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1月以來,深圳地鐵多次停運事件再次受到了廣泛關注。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深圳地鐵運營方表示,之所以停運事件頻發,幕后黑手居然是目前年輕人中很流行的3G便攜式WiFi路由器。WiFi技術走紅市場已經很多年,在大城市的家庭更是擁有著很高的普及率,隨著3G技術的發展,便攜式WiFi設備更是從去年開始大行其道,可誰也沒有想到,這樣的一個小小設備居然能夠讓耗資數十億元甚至上百億元的地鐵系統停止運營,這是否意味著WiFi設備有著不為人知的安全隱患呢?對此,記者展開了一番調查。
事件回放
深圳地鐵咬定WiFi就是禍首
2012年11月1日,深圳地鐵2號線多趟列車多次暫停運行,每次暫停時間為一到兩分鐘,造成大量乘客被迫多次換乘,滯留沿線車站;5日,同樣一幕在2號線再次重演;7日,深圳地鐵5號線同樣中招……這一系列接連發生的停運事件拉開了“追兇”大幕。
11月9日,深圳地鐵集團正式對外聲稱,初步判斷列車停運原因是,線路信號系統受到車上乘客所持3G便攜路由器發出的WiFi信號干擾所致——WiFi“逼停”地鐵由此不脛而走。對此,深圳地鐵集團的相關專家曾經介紹說,出現停運事件的深圳地鐵2號線、5號線,均采用基于無線通訊的移動閉塞系統(CBTC),以國內外通行的2.4GHz頻段進行無線數據傳輸。而2.4GHz頻段恰好又是民用WiFi所使用的頻段,因此WiFi信號能夠輕易對深圳地鐵的信號傳輸造成干擾。但該專家同時也表示,并非所有的WiFi信號干擾都會直接導致地鐵停運,11月初的幾次停運事件,是因為WiFi信號強度過大的,又恰好占用了深圳地鐵CBTC的主備用信道,從而引發了地鐵運行控制系統的自我保護機制,導致了停運的發生。
對此說法,深圳市無線電管理局業務處副處長楊春表示了認可。她透露,早在今年8月左右,深圳地鐵方面就已經監測到有零星干擾信號,“隨后深圳地鐵內部一直在進行相關測試和排查,所以這次很快就確定是Wi-Fi信號干擾到了地鐵信號”。
可問題是,全國的城市地鐵都普遍使用2.4GHz頻段,為什么唯有深圳的地鐵運行受到了這么嚴重的干擾呢?
原因探秘
WiFi技術無罪,管理缺失更關鍵
對于深圳地鐵集團給出的WiFi信號干擾地鐵運行的解釋,各方專家的意見從一開始就存在較大分歧。在電信行業工作30年的電信業高級工程師周雙陽接受有關媒體采訪時表示,Wi-Fi逼停地鐵,這是一個笑話。地鐵Wi-Fi和微波爐同頻,不可能對地鐵形成如此大的干擾。如果造成干擾,那地鐵一定存在豆腐渣工程。上海、北京、廣州等其他一線城市的地鐵運營方在事件發生后也相繼發出聲明,稱他們的地鐵系統雖然同樣采用CBTC,但并不會出現受到WiFi信號干擾的問題,乘客可以使用WiFi。其中上海地鐵的聲明中還強調,其CBTC使用了“跳頻”功能,可以規避干擾。
針對這些責難,深圳地鐵方面又先后進行了多次說明,其中一個比較有趣的說法是“深圳無線城市建設走在國內的前例”。據深圳地鐵集團相關專家介紹,目前市場上盛行的智能手機雖然也能收發WiFi信號,但其功率僅有幾毫瓦,不會對地鐵系統造成嚴重干擾。理論上,合乎國家標準的便攜式3G無線路由器的信號強度也應該低于50毫瓦,正常情況下也不會造成這么嚴重的信號干擾。“但是深圳一些山寨路由器為了打造信號好的賣點將發射功率提升到300毫瓦以上,這樣就會帶來威脅。”據該專家稱,地鐵集團進行的調查試驗證明,在每節車廂攜帶七八個高功率無線路由器使用,列車信號系統就會立即受到干擾。
但即使有這樣的實驗證明,大量消費者仍然對地鐵運營方剝奪他們使用WiFi的自由感到不滿。11月16日,深圳地鐵為了進行測試,還一度要求運營商屏蔽了地鐵的3G信號,更是直接引發了不少投訴。對此,通信行業專家、飛象網CEO項立剛表示,“從運營安全性考慮,地鐵通信和信號應該采用專用頻率,避開民用通信和公共通信頻率。”工信部無線電管理局局長謝飛波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稱,深圳地鐵事件的起因在于采用了不受保護的技術,更關鍵的是其技術方案本身就存在著設計與安裝運行上的缺陷。他認為,國內地鐵在信號系統的防干擾設計與成本控制上缺乏行業規范和標準,各城市地鐵的自律性、隨意性較大,且沒有主管部門,言下之意造成事故的責任更多還是在地鐵運營方,而非WiFi技術本身。
推薦閱讀
家底不同,節奏有異,微博和微信的“流量變現”亦有著各自的酸甜苦辣。 短時間內積聚起超2億級的龐大用戶后,新浪微博和騰訊微信這兩大中國移動互聯網明星,不約而同地走上了貨幣化之路。 但家底不同,節奏有異,微博>>>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逼停地鐵WiFi技術無罪:管理缺失成關鍵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21229/109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