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楊;張勇
“在什么樣的市場做生意,了解、深入這個市場非常重要。”就是在這樣的認知之下,2011年5月在被任命為畢馬威國際主席后,澳大利亞人安茂德(Michael J. Andrew)上任的第一把火,就是把畢馬威國際的主席辦公室搬到了香港。這也開創了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先河。
“惟其如此,戰略制定上才能有更寬廣的思路,也才能保證決策的正確性�!弊谖覀儗γ娴陌裁滦χf。
以畢馬威為代表的全球性會計師事務所重視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據了解,在安茂德的任期內,其有意把畢馬威中國的團隊翻番、從現有的9000人擴大到18000人;同時實現其在華80%的合伙人由當地專業人士擔任。
或許不為人所知,畢馬威內部有一個叫做C 75的活動,其每年都會把未來可能執掌畢馬威的75位領導人請到一起參加一個為期3天的活動。今年這個活動的地點就在上海,“過去和將來我們都把中國作為新興領導人培訓的重要活動基地之一”。
這種重視與擴張計劃的背后,則是新興市場對畢馬威新增業務所提供的極大貢獻。
據了解,亞太地區為畢馬威國際貢獻了其總收入的約20%�!斑^去6個月,我們的中國業務實現了12%的增長,相對而言全球的這一數據僅為8%�!卑裁轮赋觯刂�2011年9月的上個財年,其實現了10.1%的增長,而中國市場的增長速度則為12.9%�!叭绻凑兆匀荒暧嬎�,則2011年我們中國業務的增長則高達18%”。
但安茂德所做的一系列變革,是否會得到所有合伙人的認可?新上任的他又如何把所有人凝聚在一起,在審計行業受到全球性質疑的情況下改變外界的觀感?什么又是他所認知的領導之道?
在近2個小時的專訪中,他對這些給出了坦率的回應,很多觀點打破了印象中保守的會計師合伙人形象。
就比如對辦公室地點的遷移,至少到目前,他本人對這個決定非常滿意。對去過93個國家、現在每3周就要在美洲、歐洲和亞洲之間輪換的安茂德而言,“香港去哪兒都很方便。”
“未來10年看中國”
《21世紀》:把全球主席辦公室放在香港,是否與畢馬威的發展戰略變化有關聯?
安茂德:畢馬威國際有七大戰略計劃,中國和新興市場是其中兩個。我們在歐洲、北美這樣的成熟市場已經有很好的品牌和業績,比如我們的美國業務這幾年一直發展強勁。新興市場是我們現階段的發展目標。以亞洲為例,畢馬威在日韓的業績平平,但反觀印度這樣的新興市場,去年我們的印度業務增長達到了25%。
所以畢馬威非常關注中國、印度、非洲、拉美等,現在甚至在考慮土耳其、伊拉克、中東這樣的國家和地區。這體現在我們的投入上,比如讓來自加拿大、美國的專業人士進入新興市場國家的顧問委員會里面,來幫助拓展當地業務。在中國,畢馬威過去幾年對這個市場的資金投入超過2億美金。
《21世紀》:你怎么看中國市場未來的發展潛力?近期世界銀行降低了對中國經濟2012年的增長預期,從1月份的8.4%下調到8.2%左右。同時你此前提及,2012年中國的銀行業會面臨壓力。這是否都會降低你們對中國業務的預期?
安茂德:中國市場的表現一直以來好過畢馬威全球的總體水平,我們相信中國市場此后還會保持這樣一個迅猛發展的態勢,今后10年中國依然會是高速增長的市場。
這基于兩個判斷,首先中國企業有走出去的持續性需求,他們希望能更有效率地經營自己的業務;其次海外企業也希望能持續投資中國市場。
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態勢盡管仍會持續,但過程中總免不了會有一定的波動性。作為畢馬威,我們不看短期而更多的是看中長期的發展。我們同意很多經濟評論者的觀點,如果中國經濟以8%、9%的速度實現軟著陸,對整個經濟環境都會有一個正面的影響。
同時中國的政策層也在推出一些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比如在今年的博鰲論壇上,就有政府官員提出要放寬資本管制、實現匯率的雙向浮動、鼓勵資本外流,這對我們這樣的機構會帶來諸多正面的影響,我們會有很多銀行業、金融業的人才可以幫助客戶到中國來,也能給予本土客戶以更好的建議和服務。
《21世紀》:資本市場本身環境的不好,加之一部分中國企業的財務丑聞,導致海外市場對中國企業上市的窗口幾乎關閉。作為專業機構,你們如何讓海外投資者意識到中國企業總體還是健康的?對中國的民營企業又有怎樣的建議?
安茂德:一部分中國企業在財務、會計上遭到質疑,是非常不幸的事情,這打擊了部分海外投資人對中國企業的信心。事實上以我的觀察,海外投資人對中國依然有非常大的興趣和偏好,比如對能源、金融以及消費業依然青睞。我所接觸到的PE或者VC這樣的長期投資人,對中國企業還是比較看好的。
對要走出去、對要去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我的建議是尋找好的、有聲譽的中介機構,包括好的投行、會計師事務所等等。好的機構重視本身的聲譽,不會愿意所服務的客戶毀壞自己的聲譽,所以會做非常詳盡的盡職調查。另外中國企業或許更適合去香港、新加坡這樣的市場,因為這些市場對他們會有更多的了解。
“走出去不會減速”
《21世紀》:你剛才提及的政策主要有利于外國企業投資中國市場。那么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去又當如何?一方面實體企業沒有太多錢,銀行也不能提供現金支持。
安茂德:我們在中國的服務對象,從最初的跨國公司到現在以中國企業為主。服務中國企業走出去,是我們今后的發展重點,他們會對包括審計、稅收方面的優質服務有需求。對此畢馬威在2011年9月成立了全球中國業務發展中心,我們在40多個國家的團隊以網絡方式為中國企業海外擴張提供幫助和支持。
據我們的觀察,這個趨勢并沒有減速的跡象。中國企業走出去現在已經有了一個策略性的變化,以前有更多的政策性因素在里面,現在則更看重技術、品牌等無形資產,通過結合中國相對低廉的成本達到更加多元化的運作;另一種雖然是單純的財務投資,比如去臺灣、印尼等地,旨在減弱中國通脹所帶來的壓力。
《21世紀》:對走出去的中國企業,你認為需要具備什么樣的條件?
安茂德:首先要對自身的內部治理有很高的要求。
其次要理解當地市場、要對本土的人才善加利用,以日本企業為例,其非常善于雇傭當地的高級管理人才來開拓本土市場。
再次,要有自我約束、自我品牌塑造的內在要求,因為企業走出去后代表的就不僅僅是企業本身,同時也代表國家形象。
最后要做詳盡的盡職調查,對交易的方方面面都要全范圍地思考。相對而言在海外無論是并購還是投資,中國企業還是有一個非常好的聲譽的,一旦他們打算去做交易,都會有比較長遠的承諾和計劃,有些地區和國家都還達不到這樣的水準。
推薦閱讀
史軒川 現在,正值中國上市公司年報披露的高潮期,匹配業績的披露,中石油、中國遠洋(隸屬于中遠集團)等大批企業同時發布了企業社會責任(CSR)報告。據統計,2011年前10個月,中國各類社會責任報告發布數量已達817份,>>>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畢馬威國際主席:服務中企去海外是未來重點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428/55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