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溈
達晨創投合伙人晏小平,即將加盟鼎暉創投人民幣基金,并擔任合伙人。晏小平將于五月到任,目前處于工作交接期。
可以說,兩家基金分別是人民幣基金和美元基金的代表,兩者之間的跨界人事變動,幾乎引發了整個業界關注。
這并非個案。業內早知,北極光創投“蓄謀已久”,想挖本土基金的人才。4月4日,北極光創投合伙人楊瑞榮大方承認:“我們團隊太平和,太溫文爾雅,希望有本土機構的人才加入,為整個團隊增加一點狼性。”
而兩三年前,不少外資基金的人嫌外資基金項目少,投資機會少,寧愿放棄外資基金的相對高薪,也要去人民幣基金中“賺經驗”。
這一形勢倒轉的背后,是外資機構成立了人民幣基金后,卻無法完全適應本土的游戲規則,試圖借本土機構的長處和人才,來彌補自身短板。
但是,這是一個相互影響的過程。當pre-IPO項目的回報日益微薄之時,人民幣基金集體向前走,亦在借鑒更為擅長早期項目投資的外資基金的長處。
晏小平離職達晨赴任鼎暉創投
對于達晨創投和鼎暉創投來說,這個清明節假期似乎不平淡。
晏小平開始辦離職手續,達晨創投需要找人填補空缺,并需要回答消息靈通人士的問題。4月6日,達晨創投合伙人邵紅霞承認,晏小平將離職去外資基金。但被問到是否去鼎暉創投時,邵紅霞則保持沉默。
晏小平本人在電話中表示,對于離職以及是否加盟鼎暉一事不愿予以評論。
但據接近晏小平、接近鼎暉創投的人士透露,晏小平將于五月去鼎暉創投人民幣基金,就任合伙人。
對于鼎暉創投的人來說,一個幾乎是純本土背景的合伙人加入,未來的磨合將如何,多少有些不確定。
晏小平,出生于1968年,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學士、湖南大學MBA,在上個世紀他就擔任通程控股(000419.SZ)董秘,后升為常務副總裁。隨后,晏小平在張家界(000430.SZ)任高管。
2005年開始,晏小平在中美橋梁資本有限公司任總經理。他做了不到一年就離職,隨后赴東方生物(NYSE:AOB)做高管。這兩份工作前后持續不到兩年,它是晏小平僅有的外資企業經驗。
2007年年初,晏小平去達晨創投工作,先后主投了網宿科技(300017.SZ)、藍色光標(300058.SZ)、數碼視訊(300079.SZ)、晨光生物(300138.SZ)、拓爾思(300229.SZ)等,目前負責管理達晨創投北方片區。
創業板開板后,達晨創投投資的多家企業成功登陸創業板,并躍居一流人民幣基金之列。有5個投資項目已經IPO的晏小平,亦因此聲名鵲起。
與此相反,過去一年的鼎暉創投并不太平。
上半年,掌門人王功權(微博)公然私奔;下半年,其投資的北京愛國者(微博)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俏江南股份有限公司都先后爆出沒有達到預期業績,并公然表示對鼎暉創投的不滿。
北京愛國者、俏江南都曾是熱門項目。多位PE人士都去看過或是談過,他們當初沒投,在糾紛之后,不免出言諷刺,“那個我們看過沒投,鼎暉投了。他們也不怎么樣嘛”。
過去幾年,鼎暉投資因有百麗、雙匯等多起經典案例,奠定了大中華區私募股權基金標桿的地位。這些案例是鼎暉私募股權基金操刀,它和鼎暉創投同在鼎暉投資旗下,卻是不同的LP和管理團隊。而且,鼎暉私募股權的二期基金,的確獲得超高回報率。坊間傳聞,其年化內部收益率高達50%。然而,去年鼎暉創投屢屢“詐胡”,給人以拖累之感。
據清科集團數據,鼎暉創投人民幣基金成立于2010年7月,募資金額為12.9億人民幣。它包括兩只基金:北京鼎暉維森創業投資中心(規模4.28億元)和北京鼎暉維鑫創業投資中心(規模8.58億元)。但它投了什么項目,則無從得知。
