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焱
最近,盛大要在二季度推出智能手機的消息引發頗多議論。該手機的定價為1199元,那么盛大真的要進軍千元智能手機市場,還是另有所圖?
并非“硬件情結”
很多人認為陳天橋有硬件情結,看起來似乎也是如此。
很早之前,盛大就開始賣“盒子”,有點學習微軟“Xbox”的姿態,但出征未捷身先死;此后,盛大又介入電子書領域,希望將其在線文學方面的優勢延伸到硬件制造領域,頗有學習亞馬遜、趕超漢王的方向,但隨著蘋果為代表的智能手機的發展,包括漢王在內的電子書產業已經成為明日黃花;如今,盛大再次從硬件領域發力,介入智能手機領域,是不是學習小米,或者阿里?盛大手機可能沿用Bambook品牌,這體現出陳天橋心結,但這個心結真的是硬件情結嗎?
我不這么認為。因為盛大還在文學方面布局,并拓展網上閱讀市場,莫非是因為文學情結?盛大還想進入電商和支付領域,莫非有電商情結?盛大的硬件情結看似執著,但可能背后凌亂。在所謂情結背后,是陳天橋意圖在互聯網行業進一步布局,從游戲教父成為互聯網主流廠商的努力。
一方面,盛大作為一家在中國網游行業具有開拓性的廠商,堪稱“網游教父”。但需要注意的是,這個網游教父最近3年的市場份額已被騰訊和網易超過,屈居第三,而且主要營收還依賴當年的傳奇系列。隨著網游行業趨于成熟,新開發一款創新性的游戲何其難哉!
危機在于,盛大雖是網游先行者,但卻未掌控互聯網入口,因此很容易被騰訊和網易超越,甚至搜狐、百度、360等在長期都是威脅。沒有入口,就沒有流量,沒有流量就很難低成本獲得新用戶,只依靠老游戲和老用戶,只能隨網游的生命周期趨于老化,坐等其慢慢流失。
正是看到了危機,陳天橋不斷收購在線文學資源,收購游戲對戰平臺,甚至進入盒子、電子書和手機等領域,這是互聯網入口之爭。盛大的硬件情結,本質是“入口”情結,不掌控互聯網入口,生存就無法保障。
另一方面也許有人會問,為什么盛大不進軍SNS、電商、搜索領域?這些才是真正的互聯網入口天王山。陳天橋何嘗不想進入,但這三大領域分別被騰訊、阿里巴巴和百度盤踞,別說是盛大,就是其他互聯網巨頭也沒有真正撬動這一市場,都處于遠遠跟隨狀態。
實際上,在這些入口市場,也確有幾家企業借助新興業務取得突破。比如新浪借助新聞平臺的流量、巨大的果斷投入讓新浪微博異軍突起;比如京東商城以3C為切入點、借助資本的力量和物流建設在B2C市場崛起的時候打破了阿里的絕對壟斷;比如,人人網、UCWeb等都在某個新興的細分領域在搶位……
但盛大固有的優勢在于網游,不具備新浪那樣的門戶優勢,也沒有像京東之類破釜沉舟,所以在幾個新機會出現時,并沒有走在行業前面,它依然缺少入口。
這種情況下,硬件領域已摸索多年的盛大,繼續堅持硬件策略雖未必成功,但也必然有其自己邏輯。畢竟,智能手機也是一個重要入口,這方面的競爭對手眾多,雖然有蘋果、三星這樣的領導者,但還沒有絕對壟斷,盛大或者認為這個突破口更容易一些?
基因的挑戰
眾所周知,在互聯網時代能夠掌控全局的企業,有三個極端:要么是進入極早,第一個吃到螃蟹,比如亞馬遜,在電商領域深耕多年,堅韌不拔,沒有走錯大方向,最終取得成功;要么具極顛覆性,Google和Facebook雖不是最早的搜索引擎和社交網絡,但都通過顛覆性技術和用戶體驗取得成功。
而那些不是極早也不極具顛覆性的,在崛起時就會面臨巨頭盤踞的情況,這時候還可以“極快”,如Instagram、Pinterest,這樣的企業其實技術上并不具備顛覆性,但在成功速度上極快,讓巨頭們來不及模仿和封殺,就已取得成功。
但不管是哪個極端,它們的共性都是“Geek”性的,都是所在領域內最好的那個。如果不能做到細分領域最好,都很難取得成功,哪怕是GroupOn這種非常具有爭議的企業,畢竟也是獨特、極速的。
這就是互聯網的規則,需要互聯網的基因:如不早起,要么顛覆,要么光速。
那么,我們回過頭來看盛大,它確實具有游戲基因。因為創造了新收費模式,實現了比較成功的線下運營,盛大在游戲領域取得巨大成功,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現金,也讓陳天橋一度成為中國互聯網首富。
但陳天橋的盛大,似乎并不具備上述基因,網絡游戲并不具備最典型的互聯網特性,盛大并沒研發出行業最好產品。游戲之外,更是鮮有亮點,多數處于跟隨,甚至跟隨者的跟隨者狀態。
在贏家通吃的互聯網市場里,市場太殘酷,不是第一、第二,幾乎就沒生存機會。
但是當你看到前面有一匹狼,沒有信心去挑落它的時候,不要急于轉身而行,因為,后面也許是一只虎——陳天橋面臨的情況,恰如此景。
很難理解,為什么那么多企業一哄而上進入智能手機、特別是千元手機市場。10年前,幾乎半數家電企業一哄而上進入2G手機市場,迄今似乎只留下了一個靠海外銷售的TCL(微博)還算較大。
5年前,幾乎所有山寨企業借助聯發科(微博)和渠道優勢一哄而上進入2.5G市場,迄今似乎只留金立和天宇較大;3G時代,中興、華為(微博)、酷派和聯想主要靠運營商定制找到了存在感……但這些手機企業幾乎不賺錢。
魅族、小米和盛大們真能在4G時代取得多大市場份額值得懷疑,如果只是在細分市場,就不足以成為互聯網入口,只靠硬件制造并非它們優勢,制造業領域也需要紅海搏殺的特定基因,并非看起來那么容易。
所以,在缺少互聯網基因和制造基因的情況下,盛大進軍手機,無論目的是變相爭奪互聯網入口還是進軍制造、產業鏈一體化,都有著痛苦的基因沖突。而在這背后,是盛大戰略上的猶疑性。
推薦閱讀
郝鳳苓 PE“賬面浮盈稅”有了新進展。 4月19日,上海市創業投資行業協會主辦了“2012上海創業投資與私募股權投資高層研討會”,“優化政策環境”是這次研討會的關鍵詞。 VC、PE的稅收政策成為會場討論的重要話題之一>>>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盛大戰略猶疑性:痛苦的基因沖突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421/53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