一時間新浪微博風靡全國個大小城市。近年來,兩會調查已經成為反映網民呼聲的一個有效途徑。新華網在今年全國兩會報道中推出的“我有問題問總理”話題,吸引了超過百萬的網民熱情參與,網民向溫總理提出了多達3000多個問題。與此同時,央視國際、中國網以及網易、新浪等網站的微博上相繼推出的同類話題,同樣吸引了眾多網民的參與。國家能源辦宣布,能源法起草組將通過包括互聯網在內的渠道,廣泛就能源法征求意見稿。這表明,有能源領域“憲法”之稱的能源法的制訂將充分吸收廣大網民的意見。這些活動的共同特點是,網民的呼聲與政府的工作重點越來越一致,而決策者從網民的意見中直接汲取智慧和力量。
互聯網的優勢,不僅在于網民直接參與互動,而且許多網站有針對性地舉行帶有專業色彩的研討會和專題論壇,使網絡輿論和網民意見更有專業性、針對性。在交強險這一社會熱點出現后,國內多家門戶網站都開辟了交強險的專題論壇,并針對交強險諸多問題開展線上線下系列活動,積極推動交強險條款使其日趨完善,面對交強險中諸多網友針對條款中存在的“保費過高隱藏暴利”“保障過低無法及時救助”“費率厘定、決策程序不透明”等疑問,包括騰訊網在內的門戶網站還聯合多位律師、法學家多次召開“交強險爭議研討會”,不少網友借此發表了諸多專業性的建議和意見,給相關部門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目前中國已有近1.72億網民,而且還在迅速增加之中。騰訊網總編輯陳菊紅表示,互聯網的互動功能、反應快速的優勢,是受到網民們喜歡的重要原因。互聯網今后將在密切公眾與政府關系,推動政府科學政策、加強服務型政府職能以及和諧社會的建設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運用互聯網平臺,進行信息的傳遞與接收已經成為21世紀的主流。億億萬民眾可以在這個平臺上暢所欲言,這也同時給互聯網領域帶來了很大的商機。就如同現實生活中的大型超市一般,整合網絡營銷資源,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的服務勢必是整個互聯網市場的必然導向。
推薦閱讀
2010年下半年開始,社交電子商務在國內的發展比較迅速。馬云在淘寶年會上說:淘寶必須sns化。社交電子商務,顧名思義就是利用社交網絡開展的電子商務。然而,精確的定義是什么?什么是目前的最佳運作模式?現在其實還>>>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政府開始重視互聯網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10725/10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