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月前還表示不對非公開發(fā)行方案的相關內容進行調整的梅花集團(600873.SH)“食言”了。今日,公司忽然披露修訂后的非公開發(fā)行A股股票預案,將發(fā)行價格進行了大幅下調。
根據(jù)調整后的非公開發(fā)行方案,發(fā)行價格由原來不低于每股14.66元大幅下調至不低于每股6.37元,下調幅度高達56.55%;不過,發(fā)行數(shù)量則向上進行調整,由不超過3.2億股調整至不超過4億股。
實際上,在今年1月12日,梅花集團曾因擬調整2011年非公開發(fā)行股票方案的發(fā)行價格等相關內容而專門停牌,停牌前股價收于8元上方。但在1月18日復牌時,梅花集團卻表示:“鑒于停牌期間標準普爾大面積下調歐洲國家信用評級可能對全球資本市場的整體走勢造成較大影響,為了保證本次發(fā)行的成功幾率,決定不對本次非公開發(fā)行方案的相關內容進行調整。”
此番表態(tài),也令梅花集團股價在復牌當日跌停收盤,并在此后最低跌至6.53元。而昨日收盤,梅花集團收盤于7.48元,仍低于上次停牌前價格。
盡管調整后的6.37元價格僅為底價,最終定價仍有超過該價格可能,但按照該價格計算,募資金額僅為25.48億元。
而梅花集團并未調整此次非公開發(fā)行的募資投向,預計的募資總額仍為45億元。當然,按照慣例,若本次發(fā)行實際募集資金凈額少于上述項目募集資金擬投入總額,梅花集團表示將會根據(jù)實際募集資金凈額,按照項目的輕重緩急等情況,調整并最終決定募集資金投入的優(yōu)先順序及各項目的具體投資額等使用安排,募集資金不足部分由公司以自有資金或通過其他融資方式解決。
但對于梅花集團從擬調整到?jīng)Q定不調整又忽然調整的不斷變化,有投行人士表示不解,但他認為,為了盡快完成增發(fā),調整發(fā)行價格已是必然選擇。
有分析師曾預計,上述募投項目全部投產(chǎn)后年新增利潤將達約9億元,將大幅提升公司業(yè)績。
梅花集團也表示,此次募投項目的盈利情況較好,這些項目的如期實施和完成,會在未來2~3年為公司帶來較為樂觀的投資收益,有利于提高整個公司的盈利水平。
但梅花集團當時“虛晃一槍”所導致的利空效應,卻令其股價自1月18日至昨日因利空跌出本輪新低。
實際上,就在梅花集團曾表示不調整非公開發(fā)行價格而復牌當日,因此利空而已有大幅拋售行為出現(xiàn)。據(jù)當日上證所公布的交易公開信息,僅中信證券總部(非營業(yè)場所)席位就合計賣出約9188.09萬元,中金公司北京建外大街證券營業(yè)部也同時賣出了9104.47萬元的梅花集團股票。
以當日最高價8.15元計算,上述兩家交易席位賣出的梅花集團也均超過了1100萬股,且最大賣出席位與此前一直減持公司股份的梅花集團股東新天域生化科技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新天域生化”)的賣出席位相同,新天域生化也被懷疑為當時股價下跌的主要推手,但至今并未獲梅花集團證實。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就在2月16日,梅花集團再次出現(xiàn)2筆大宗交易。賣出席位均為中銀國際證券宣外大街營業(yè)部,而買方席位則分別為申銀萬國經(jīng)紀總部,以及國開證券北京中關村南大街營業(yè)部。前者成交350萬股,后者成交更是高達1350萬股,成交價均為7元。
推薦閱讀
現(xiàn)在私募經(jīng)營困難得不得了,不僅掙不到錢,還要倒貼。2月21日下午,深圳一家陽光私募董事長向記者大吐苦水。 陽光私募的收入來源主要就是靠業(yè)績提成,現(xiàn)在市場不好,私募根本掙不到錢,但給信托公司的固定管理費卻是>>>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大幅下調發(fā)行價 梅花集團增發(fā)又生變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223/33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