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眾上市后,江南春一路積極進取,通過并購不斷推高分眾估值,并通過高位減持、期權激勵等財務手法套利,實現了個人利益的最大化。2008年,江南春淡出管理崗位,但分眾由于遭遇金融危機、央視曝光等事件沖擊,業績大幅下滑,2009年他重新出山。在通過定向增發等方式重獲分眾控股權之后,江南春開始重組分眾業務,其策略也由進轉退,通過剝離好耶等非主業和低毛利主業、重新聚焦三大主業,變外延式增長為內涵式增長;同時,通過新推Q卡業務展開二次創業。私有化退市,仍可看作分眾戰略調整思路的沿續。而無論是進是退,江南春所展現的資本運作技巧,都堪與其商業模式創新和業務整合能力相媲美。
本刊研究員 文芳/文
2012年8月13日,分眾傳媒(FMCN. NSDQ)公告稱,收到包括董事會主席江南春及方源資本、凱雷集團、中信資本、鼎輝投資、中國光大控股等5家投資方在內的聯合體發起的無約束性私有化邀約,私有化交易的價格為每份存托憑證(ADS)27美元,交易的總估值達到35億美元。聯合體將成立一家收購公司,以股權和債權的方式融資,從而完成此項交易,之后分眾將從納斯達克退市。
這一紙公告激起議論紛紛:分眾私有化的動因何在,旨在轉型還是轉市?其股價有沒有被低估?此次私有化成功的可能性有多高?要回答這些問題,需要重新梳理分眾的運行軌跡,從而了解分眾當下的處境及其掌控者江南春的行事邏輯。
第一輪運作:積極并購,實現個人利益最大化
江南春在分眾傳媒的運作,可以2009年為界分為兩輪。在此之前的第一輪運作中,他表現得積極進取,帶領分眾沿著“并購—壟斷—獲得定價權”的路徑控制了中國樓宇廣告市場,獲得了業績的高增長與毛利率的提升。同時,并購推動的高增長支撐了分眾的高股價,江南春得以不斷減持套現,實現個人財富的增長。這一過程中,其表現嫻熟的資本運作技巧,令人刮目相看。
大舉并購,精準減持,兩年半套現7.25億美元
2005年上市至今,分眾先后并購了60多家公司,共耗資16億美元,成功案例包括收購框架傳媒和聚眾傳媒。
2005年10月,分眾以1.83億美元收購框架傳媒,成為一線城市電梯廣告的老大,此后又分步收購了其他地區性電梯廣告公司。分眾旗下公寓電梯聯播網可出售廣告位,由此一下從2006年第一季度的7.4萬個增至2007年第一季度的12.4萬個,市場份額超過90%。同期分眾電梯廣告平均投放價格大幅提升約33%,毛利率從50%提升到70%。
2006年1月,分眾以4.02億美元收購聚眾傳媒,壟斷樓宇視頻廣告市場。其收入從2005年第三季度的1730萬美元增至2007年第三季度的6460萬美元,增幅近300%。樓宇視頻廣告的毛利率也從60%回升至65%,并一度高達70%。
江南春是個工作狂,他曾自言:“賺錢這件事情深入到我血液當中,我用錢沒動力,賺錢有快感。”必須要推動股價前進和維持高成長率的壓力,令江南春樂此不疲地發起收購。“當分眾處于市盈率30倍的水平時,以6倍溢價收購一家公司以后,可以立即提高每股收益率”,江南春坦陳自己的邏輯。收購帶來的業績高增長,推動了分眾的股價上漲,其每份美國存托憑證(ADS)的價格從上市發行價17美元在2007年漲至上市至今的最高值88.5美元。 上一頁1 2345678 下一頁
推薦閱讀
大數據的特性之一是數據的完整性和綜合性。很多業內朋友一談起大數據,就習慣性地盤點起自己那點存貨,或者那些可以直接從自身服務中可以獲取的東西。考慮到目前互聯網的發展還在非常初級的階段,現有網絡服務都是簡>>>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揭秘分眾私有化:江南春的進與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21229/113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