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云計算已從最初的名聲大噪,步入了遍地開花的階段。年初,戴爾、賽門鐵克、英特爾、甲骨文等商業巨頭已率先開始了他們的戰略收購,意圖在云計算應用全面開花前布局發力,占據更有利市場地位。服務商的種種積極努力也印證了云計算的無窮潛力,催生了層出不窮的新技術和新產品。從用戶到IT領袖,云應用和云落地的話題也在不斷翻新……
觸手可及的云測試
毫無疑問,多樣性的混合IT環境正讓CIO們面臨著更多不可預見的壓力與挑戰。應對普遍離散式的混合交付模式,CIO們對云計算帶來的革新式變化欣喜不已。如何能夠不斷提升自身IT支撐力并可靈活適配IT資源響應業務擴張需求?很多公司已接受了“云”并開始建立自己的私有云。在云計算擺脫了概念理論和價值認可誤區后,專家預測,2012年關于云計算的熱點討論將聚焦于:大用戶、大數據和大系統。與此同時,一些基于云模式的應用因目標簡單、操作便捷早已經化云為雨,走到了普通用戶的身邊。云測試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作為最早推動云測試服務,并推出LoadRunner云端測試產品的惠普公司來說,基于云平臺的測試服務能夠為用戶呈現哪些優勢特點?“云測試的概念就是基于具備靈活性、自我服務能力、可擴展性和靈活計費方式的云平臺,而向用戶提供測試服務的一種方式。如果你的開發團隊分散于全國不同城市,或者你的應用交付時限迫在眉睫,云測試服務能夠幫助用戶從搭建測試環境、準備測試工具、召集測試人員等繁瑣事項中解脫,可以通過租用的方式來購買測試服務。當然,每個企業都會有達不到生產環境要求的老舊機器,可以基于這些設備之上嘗試搭建云測試平臺,跑一些東西,變廢為寶�!� 惠普軟件高級測試顧問李云崗向記者形象描述了云測試平臺可一展身手的應用情境。
7×24小時性能測試體驗服務
測試服務也能夠“7×24”?對惠普而言,如何來實現?李云崗向記者解釋:“惠普可以提供一個比較成熟的解決方案,將性能測試中心以瀏覽器的方式提供給用戶使用。當用戶采購性能測試工具后,可以將其放在云服務商一端,在有應用需求時登錄至云平臺進行測試。在具體實現時,我們可以選擇兩種方式,一是可以將應用部署到云平臺上,來實現測試;二是可以將應用部署在自己的IT環境中,將測試軟件部署在云上,通過云端對測試系統進行加壓,這樣可以實現24×7的性能測試。”
整個云測試平臺的優勢何在呢?“作為云測試用戶,一是無需購買相應硬件資源,可直接租用云服務提供商的平臺和相應軟件或者人力,可節約和降低成本;二是在面對異地項目時,通過云平臺的服務方式更為靈活。”李云崗總結道。
惠普提供的Quality Center解決方案能夠基于云平臺的模式向用戶提供專業的測試管理服務。
目前,Quality Center(測試管理工具)已成功應用于國家開發銀行、上海浦發銀行、北京農村商業銀行、中國人壽等國內知名金融、保險機構。作為國內主流的測試工具,浦發銀行測試中心經理馮文亮對HP Quality Center給予評價:“除了專業測試團隊建設外,惠普應用質量管理工具Quality Center能幫助我們掌控和管理整個測試工作流程,以性能測試為主,功能測試為輔,運用惠普LoadRunner性能測試工具、Quicktest Professional功能測試工具等軟件對浦發銀行80%新上線的產品進行投產驗證測試,查找軟件缺陷及產生原因,并最終歸納成質量分析報告,能夠幫助我們更透明地了解應用質量測試各方面進展情況,從而提高軟件測試工作效率�!�
云測試平臺六大優勢
云計算提供了一種新型的業務模式,即云付費模式:按次付費和按小時付費。這種商業模式,特別是對于一些中小企業來說,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這些中小企業的項目一般相對較小,IT預算有效,這是非常適合它們的模式。這也是惠普投入大量資源,提供云端測試產品的原因所在。
未來“云”將是一股非常強大的推動IT發展的力量。它在性能測試、功能測試都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并且保障測試的安全性,對于惠普軟件而言,可基于Quality Center、Performance Center、Application Security Center這三款落地產品,提供全方位的測試平臺服務。它具備以下六大優勢:
1.預先部署的基礎架構——快速投入使用,無需增加基礎架構開銷和維護成本;
2. 快速實現價值——縮短測試周期,加強測試回歸能力;
3.增強靈活性——按需設置的測試軟件部署,靈活啟用;
4.提供遠程服務——支撐不同地域,不同項目的并發服務;
5.24x7全天候技術支持——隨時提供測評服務;
6.提高企業的應用質量——確保企業交付出高效、高可靠、高穩定的軟件
我們看到,云測試已經得到了很多公司的重視。相比廉價硬件+虛擬化的本地測試環境,云測試的優勢已經顯現。未來,隨著更具差異化和更好用戶體驗的云端測試產品面市,更多的用戶將登上“云”端,向更瞬捷IT交付時代快速演進。
推薦閱讀
正如騰訊CEO馬化騰對話Kevin Kelly時說的每個行業都將互聯網化那樣,競拍行業必然要互聯網化。國內的網絡競拍網站從借鑒國外模式起,發展到如今已超過百家。這一幕,在團購行業、視頻網站行業亦風風火火地發生過。 然>>>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做好準備 向“云測試”出發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426/55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