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朋友問我奢侈品電商的發展前景如何,我只能說前景是光明的,道路是坎坷的。
前景不用說,伴隨中國新富階層的迅速崛起,市場的未來是可以預期的,這已經有足夠的數據支持。但坎坷卻是必然,這幾年的經驗告訴我,不管你的背后是誰,手上掌握了數額多么巨量的資金,想做成一家成功的奢侈品電商至少會有幾個門檻需要跨越。
要說清楚這個問題,我有必要先說下奢侈品電商的本質:奢侈品電商的核心模式就是國外和國內的差價而產生的銷售機會和市場容量,國內的商家基本都是基于這種模式,就會有以下幾個很難跨越的門檻。
一、貨源不穩定
有一定規模的奢侈品電商的采購模式基本有以下兩種:
1.代購:在國外奧特萊斯找買手買,或把零散代購的個人集中起來,但是數量有限款式有限,每人每次采購的數量是有限制的;
2.從國外批發商處采購,但這類商品數量少,周期不穩定,而且貨品賣相不是很可控,到國內才能看到產品的具體樣式,很多商品都有瑕疵。
二、奢侈品電商面臨著兩個政策性風險
1.品牌授權
國外一線品牌是不可能給國內的電商授權的,沒有授權也就意味著沒有商標使用權,沒有完全站得住腳的合法銷售權,就隨時有被品牌商起訴或工商局調查的風險。
2.國家的奢侈品調控政策
2009年中國大陸的奢侈品銷售額達到96億美元,中國內地消費者還在境外購買了大約116億美元的奢侈品。在加大內需的大背景下,商務部長陳德銘多次講要采取措施讓中國人在國內消費奢侈品,國內外的差價會逐步縮小。
三、售后服務體系不完善
在國內,除手表外,奢侈品的包,服飾,都是實行的單店售后,的奢侈品在專賣店是不會得到保修的,而網站是沒有維修保養的能力的。
四、采購環節的控制
奢侈品電商的貨品對買手的能力要求很高,要具備豐富的采購經驗,而這種經驗是需要累積的。同時對領導的決策能力也有很大挑戰,最容易遇到的就是兩類領導:一種是完全不懂,信任法務和采購的能力,對價格和貨品品質沒有控制力;一種是杯弓蛇影,撲風捉影,懷疑一切,沒有專業的判斷能力。
五、鑒定機構的缺失,商業環境的復雜性
由于國內沒有專門的鑒定機構,而消費者驗證產品真偽的主要方式就是拿到專賣店鑒定和比對,但專賣店不是權威機構,面對各種版本的產品,也很容易出現誤判,比如巴寶莉的包,就有歐洲版、日本版等不同版本,國內銷售的款式和國外也有區別,如果有消費者質疑產品的真偽,網站是很難提供有效的第三方證明的,處理不當就會產生信任危機。
我們的應對之策是:
(1)一線品牌采取與國外有授權的品牌店共同采購,預訂期貨,保證貨品質量和數量;
(2)二線品牌,與國外的設計師品牌或者潮牌,直接簽代理協議;
以上兩種方式,都可以解決授權問題和保證穩定的貨源。
經過近1年的市場調研和談判,我們的工作已經卓有成效。由知名硅谷創業基金注資1000萬美元,在美國成立的公司,目前已經成功簽約有意大利襯衫之王之稱的CizetaS.r.l.集團;三個瑞士品牌的表;英國功能性很強的鞋子(它的設計風靡了全世界);正在洽談的美國的潮牌包,意大利的皮具。這些產品是我公司的戰略產品,相信這也會是奢侈品網站突破瓶頸的方法。
推薦閱讀
本報記者 焦麗莎 房子拆遷了,政府會給安置房,小靈通拆遷了,我們能得到什么?北京一位 小靈通用戶 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說。 目前,距工信部規定的小靈通退市期限僅剩一個月。不過,本報記者通過多方渠道獲悉,根據退>>>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談奢侈品電商的硬傷:貨源不穩定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11204/17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