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科技訊(公文娟)4月17日消息,Google Health曾經承載著谷歌“整合全球醫療信息”的“云醫療”夢想,可最終卻無人問津。春雨天下產品總監劉迪在本期“移動健康”欄目對此問題與廣大騰訊微博用戶展開探討,并提出社交化的“云醫療”是讓每一個國人都享有平等的醫療服務和高生命質量新方式這一觀點。
Google Health因“不社交”落敗
Google Health是谷歌在2008年推出的服務,目的是為了供使用者安全存取個人健康信息,用戶可導入病歷、處方、檢查結果等醫療記錄,其提供的互動工具可提醒用戶回診或取藥。2012年1月1日,谷歌正式關閉該項健康服務,原因是其影響力不足,谷歌無法找到能讓數百萬使用者將其作為每日例行的應用的方式。
劉迪認為,我們可以把Google Health視作醫療云,谷歌曾寄希望于通過大量患者上傳海量健康數據,從而構建起醫療領域的信息巴別塔。實際上,不僅是谷歌,近年來業界也誕生了無數的類似“醫療云”。行業精英們對此邏輯是:大量用戶提供信息——海量數據的運算與結構化——獲得寶貴信息并變現。
但類Google Health服務的“醫療云”的邏輯存在致命缺點:使用者并不能從該項服務中獲得最感興趣的信息:“它能為我做什么”。它能讓我更健康,能預約掛號,能省醫保的錢,還是能自動抓藥呢?移動醫療界有大量能做的事,可Google Health無法做到上述服務的任何一個。Google Health的原負責人Adam Bosworth也認為這項服務落敗的最重要原因是“不社交”,從而無法鼓勵用戶上傳個人健康數據。
社交化的“云醫療”讓醫生主導督促用戶提供個人信息
社交與非社交的“云醫療”,區別在于服務形態不同。標準的云概念,是對用戶的云端自動化服務,就像一個B2C。但是醫生作為醫療領域不可動搖的核心存在,在我們還沒找到辦法誘導用戶主動提供有效信息前,最好的辦法自然是“讓醫生督促用戶提供個人信息”——就像C2C。
21世紀以來,以美國為首的醫療信息化領域已經燒掉了至少百億美元,在以Google Health為代表的無數次嘗試與失敗之后,目前最炙手可熱的項目莫過于估值已超過10億美元的“云平臺”ZocDoc,它為全美醫師提供檢索、咨詢與預約服務。用戶完全可以把它想象為一個醫生做賣家的“淘寶網”。醫生會針對消費者做營銷,鼓勵消費者選擇提前預約就診的方式,這就形成了良性循環。
“云醫療”節省醫患雙方時間增進醫療透明度
“云醫療”健康平臺將醫患兩端用“云醫療”平臺連接,幫助醫患交流、問診、預約、管理等,從而為雙方節省時間,同時該平臺也從醫患雙方的互動中收集有價值的健康數據。而增進醫療透明度,海量病例的比對與查詢,明確清晰的診療流程管理等,也都是其附加值。
近來,國內的醫療行業連續發生多起惡性的醫生遇害事件,這是當今社會醫患矛盾激化的反映。春雨希望“云醫療”能夠開創一條嶄新的在線溝通方式,沒有紅包、沒有黑幕、沒有潛規則,讓每一個國人都享有平等的醫療服務和生命質量。
推薦閱讀
因今年2月初深圳一次打黑行動,深圳萬豐村(現改為萬豐社區)被卷入其中。3月26日,隨著深圳寶安區對萬豐社區黨支部7名委員做出停職處理,在對村集體經濟爭議聲中,也依稀看得出這個南國第一村的矛盾縮影。 深圳沙井>>>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移動健康:社交云醫療讓國人享有平等服務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417/51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