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陳奕標“跑路”都被指是“中擔事件”最直接的導火索。而“其因海外投資失利,以及華鼎、創富危機調用中擔資金救急,從而導致中擔資金鏈斷裂”一說也在媒體的大幅報道之下成為普遍的認知。
然而,隨著中擔賬目核查工作的深入,更多的真相浮出了水面。
《第一財經日報》獨家披露中擔賬目,探究擔保公司違規真相。究竟是什么導致了民營擔保業巨頭中擔的資金鏈斷裂?又是什么原因讓擔保公司頻頻走上違規之路?
資金鏈斷裂緣于三筆不良貸款
中擔方面表示,通過核查賬目發現,確實有3000萬被調去了廣州華鼎“救急”。但是,3000萬并不足以導致中擔資金告急。
根據中擔2010年度年檢報告,中擔的資產總額約為5.63億元,實收資本4.5億元。以此看來,3000萬對于當時的中擔而言的確不是一個大數目。
“某些媒體的報道過度夸大了陳奕標對于中擔的影響,至少從目前的賬目來看,并不存在‘因海外投資失利,挪用中擔資金’的情況。”中擔應急工作小組組長林鵬告訴記者。
中擔賬目顯示,2011年,由于擔保的某小企業出現了還款困難,中擔因此代償了2000萬。同時,其投資的北京銀橋典當有限公司則出現了三筆共計1億元左右的不良貸款。
“事實上,這1.2億元可能才是導致中擔資金告急的真正原因,而非此前傳言的‘陳奕標圈錢跑路’。”林鵬如是表示。
從本質上來看,林鵬認為,長期高成本運營才是拖垮中擔的重要原因。
事實上,僅從公司選址來看,就不難發現中擔日常運營的“高成本”。中擔在北京凱晨世貿中心的東座和中座都租有辦公室,而這個位于長安街,臨近金融街的高檔寫字樓租金自然不菲。
據了解,僅這幾間辦公室租金每月就高達200多萬,再加上員工工資、行政費用,中擔每月運營成本在300萬~400萬左右。一年下來,中擔的基本運營成本就在3600萬~4800萬左右。
“以中擔2011年30億的在保余額和2%~3%的擔保收入測算,即便是在最理想的情況下,中擔的年收益約為6000萬~9000萬。而這與龐大的運營支出相比,簡直是杯水車薪。”林鵬表示。
事實上,中擔的盈利情況遠不及此。根據中擔2010年年檢報告,2010年中擔全年營業收入3958.89萬,凈利潤約為333.47萬元,負債總額為8484.68萬元。
擔保公司“無奈”走上“違規之路”?
近幾年,在國家貨幣政策從緊和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大背景下,作為中小企業和銀行之間融資“橋梁”的民營擔保公司也順勢而為,出現了井噴式的發展。
然而,發展壯大后的民營擔保公司似乎并沒有“安于本分”專注于服務中小企業,反而在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大環境中“借機套利”。
近期,各地爆發的擔保業危機不禁讓人反思,為何擔保公司頻頻走上違規之路?
記者此前采訪的多位民營擔保公司負責人都曾提到兩個問題,一是擔保公司僅有2%左右的擔保費作為收入來源,利潤過低。二是在當前的“銀擔合作”中,擔保公司承擔了100%的風險,一旦出現代償,擔保公司將面臨巨大的資金壓力。
關于民營擔保公司的“利潤問題”,北京信用擔保業協會會長李世奇此前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曾表示,經過他們測算,在現行制度下運營擔保公司,老老實實地做擔保業務,收益率也能達到10%左右。
“雖然相比銀行這些金融機構的利潤率還差得遠,但是與實體經濟相比,擔保公司的利潤率已經很不錯了。”李世奇稱。
而北京某擔保公司副總則向記者解釋到,以一筆500萬的擔保業務為例,3%的擔保收入僅15萬,但一旦出現壞賬,代償金額就是500萬。這種“高風險、低回報”的行業現狀也是“迫使”很多擔保公司“不得不”通過違規業務增加收益的重要原因。
推薦閱讀
[ 無論是即將成為股東的債權人,還是未來收購中擔的國企,最關心的問題莫過于重組后的中擔將如何恢復運營、重整旗鼓 ] 四月北京,春暖花開。 對于中擔事件所累及的數百家小企業、22家銀行以及中擔近200名員工而言,最>>>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擔賬目披露:資金鏈斷裂緣于三筆“不良”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405/48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