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埃塞俄比亞國家工業部長Mr. Mekonen Manyazewal的專訪安排在一個陰雨霏霏的下午5點將近下班時分,他給了本報記者1個小時的時間。采訪在他位于工業部的部長辦公室的會客廳進行,當然,還有味道十足的埃塞咖啡相伴。
埃塞工業部是2011年初剛剛從貿易與工業部拆分出來的一個新部門,將貿易與工業拆分,顯示出埃塞執政的總理梅萊斯在第二個五年計劃中,對發展工業的重視與渴望。我們的對話就從兩個五年計劃開始。
農工業并重
《21世紀》:請您評價一下埃塞俄比亞政府已經和正在執行的兩個五年計劃;毫無疑問,埃塞正處在工業化的初級階段,基礎設施建設與工業化如何能夠做到互相促進?
Mr.Mekonen:如您所知,這是埃塞政府正在推動的整個國家發展的計劃。我們制訂工業發展的框架,目的是為了戰勝貧困,加快發展。
在已實施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我們的目的是“經濟發展與脫貧”,主要是利用聯合國、世界銀行以及國際社會提供的援助,建設公路、電信等基礎設施,開發水電,這些基建投資為經濟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同時也提供相當的就業崗位,幫助許多人脫貧。
第二個五年計劃,我們想要吸收更多的外資,幫助我們發展工業、增加出口,同時進一步推動基礎設施的建設,提高農業和服務業的發展水平,重點是教育和醫療。
我們預計增加2000公里公路,目前主要規劃建設了4條公路。此外還有從亞的斯到吉布提的鐵路動脈,這個投資項目很大,主要依靠埃塞政府、國內和外來投資者,現在鐵
路的工程設計已經做完,年底可以開始建設。
《21世紀》:這條鐵路投資巨大,資金是否落實了?此外,鐵路有相當一段是在吉布提境內,與吉布提的合作有沒有問題?
Mr.Mekonen:主要是政府投資,當然我們也歡迎國際企業等資本的投資。我們和吉布提政府的合作沒有問題。
《21世紀》:第二個五年計劃力推工業化,你們心目中的工業結構是怎樣的?
Mr.Mekonen:首先是發展農業。我們希望以農業為基礎,以農業帶動工業的發展,工農并進,并充分利用我國的勞動力資源。
我們的工業發展方向包括:農產品加工、出口加工、進口替代等等,我們希望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每年的工業增長提高到18%-20%。
我們希望發展紡織、皮革、建筑、造紙、化工、鋼鐵等多個工業門類。以紡織業為例,我們希望這個產業在五年期間能實現10億美元的出口。
臨空型加工業也是我們計劃中的一部分,我們已經在建立一些工業園區。
期待更多中資企業
《21世紀》:您如何評價中國投資者在埃塞工業化進程中的作用?
Mr.Mekonen:我們歡迎更多的中國投資者,不光是水泥工業,我們希望更多的中國制造業轉移到埃塞來。
我們非常感謝中國對非洲、對埃塞俄比亞的支持,以前是支持我們國家獨立,現在則是在支持我們的經濟發展;而且中國不光是用嘴在說,已經付諸行動了。
我們高度評價中非發展基金對促進中企投資埃塞所做的貢獻,我們已受益許多。
《21世紀》:聽說中國與埃塞之間也在談判貨幣互換協議,以及雙邊貿易以人民幣結算,您知道這方面的進展嗎?
Mr.Mekonen:中埃兩國貿易正處于逐步增長之中,中國是我們的主要進口國,我們更希望可以多出口產品到中國,以實現貿易平衡。
我國外匯十分短缺,正是由于以前進口產品比較多,現在我們鼓勵農產品提升出口值,增加外匯收入;同時也在大力吸引外資,以求達到外匯平衡。我們也希望中國增加在埃塞的投資,帶來更多的外匯。
至于您說的貨幣問題,我不太了解進展。
《21世紀》:埃塞俄比亞現在商業流通業仍未對外資開放。我想用中國的經驗告訴您,中國在上世紀90年代對外資開放商業流通業時,也有許多反對聲音,認為應該保護本國的零售業,否則將被外資淹沒,整個流通體系控制在外資手里;但是開放十幾年的結果完全不是這樣,對外資開放刺激了本國商業流通業提升競爭力,整個商業也獲得了繁榮。
Mr.Mekonen:我們目前還不會開放商業零售業,這是要保護本國人民的生存。中國開放商業流通業,也是基于經濟已發展到一定程度,有實力經受沖擊,現在埃塞還不具備這個條件。
《21世紀》:您認為埃塞在中非關系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Mr.Mekonen:我認為這是一種非常積極的、強有力的角色。
兩國的友好歷史很久遠,兩國領導人對全球戰略有共識;加上非盟總部也在亞的斯,這對促進中國與非洲之間的經濟、政治關系都起到了一個“積極推動”的作用。
推薦閱讀
廣東川惠集團董事長劉延林: 埃塞現在的機會與中國80年代差不多
劉延林,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四川籍廣東民營企業家,可以說是狂熱的埃塞投資者之一。記者在亞的斯約到專訪他時,他正在籌備他在埃塞俄比亞的第二家水泥廠C.H熟料廠的投產儀式,他的第三間水泥廠,100萬噸的產能規模是>>>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我們希望更多中國制造業轉移到埃塞” <總類復分>=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428/55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