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膠囊”事件讓明膠這一陌生的工業產品進入了公眾視野。
“對中國的膠囊企業來講,中國產的合格的明膠足夠使用,而且鉻超標膠囊生產企業明知其采購的明膠有問題,仍然使用,這個必須加大處罰力度,否則全國如此大張旗鼓的整頓,會起不到作用。” 中國醫藥包裝協會空心膠囊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青島益青藥用膠囊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世德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
張世德介紹,明膠有工業明膠、食用明膠、藥用明膠,各有自己的用途,“問題膠囊”生產企業采購工業明膠充當藥用明膠,必須由相關部門依法加以懲處。
張世德進一步表示,全世界的藥用明膠、食用明膠產量是32萬噸,而中國占三分之二,約20萬噸。在這32萬噸的明膠中,骨質明膠有7萬噸,皮明膠25萬噸,其中豬皮明膠有15萬噸,牛皮明膠10萬噸。
而藥用明膠的使用量,按照最大的生產能力來計算,全國也只需要2萬噸,更多的明膠用于食品行業了,國產明膠的出口占比并不大。
溫州市平陽縣是明膠產業比較集中的地區之一。根據平陽縣經貿局公布的資料,在本世紀初,平陽縣的明膠產量曾達到全國總產量的50%。
但之后,平陽明膠企業逐步整合,由原先20多家,到現在只剩下4家,即:羅賽洛(溫州)明膠有限公司、羅賽洛(浙江)明膠有限公司、嘉利達(蒼南)明膠有限公司和普邦明膠(溫州)有限公司。
平陽縣經濟貿易局企業管理科負責人毛建軍認為,經過市場整合之后,現在平陽明膠產值10億元左右。
“世界四大明膠巨頭在中國都有工廠,單純羅賽洛在中國的年生產量已達2萬噸。”張世德表示。
平陽縣食藥監局藥品醫療器械稽查科科長陳威表示,“問題膠囊”事件發生后,食藥監部門對這4家明膠公司的第一批產品抽檢全部合格,22日他們又對4家企業增加9個批次的抽檢,昨天平陽縣食藥監局又對羅賽洛(溫州)明膠有限公司進行突擊復查,發現一切都非常規范。
“現在產品供不應求,”羅賽洛(溫州)明膠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張漢鳴說,由于價格高等因素,該公司只與新和成等知名企業建立直接供貨關系,新昌等地中小空心膠囊企業極少從該公司進貨,“除非他們是從代理商進貨的”。然而,本報記者之前在新昌采訪時,當地2家“龍頭”空心膠囊企業均說,他們的一些明膠原料來自羅賽洛溫州公司,并因此說明公司明膠原料來源質量可靠。
劉威表示說,當地明膠企業以企業自查為主,食藥監部門每年1次以上抽檢,以及上級部門部署的專項檢查,抽檢產品送往市級以上食品藥品檢驗所。他認為,“毒膠囊”事件之后,監管部門應改變“傳統做法”,加強對明膠產業的監察。
據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的重要支撐是技術監督,例如重金屬、色素,不是憑肉眼、憑經驗就能鑒別出來,需要有專業的機構和儀器設備才能勝任。遺憾的是目前全國縣級食品藥品檢驗機構鳳毛麟角。即使在市級食品藥品檢驗機構,檢驗能力也極其有限。而現在假劣食品藥品恰恰在城鄉接合部、縣級以下鄉鎮和農村高發。加強基層食品藥品檢驗投入迫在眉睫。
關于鉻的毒性,中國毒理學會副理事長、軍事醫學科學院毒物藥物研究所廖明陽研究員表示,人體內有三價鉻和六價鉻,三價鉻的毒性比較小,而六價鉻如果長時間、大劑量的攝入的話,可以引起腎臟損害,還可能有致突變、致癌等作用。
廖明陽介紹說,人體鉻的主要排泄是通過腎臟排泄。一般來說,一個健康成年人每天通過腎臟排放鉻的能力可達到約0.2毫克,從現有有關鉻的安全性資料和報道的膠囊中鉻的最大含量以及病人每天攝入的膠囊數來看,一般認為不會引起人體鉻急性中毒和慢性鉻蓄積。
推薦閱讀
我是真實的億萬富翁,而她不是。電話那頭的孫大午談起吳英時,流露出恨鐵不成鋼的痛惜。 隨著最高人民法院20日一紙發回重審令,法學界、公知界對于吳英之罪的爭議又起波瀾。9年前同樣因集資問題遭受牢獄之災的農民企>>>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424/54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