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著Native App(原生應用)和Web App的爭論自一開始就廣受關注。當前的移動Web是否已做好準備勝任移動平臺之上的應用開發,甚至是替代Native App并且同樣完美展現移動終端特性?
關于兩者之間的優劣其實完全無需再過多對比,反而是一些本以為清楚的環節仍舊存有質疑。國內開源的移動Web開發平臺Rexsee(www.rexsee.com)也在多次的開發者交流中提出了相關意見。
誰來推進移動Web App?
Webkit在各大主流移動瀏覽器的全面支持,以及以HTML5為驅動的Web技術不斷演進發展,我們有理由相信以Web為中心的移動應用趨勢將會愈發明顯。除此之外,更加廣泛的開發者將扮演起了移動應用創新發展的堅實基礎。
打造一個全生態的基礎平臺也將是推進移動WebApp的重要途徑。國內以百度(微博)為代表的Web App開放平臺已開始為開發者提供更多開放、標準化的開發框架和工具,并對后續的應用運營提供良好支撐。
歸根結底,引爆移動Web App可能最需要的是一個成功的殺手應用,就像當初Gmail的成功對于Ajax的影響一樣。
基于瀏覽器的Web App與移動平臺特性
對于這一款期待中的殺手應用則存有更多質疑。首先,新的移動互聯網形態本質上可以讓應用通過瀏覽器而不是特定的操作系統或移動平臺來運行,但對新一代的智能移動終端而言,更多的平臺特性還是為Native App存在。
其次,各個移動瀏覽器對于Webkit的支持程度不一,HTML5標準自身的不成熟,再加上各個移動平臺的功能實現方式不同,基于瀏覽器的Web App很難充分發揮設備硬件和操作系統的特性。很難相信,一個僅僅只是做到跨平臺(即支持各個移動終端瀏覽器),但卻無法充分調用終端功能的應用會成為引爆移動Web App的關鍵應用。
最后則是關于運行效率、網絡依賴以及復雜用戶交互界面等陸續正在完善的相關環節。
跨平臺應用的價值取舍
正是出于如上的考慮,國內外已有大量的移動Web開發工具/框架開始提供一種混合應用的封裝模式,讓Web App更像Native App的運行形態,同時在瀏覽器范圍之外實現對移動平臺終端功能特性的直接調用。通過實現混合應用的形態進一步模糊Native App與Web App之間的界線。
但是,盡管這類開發框架反復強化跨平臺的應用開發能力,卻無法真正做到“一次開發,到處運行”,在功能實現的完善度上也同樣不夠理想。簡單來理解則是我們常聽到的木桶原理:最短的那塊板決定了這桶水的多少。
為了迎合跨平臺需求而被迫降低功能完善程度,這是否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對此,國內的開源Rexsee開發平臺(www.rexsee.com)則選擇深度支持Android,并提供了接近2000個擴展API。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誰會最終成為移動Web App的主要推進者其實并不重要。在不斷提高Web App性能的同時,爭取更多用戶并創造更佳的用戶體驗,將是移動Web App發展的一大難題。
推薦閱讀
細讀政府工作報告的金融部分,有幾處值得關注。 一是沒有出現人民幣國際化這一概念,只是提及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和香港離岸業務。近兩年來,人民幣國際化快速推進,香港離岸市場規模急速擴大,與此同時,國內匯率、利>>>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移動Web開發如何應對質疑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423/53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