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煜(豌豆莢聯合創始人、產品負責人)
拜《社交網絡》所賜,大眾大約會認為創業是一件很講究想法的事情——只要有了一個“好的想法”,成功就會站在不遠處向你揮手了。不說大眾,即使是業界blog,大多數文章也是講述一個個激動人心的新想法。遺憾的是有好多次我興沖沖地去App Store下載一個剛剛看到介紹文章的新產品——五分鐘后,我一邊刪除這個應用,一邊暗想:“如果這個應用能像它所聲稱的那樣工作就好了”。
打個比方。我每年給Dropbox付200美元,換取100GB空間。這筆錢在Google Drive能買到200GB,而且Google Drive還有識別圖片這樣的華麗功能。唯一的缺點在于,它就是不能像Dropbox一樣,能在不弄得我電腦風扇CPU狂轉的前提下順利地把我的文件同步上去。簡單地說,Google Drive對我來說不是一個能用的網盤,而Dropbox是。
拿這個例子來說,什么是“好的想法”呢?也許Google和Dropbox的想法都是做一個“網盤”,只是做得好壞的區別。但我更傾向于認為,結果的差異,是因為Dropbox的核心想法就是“做一個能用的網盤”。“能用”是Dropbox的想法的核心,但對其它人來說,不是這樣的。
就這么簡單。有時候,最樸素的想法可能就是最有力的。你不一定要很用力,才能拿到這個想法,就看你有沒有意識到。
我最近做了一個事情,也讓我自己體會到了這一點——我們對豌豆莢的手機客戶端的改動。如果做頭腦風暴,那會出來無數有趣的想法——事實也是這樣的。我們可以像張小龍一樣添加一些“直指人心深處”的功能(“搖一搖”?)也有很多雖然和我們現在做的事情不直接相關,但同樣是幫助用戶把手機變得更簡單好用的事情是可以做的,例如省電省流量等等。
但這些是“好的想法”嗎?
創造想法的過程一不小心就會用力過猛,因為你很容易為了創造而創造,為了新的想法而新的想法,而對那些顯而易見的事情就是視而不見。
無需調研,問我們自己幾個問題——今天,你在使用這個產品過程中,對痛苦的幾件事情是什么?
結果是明顯的,因為我們自己都是用戶,我們自己每天都用豌豆莢。手機輸入沒有電腦方便,現有界面大量依靠輸入文字搜索,很痛苦;手機的網絡、性能也沒有電腦好,運行不流暢、下載速度慢的問題更突出,很痛苦;Android的屏幕種類越來越多,現有界面太死板,辦公室里面添置的Google TV,就因為豌豆莢的手機版本不支持橫屏而無法運行,這也很痛苦。
那我們就解決這三個問題吧?可這是好的想法嗎?這些事情,難道不是“是個人就應該想到”嗎?用戶會買賬嗎?
想了想,還是先拋開那些更華麗的想法,先動手了。說起來平淡如水,這里面還有一些類似的決定。
例如,由于要減少用戶需要輸入的部分,界面布局是不可避免要大改造的。改造后,是改用Android系統的原生風格還是繼續自己的風格?和“不要為了創造想法而創造想法類似”,我想優秀設計師的一個基本素養就是不要為了體現自己的存在感而專門做點什么——街上接過的小傳單上亂七八糟的繁復修飾,無不在體現“這張傳單是我們是花錢找了設計師做的”。
推薦閱讀
移動互聯網崛起的速度非常快,移動貨幣化時代已經來到了。其中游戲依然是毫無疑問的賺錢、貨幣化的最好的,甚至可以說是唯一被證明的領域,我們認為明年會有好幾個每月四千萬收入的游戲。 【編者按】 創新工場董事長>>>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豌豆莢王俊煜:那些就在眼前的好想法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21229/111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