記者就此事短信詢問鼎暉創投掌門人黃炎,截至發稿時,未曾得到任何回復。
并非個案的外資人民幣基金“挖角”現象
4月4日,一位職位不低的本土機構人員謝杰(化名)告訴記者,有獵頭代一家外資機構找到他,他見過這家機構的幾位合伙人,并跟創始合伙人交流過,但暫時還沒有回音。
謝杰在投身PE業之前,曾在外資企業工作過。他告訴記者,他在目前公司的待遇雖然比不上外資基金,但在本土機構中還可以。外資基金對他最大的吸引力是:“外資基金整體比較規范,我比較喜歡那種文化。像我們這樣不是基金的投資機構,最大的問題是不獨立,這種不獨立體現在各種方面,包括人事任命,包括薪酬體系。”
同時,業內頗多人知道,北極光創投在找本土機構背景的人。北極光創投目前有人民幣基金,它跟美元基金是同一個團隊同一個策略。但運作一段時間后,幾個合伙人反思目前的風格太中規中矩,甚至有些保守,他們想要更積極進取一些,或說希望投資的節奏可以快一些。
楊瑞榮說:“我們(團隊)太同質化,想得太一樣,希望有不同的聲音;我們太平和,太溫文爾雅,想增加一點狼性。另外,哪怕是對于美元基金,我們投的項目,也要考慮在國內通道退出,所以我們需要對國內資本市場了解的人。”
在上述思想指導下,他們見過不少本土機構的人。這些人從合伙人到投資經理都有。“我們什么級別的人都歡迎,不過執行董事以上級別的,會稍微謹慎一些。”楊瑞榮指出,在選人時,他們希望對方有“狼性”,可以帶來影響;又希望不要太有狼性,不能太突兀,否則難以融合進來。這一思路似乎仍是北極光創投一如既往的穩健風格。
楊瑞榮指出,其他外資基金也在找本土機構出身的人才。只是北極光本來規模小,一招人就顯得多。
以大名鼎鼎的紅杉資本為例,其中國基金的本土化,一直為業內稱道。早在2008年,紅杉創業資本人民幣基金成立。但幾位本土基金背景人員的加入,近段才為業內人士發現。
其中有三位來自頗富爭議的九鼎投資。他們分別是陳柳民、梁江、程少賓,前兩位的職位是副總裁,跟他們以前在九鼎投資的職位相當。另有董事總經理姚宇和區域業務總經理魏洪波,分別來自深創投和蘇創投。
在紅杉資本的官方網站上,他們格外顯眼——原紅杉團隊,大部分人出身于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外資投行、外資咨詢機構、其他外資基金。
相對紅杉整個團隊,5個人并不多,但考慮到人民幣基金占紅杉資本總投資規模的比例有限,可以說,本土機構出身的團隊,對紅杉資本人民幣基金的影響力非常之大。
土、洋基金的相互融合
業內有一種說法,本土和外資機構對于對方都是圍城,雙方都羨慕著對方的好,但又不免吐槽對方的不好。
兩三年前的一個風潮是,很多外資基金的工作人員,跳槽到本土機構。那時創業板股價兇猛,很多企業家想在A股上市,故比較青睞接受人民幣的投資,且偏愛熟悉本土資本市場的人民幣機構。再加上外資基金投資時,需要過重重審批程序,企業家嫌美元融資麻煩。人民幣基金處于爆發式增長,給了一些硬氣的企業家底氣:“我不接受美元投資。”
推薦閱讀
劉焱 4月5日,諾基亞為ATT定制的LTE版Lumia 900在網上正式出貨,實體店也將在4月8日開賣,僅僅99.99美元的超低簽約價。為此,諾基亞上周五將在紐約時代廣場舉行一個具有神秘色彩的大型發布會,ATT將其描摹為“高于過>>>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外資人民幣基金挖角本土機構:彌補自身短板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407/48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