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瘋狂的信息時代:谷歌(微博)剛公布“谷歌眼鏡”項目,以后人們可以隨時把看到的一切和女友即時分享,科幻場景將成為現實;而之前維基解密把美國政府電報悉數公布,從全球政府到個人,均無法實質阻止信息和隱私的被迫分享。但美國最高法院,希望自己是未被即時科技沾染的最后處女地。
3月26日-28日,美國最高法院對奧巴馬政府的醫改方案進行合憲性口頭審議,因為這是奧巴馬上任以來國內事務的唯一政績,又是共和黨人的頭等威脅,所以此次堪稱世紀大審。媒體當然希望高院打破傳統不給直播的規矩,能讓媒體進行電視、網絡、電臺直播。
高院九位元老,很干脆地對信息時代人們對司法獨立的干預企圖說不。3月16日,高院拒絕電臺直播要求,電視直播機更別想進來,手機等設備也必須關閉否則就會沒收。高院只會每天結束后公布當天錄音,就這還是在承認此案公眾關注度極大的前提下的重大讓步,之前每周才公布一次。
一些人士希望繞著規定來即時公布消息。庭辯第二天,律師馬克托斯頻繁從法庭走出,在過道給同事發郵件,然后同事再用推特發出消息,這么曲折都給警衛以“禁止法庭內部和外界電子通訊”條款阻止了,馬克托斯被迫離開高院大樓,在“一街1號”的這個美國司法中心,依然絕緣于推特勢力。
但也不能憋死媒體人,必須給他們以足夠完全的信息。這方面高院博客(scotusblog.com)做得不錯,如果你是該博客長期讀者,你對奧巴馬醫改法案可能在高院的遭遇,知道的和主流記者差不多。而當天在網上發布的音頻錄音,也很快被轉成了文本。但這樣包含專業法律術語的辯論,如果沒有經過名校法學院的訓練,幾乎沒人能懂這些大法官、律師和檢察總長們在嘀咕什么,這些決定奧巴馬政策命運的法律人簡直像在說拉丁語一樣。所以法律記者和法律博客,專門把辯論全文編輯成“簡單英語版”,目的是讓所有的讀者都能理解。高院博客關于這三天辯論,以簡單英語發了三篇,分別是《個人強制會勉強通過嗎?》、《半個面包比沒面包好?》、《是有部分合法還是不合憲強迫?》。
奧巴馬醫改案庭辯,可能是有史以來公眾了解的最充分的大案,但因為高院拒絕直播,導致媒體議程依然被歪曲的很厲害。自從CNN的法律記者圖賓在庭辯第二天對鏡頭說出“火車相撞”這個詞組之后,大部分美國主流媒體都把對此案的報道定調為奧巴馬車毀人亡般的災難,而始作俑者就是檢察總長韋里利的糟糕辯護。
這真是典型信息不完全開放時獨占即時信息的專業記者掌控著議程的典型例子。雖然6月底此案才出結果,但仔細研讀庭辯文件,實際上還是一個典型的自由派、保守派法官兩邊占,肯尼迪大法官搖擺定調的4∶4∶1的政治對壘。三天下來,檢察總長韋里利可圈可點,也基本完成了辯護要點。這次最高法院的口頭審議,對一個長期關注該案的人來說,沒有特別的地方。圖賓后來承認可能判斷有誤,但因為媒體無法直播競爭,只能讓這些專業人士最初的印象病毒般地控制媒體的主流論述。
報紙可以用畫像來表現庭內氛圍,電視希望有互動的效果,因此臺灣蘋果日報的“壹動畫”成了美國電視節目的寵兒。電視諷刺節目《每日秀》主持人囧司徒把描述庭內場景的任務交給臺灣人,他們很好地用電腦完成了法庭內部廝殺大戰、檢察總長韋里利出丑的虛構場景。信息不公開之后媒體的瘋狂想象和肆意消費,在這個案子上已經表現得淋漓盡致。
奧巴馬因為媒體對韋里利表現的指責,4月2日親自站出來給支持者打氣,以哈佛法學院的資歷,解釋說情況沒那么糟糕,預測最高法院不會采取“史無前例、非同尋常的做法”推翻醫改法案。白宮在輿論中如此出丑,一方面當然是保守派媒體的攻擊,另外也要歸罪于最高法院依然不愿意直播的保守規定。
推薦閱讀
周飆 《著作權法》的修訂草案引發了許多爭議,不過,要對各方的意見和主張作出恰當的評價,進而評估其可能的社會后果,我們最好對著作權的性質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它是一種財產權,但直覺上,它與物權等有形財產又十分>>>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評論:美國最高法院拒絕直播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407/48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