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28日消息,據最新一期出版的美國財經雜志《巴倫周刊》刊登著名撰稿人蒂爾南•雷(Tiernan Ray)的文章指出,雖然蘋果具有非同一般的盈利能力,但該公司的動態市盈率卻僅為10倍左右。與此同時,利潤率偏低的亞馬遜卻擁有高達100倍的動態市盈率。究其原因,主要是兩家公司所處的市場環境不同所導致的各自業績哲學存在巨大差異。
這是一個信任的時代,這也是一個不輕信的時代。
這恰恰是蘋果忠實粉絲看到該公司2012財年第四財季財報時的感受。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另一大科技巨頭亞馬遜卻以羸弱的凈利潤數字而輕松過關,并未引起分析師和投資者的太大憂慮。
這一雙重標準讓蘋果粉絲感到抓狂,因為蘋果第四財季的運營利潤同比上漲了35%,而經過亞馬遜“精心修飾過的”財報中所體現出的該公司第三季度運營利潤的同比漲幅僅為2%。
市盈率相差懸殊
更加令人不可接受的是,盡管蘋果業績如此出色,并且手持1,220億美元現金儲備,但該公司的動態市盈率卻僅為10倍左右;而亞馬遜的動態市盈率卻高達100倍。
兩家公司的凈利潤數字可謂有天壤之別,但所引發的市場反應卻截然相反。究其原因,無怪乎分析師考慮的出發點不同。
以亞馬遜為例,該公司正在重新塑造零售市場,而且并沒有遇到真正的競爭對手。雖然亞馬遜在該市場的年營收增幅僅為兩位數,但另一大零售業巨頭沃爾瑪的年營收增幅卻只有5%到7%。整個零售業的凈利潤率已經變得非常低,沃爾瑪運營收入在其總營收的占比僅為5%,因此如果亞馬遜采取加大投資以擴大市場份額的戰略,本也無可厚非。
而另一方面,蘋果被普遍視為是一家硬件企業,因此其利潤率很容易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呈現下降趨勢。因為iPhone和iPad,市場已經給蘋果打上了時尚的標簽,因此該公司很容易受到市場各種沖動想法的傷害。
股市反應現差異
這種差別在兩家公司于本周公布最近一個季度財報后反映得尤其突出。本周四,亞馬遜公布的第三季度財報連續第五個季度低于分析師的預期,但該公司股價隨后卻出現了上漲趨勢。
近幾年里,亞馬遜凈利潤占營收的比例一直非常低,按照通用會計準則計算,該公司去年凈利潤占營收的比例僅為1.8%。投資機構Piper Jaffray的分析師基尼•蒙斯特(Gene Munster)預計,這一比例將會在今年降至僅為0.4%。明斯特將亞馬遜股票評為“增持”級。
更糟糕的是,按照通用會計準則計算,亞馬遜第三季度的運營虧損達到2,800萬美元,原因是該公司增加了配送成本、市場營銷和其他運營支出。但糟糕的業績并未給亞馬遜股價帶來大的影響,截至周五收盤,該公司股價在納斯達克股市的常規交易中上漲7%,報收于每股238.24美元。
與此同時,蘋果的財季營收卻一直遠超分析師預期,但卻在一些重要指標上令分析師感到失望。在截至9月底的2012財年第四財季,蘋果的毛利潤率較去年同期下降2.8%至40%,該公司預計本財季的毛利潤率可能將繼續下跌至36%。
這增加了市場的擔憂情緒,擔心蘋果會追隨多數硬件公司長期發展后的下行趨勢。由于計算已經成為一種商品,因此多數硬件公司的凈利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削弱。截至周五收盤,蘋果股價在納斯達克股市的常規交易中下跌近1%,報收于每股604美元,該公司股價已在過去一個多月的時間里累計下跌了11%。
亞馬遜擁有行業統治力
亞馬遜股價不降反升的主要原因就是該公司在零售市場擁有絕對的統治力。美國著名財經網站TheStreet指出,配送成本、市場營銷和諸如建設新配送中心等事宜都屬于亞馬遜的市場拓展戰略。該公司正在依靠投資獲得業績增長。
按照華爾街專業人士的行話來說,這是一種機會主義。尤其考慮到,亞馬遜曾經表示,該公司的部分巨額支出都被用來在海外市場開設實體零售店。目前,亞馬遜有44%的營收來自海外市場。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3Q大戰是中國互聯網歷史上用戶規模最大的兩家公司為了爭奪地盤,以用戶桌面為戰場,不惜犧牲用戶利益,沒有商業道德底線的戰斗。用戶也看到了在巨頭們所謂免費的面目下,赤裸裸的商業利益。 在缺乏理性和約束的中國互>>>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21229/111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