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股份(600694.SH)的業績風云突變,該公司日前發布第一季度業績顯示,其前三個月凈利潤4.09億元,同比增長191.34%;而去年四季度大商股份單季度虧損4304萬。
盡管凈利潤變臉幅度很大,但大商股份營業收入89億元,同比僅增長1.2%。但借凈利潤大增之勢,該公司推出了2011年度分紅計劃,每10股現金分紅3.3元,這是大商股份近五年來第一次實施現金分紅。
對此,某券商分析師認為,大商股份有意釋放業績利好,或為配合管理層利益需求。“2011年度,大商股份的股權結構發生了根本性改變,由管理層控制的大商集團成為大商股份實質上第一大股東。大商集團去年總銷售額超過1000億元,是大商股份總銷售額的三倍多,兩者商業業態雷同,直接構成同業競爭。”該分析師說,“不排除管理層要通過大商股份平臺套現大商集團資產。”
業績反復無常
改制后,大商股份的業績一直反復無常。
2008年,大商股份盡管銷售收入增長25.93%,凈利潤卻下降了23.7%。2009年,大商股份出現了16年來首次虧損,凈利潤為負1.16億元,同比減少150.16%。而當年,該公司銷售收入211.63億元,同比增長12.27%。
2010年,大商股份實現盈利1.21億元,同年銷售收入243.43億元,同比增長15.03%。2011年前三季度,收入227.3億元,增長27.7%,凈利潤更是達到3.17億元。
而到了去年第四季度到目前,大商股份的業績在暴跌與暴增之間變幻莫測。與此同時,百貨零售持續高增長后,到今年第一季度增速放緩。國信證券研究報告顯示,一季度百家商場增速放緩22個百分點至增速9%,重點公司的收入一季報增21%,利潤下滑12%,研究員孫菲菲認為行業盈利向下拐點出現。
而大商股份的業績為何逆勢變臉?
記者查閱該公司多年財報發現,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的巨額變動成為影響公司業績的直接動因。2011年半年報顯示,該公司僅6個月的時間的管理費用就已經高達13.23億元。而同期,和大商股份主業相同的友誼股份的管理費用僅有3.66億元,不到大商股份的28%。而在營業收入方面,友誼股份卻高出大商股份10億元以上。到去年第四季度,該公司營業費用和管理費用上升較快,單季度費用率同比上升1.49個百分點。
知名財務專家張彤分析,大商股份的管理費用增加始于2008年。該公司完成改制后,突然變更會計政策,主要是加速折舊,公司費用隨即大幅增長,其中僅管理費用一項就同比大增7.57億元,相對于大商股份不足3億的總股本而言,僅此一項就影響公司每股收益2元以上。
2009年,大商股份營銷費用劇增,公司廣告費用增加1.2億元,增長52%,其年度銷售費用為12.09億元,同比增長62.43%。物業租金支出增加了3.2億元。當時有分析師估計,大商股份當年盈利應該在6億元以上。
而在今年一季度的業績暴增報表中,大商股份的營業+管理+財務費用合計增長僅1.1%,其中財務費用同比大幅下降47.2%。此外,該公司一季度毛利率大幅提升3.7個點至21.3%超預期,創下了百貨行業毛利率最高水平。
“管理費用、營銷費用、財務費用的不穩定顯示該公司的財務報表有刻意操縱的嫌疑。”上述某分析師認為,“其顯示的費用額度看似為了配合業績需要操作的。”
該人士認為,大商股份的業績過去多年都被壓制,而現在到了釋放時機。
大股東套現?
2011年期間,大商股份的股東發生了根本性改變。
原第一大股東大連國資委旗下大連國商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持續在二級市場減持公司股票,至去年年底,持股比例由原來的8.81%降至8.54%,而原第二大股東大連大商國際有限公司持有8.80%的股權變身為第一大股東,大商國際系大商集團全資子公司,大商集團系大商股份管理層控制企業。
2008年,大商集團推行改制,最終代表管理層持股的大連大商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大商集團和大商股份主要管理層成員設立的公司)以貨幣資金對產權轉讓后的大商集團增資,獲得大商集團控制權,由此通過大商集團間接持有大商股份2.2%的股權。
大商股份管理層對管理層激勵政策不滿,大商集團兼大商股份董事長牛剛曾公開表示,國有資本應該退出大商集團。2009年,改制完成后一周,該公司董秘與總會計師就一起辭職。
上述分析師認為,管理層對上市公司所獲權益不滿是近幾年壓制大商股份業績的主因。而大連國資經過去年的減持,退居股東第二位,管理層控制的大商集團成為大股東。
據公開資料顯示,大商集團擁有店鋪170家,總建筑面積超過1000萬平方米,員工總人數22萬人,2011年銷售突破1100億元,成為中國百貨商業首家千億級大公司。而大商股份只擁有其中的80家店鋪,銷售額只占大商集團不到三分之一。且大商集團近幾年業務年均增長近30%,遠遠超過大商股份的發展速度。
“大商集團還擁有大量的商業經營資產,這些資產有通過資本市場套現的需求,此外,大商集團其它店鋪與大商股份的業務形成同業競爭,不利于大商股份資本運作,因此,大商集團極可能通過大商股份套現現有資產,實現融資。”上述分析師認為。
早在2006年,大商集團還未進行改制,大連國資委曾計劃大商集團整體上市,但改制后大商集團脫離國資由管理層主導收購,大商集團業務重組擱淺。
大商股份第一度報表顯示,該公司凈利潤大幅增加,現金流狀況卻不盡如人意,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為負2.08億元,為1998年以來的各財報周期中倒數第二。
上述分析師認為,大商股份一季度釋放業績以備戰資產重組,提高估值。
2012年,大商集團制定了“十二五”發展目標:“過一進二”、“過二進三”、“過三進六”,即銷售收入突破1000億元,達到2000億元;大型店鋪數量超過200家,達到300家;利稅額超過30億元,達到60億元。
“三年前,大商集團改制時整體評估價值13.77億,當年該集團銷售收入超過705億元,持有大商股份8.8%的股權,如今,大商集團銷售額超過1000億元,持有大商股份8.8%的股權,但估值絕對是當年價值的幾倍!”該分析師說。
推薦閱讀
對埃塞俄比亞國家工業部長Mr. Mekonen Manyazewal的專訪安排在一個陰雨霏霏的下午5點將近下班時分,他給了本報記者1個小時的時間。采訪在他位于工業部的部長辦公室的會客廳進行,當然,還有味道十足的埃塞咖啡相伴。>>>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大商業績蹊蹺暴增 大股東套現沖動隱現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428/55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