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冷風)騰訊CEO馬化騰在廣東互聯網大會上透露,明年1月微信用戶數量將破3億。從2億到3億,僅用了不到4個月時間,強大的微信不僅對傳統運營商業務構成巨大的沖擊。目前,通過手機撥打美國長途需收費數元每分鐘,而微信在wifi網絡下幾乎是免費,還能支持視頻通話。
騰訊因微信被冠“第四大運營商”
“如果按照用戶數量來衡量,騰訊實際上已經是中國的第二大運營商。”中國聯通寬帶在線總經理何華杰對外表示。目前,中國移動擁有超過7億的用戶,騰訊QQ用戶活躍用戶數達7億,微信用戶數達3億。
事實上,早有業內人士將騰訊視為移動、電信和聯通外的第四大運營商。“如果微信和騰訊電商能夠成功結合,未來騰訊股價應該可以再翻一倍。
微信的迅猛發展令移動聯通等大型運營商感受威脅。有專業人士認為,利用微信,騰訊正在成為一家凌駕于運營商之上的應用運營商,他利用應用逐漸蠶食、包攬了本屬于運營商增值業務領域的服務。
中移動總裁李躍不久前表示,騰訊QQ占用運營商信令資源非常大,中國移動和騰訊相互之間應該有溝通,全世界運營商網絡被即時通訊系統干擾,甚至出現大規模阻斷案例也不少。
記者了解到,今年7月19日,微信iOS增加了視頻/語音通話功能;8月9日,微信推出類短信和彩信業務。有人戲稱,馬化騰和他的騰訊終于動了電信運營商“最后一塊奶酪”。
據記者了解,為了加快微信的商業化,騰訊公司內部的資源明顯在向微信傾斜,騰訊電商的多個部門正在加緊探討微信商業模式的開拓,“如果微信的商業化和騰訊電商能夠成功結合,未來騰訊股價應該可以再翻一倍。”騰訊電商相關人士預測。
有意思的是,騰訊CEO馬化騰上周末在廣東互聯網大會上稱,騰訊與運營商關系是上下產業鏈承載關系,不是外界所說的對立和并行的關系。早在幾年前,騰訊和中移動就曾因“QQ以極低代價吞噬GSM網絡流量”而爆發沖突,業界分析雙方矛盾未來不可避免。
馬化騰表示,“互聯網開發商和運營商是一種互惠共贏的關系,并不是對立或者并列的,是上下產業鏈承載的關系。這種關系就好像是高速公路和上面的汽車一樣,或者是商業地產和里面的商店一樣,如果商店經營得越好、客流越多,那么商業地產的價值、租金以及物業一樣增值,這是合作共贏的方向。”
占盡資源優勢反被搶食 運營商需反思
有運營商員工在用了微信之后稱“脊背發涼”,甚至發出“三大運營商將徹底淪為管道”、以及“騰訊的野心就是成為第四大運營商”的哀嘆。另有運營商員工卻認為運營商管道化趨勢不可避免,但騰訊此次一腳踏入“灰色地帶”,是在監管部門的“槍口下跳舞”。
據記者了解,在此之前,國內三大運營商也分別推出了與微信類似的業務,如中國移動的飛聊、中國聯通的沃友,以及中國電信的翼聊等應用,但目前無論從產品、運營,還是用戶數量都與微信不是一個級別。
今年6月,工信部公布了《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一步進入電信業的實施意見》,意味著多年以來封閉的電信行業終于開始逐步向民間資本打開了大門。對于運營商而言,期望監管政策阻撓移動互聯網企業對傳統語音市場的滲透已不現實。
從更廣的角度看,運營商為應對移動互聯網沖擊所建立起來的基地業務在經歷最初的“高歌猛進”后,目前多數面臨后繼乏力、生態鏈建設與現行體制沖突等諸多問題。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運營商應該在企業體制、創新激勵、人員引入等方面進行更多反思。從國外發展來看,從kik、viber到tango等類VOIP應用都已逐步普及,中國移動互聯網需要的不是監管鉗制,而是需要運營商與互聯網企業更好地進行業務合作,各自利用自身優勢加速國內產業鏈發展。
推薦閱讀
“供應鏈金融現在是四流合一,包括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銀行方面是從資金流角度切入,電商更多的是從商流角度切入,現在我們看到電商主導的企業,都在做一些跨界,包括阿里巴巴小貸、蘇寧易購小貸,也在向資>>>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騰訊帝國鐵蹄蔓延 運營商遭微信搶食需反思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21228/93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