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綜合】(記者 冷風)所謂“世界末日”,生活中根本沒有多少人相信,絕大多數人對此只是作為笑談。然而,由于科普工作做得不夠,特別是一些人迷信思想作怪,在“世界末日”謠言面前失去了判斷能力,甚至抱著“寧可信其有”的所謂有備無患的想法,恐慌搶購、無度揮霍。于是,商家在聽信謠言的人的身上看到了商機。
有專業人士認為,倘若對商家這種欺詐行為視而不見,聽之任之,人們受從眾心理驅使,就會像傳染病一樣一涌而上,形成恐慌性搶購。甚至會有更多商家,利用“世界末日”的商機,玩出更多推銷各類商品的噱頭。眼下,什么“世界末日旅游套餐”、“世界末日來臨前必須去的十大地方”、“世界末日最佳逃生地”,已成為一些旅行社騙取錢財的花招。一些沒辨別能力的人,極有可能被無良商家掏光“錢袋子”。浙江義烏民間發明者楊宗福,正在加班加點地制作“諾亞方舟”。這種售價在150萬元到500萬元之間的逃生裝置,沒有產品認證和生產許可,已經接受了26個預訂,且客戶都要求在21日送到。一些人已瘋狂到背著票子向商家投懷送包。
下面是媒體曝光的消費世界末日的一些案例。
“末日船票”賣家
賣“船票”賺了60萬,不信有末日
“末日”話題的熱議也給商家帶來“福利”。山東濟南一家禮品創意公司的營銷總監張先生對記者說,自從10月底在該公司的網店上線了一套“末日船票”后,目前已經銷售超過3萬套,入賬60多萬元,他很感謝這個“末日說”。
有人拿這套設計個性、印刷精美的“船票”去跟心儀的女孩表白,有人把它和圣誕禮物一起送出。
“要真有幸得到一張船票,我也會捐出去。 ”他說,自己不相信“末日”,假設真有“末日”,自己寧可和家人一起“離開”,“如果親人、朋友都沒船票,自己手中的這張還有什么意義? ”
造“諾亞方舟”的義烏商人楊宗福
接到26個訂單,今天去喝滿月酒
一場末日傳言,義烏商人楊宗福敏銳地從中發現商機,制造出價值500萬的中國“諾亞方舟”。 “截至目前,我們已經接到26個訂單,共完成了13個,其余13個會在12月21日之后陸續完成。”昨日下午,楊宗福再三向記者解釋,“諾亞方舟”是防災救災工具,和“世界末日”沒有關系。他說,今日還要去朋友家喝滿月酒。
楊宗福此前宣稱,“諾亞方舟”可耐1700℃高溫、承受350噸撞擊力,可以在水面上航行,隔離核輻射和宇宙射線。那到底是誰會花巨款買這么一個奢侈玩具呢?楊宗福拒絕透露。他說:“這些客戶都是有錢人。 ”
微博粉絲丁女士
煲鍋老鴨湯過個溫暖冬至
昨天,新聞晨報官微問網友:“如果沒有那個傳說,也許明天僅僅是個普通的周五,明天,你如何度過? ”引發了不少網友的討論。
上海白領丁女士回復說:“拒絕了同事‘末日聚餐’的建議,明天要煲一鍋濃濃的老鴨湯,然后去學校門口接兒子放學,給他一個驚喜,等老公回到家,一起過個溫暖的‘末日冬至’。 ”
她告訴記者,兒子讀小學五年級,前兩天她像往年一樣問兒子想要什么圣誕禮物,沒想到聽來的卻是“先過了21號再說吧,還不知道圣誕老人今年來不來呢”。正當丁女士感到有些詫異時,兒子又調皮地問媽媽:“如果過了21號沒有末日,是不是有兩份圣誕禮物啊? ”
著名社會學家周孝正指出,世界末日的謠言,是一種社會心理傳染病。成熟的社會,應該采取不理睬的態度,讓謠言不攻自破:“這個事情關鍵是熱炒,而熱炒是有各種動機的,商家熱炒要賺錢,有些媒體要賺收視率,各懷鬼胎。作為的正常社會,對于百分之百謠言,應該不予理睬,對于這種謠言不理睬,社會慢慢就成熟了。”
推薦閱讀
2012年最引人注目的一對行業冤家周鴻祎與雷軍的小米公司獲得“金噴壺獎”和“金拐獎”(年度忽悠獎)。“營銷”與“過度營銷”往往只有一步之隔,“金噴壺”稍微用力過猛,就很可能變成“金拐”。 今年的IT互聯網界,>>>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誰在消費世界末日? 賣“船票”狂賺60萬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21228/93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