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聞控股的股權轉讓已經完成交易,股權也已實現交割。”4月27日,人保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人保投控”)一位內部人士向本報記者證實了人保集團出售“華聞系”股權的消息。
同日,華聞系實際控制的兩家上市公司新黃浦(600638.SH)和華聞傳媒(000793.SZ)均因“實際控制人發生變動”,“涉及重大事項尚需核實”而停牌。
對于此前媒體關于華聞系股權受讓方北京信托的受讓資質的質疑,前述人保投控人士回應稱,簽約受讓方為北京信托,并不清楚是否背后存在兩家地產商的資金信托計劃。
人保否認資質不符
人保轉讓華聞系股權的過程風波不斷。
早在2011年6月,人保集團在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下稱“北金所”)掛牌出售華聞系股權,包括持有的華聞控股55%的股權和廣聯投資54.21%的股權。后因華聞控股股東之一人民日報發表異議而一度中止。
4月25日,華聞系股權兩名意向受讓方之一的北京信托獲得北金所發出的符合受讓資格的通知書,而另一意向受讓方——無錫金源產業投資發展集團(下稱“無錫金源”),則因“貴司及公司持股企業不屬于金融企業”,最終未能獲得受讓資格確認。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一位無錫金源的內部人士曾對本報記者表示,北京信托的資格“存在重大瑕疵,并有合法合規風險”。
亦有知情人士稱,北京信托不是自身參與競拍,而是以受托人的名義、以信托計劃的方式來參與轉讓,并且信托資金來自兩家民營地產企業,分別為沿海綠色家園和聯合置地兩家公司。(詳見本報2012年2月26日報道《人保集團上市前清障:華聞系股權被落北京信托》)
對此,前述人保投控內部人士回應稱“并不知情”。
根據此前人保投控掛牌出售華聞系股權時提出的受讓方資格要求,受讓企業必須滿足“國有獨資或控股的金融企業或擁有金融企業投資管理經驗的企業,至少直接或間接持有一家非銀行金融企業不低于5%的股權等”。該人士指出,相比之下,北京信托滿足要求,無錫金源則不符合相應資質。
無錫金源人士此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曾表示,該公司作為控股股東,直接持有金源農村小額貸款公司49%的股權,屬于央行劃列“金融機構”范疇,滿足上述掛牌條件。
但前述人保投控人士則認為,根據《金融企業國有資產轉讓管理辦法》第二條規定,“所稱金融企業,包括所有獲得金融業務許可證的企業和金融控股(集團)公司。”
“而無錫金源并未能提供相應的金融業務許可證,因此不滿足資質”。該人士稱,與人保投控簽約受讓“華聞系”股權的法人主體北京信托本身,并非所謂信托計劃。
關于北京信托用以收購華聞股權的資金來源是否為信托計劃,且資金方是否來源于兩家地產商,該人士表示“并不清楚”,也沒有義務去了解。“我們不是法院,無法去質疑。”
人保“金控”夢斷
憑借收購華聞系一步實現“金控”,卻一度落得味若雞肋、舍留兩難。一年多的盡職調查、入股談判,兩年半的重組整合,最終走向的卻是出售股份的結局,人保更多是“不得已而為之”。
2008年6月,人保集團通過旗下人保投控以8.62億元獲得華聞控股55%的股權,對于彼時尚未涉足非保險金融領域的人保集團而言,這筆交易使其間接持有證券、期貨、信托和基金公司,最終一步“金控”。
后因華聞控股旗下多家子公司核心資產陷入連環訴訟中,中泰信托、大成基金等重要股權遭司法凍結。無奈之下,人保集團從人保壽險“違規”急調保險資金20億元,用以償還債務、盤活核心資產。此外,人保投控還向北京信托借了一筆約10億元的信托貸款。
前述人保投控人士坦言,人保剛收購華聞后,確實有點“水土不服”。不過,華控內部的一些“特殊勢力”也使得人保在盤活和運轉華聞系資產時頗受掣肘。
另據其透露,2010年5-10月間國家審計署在華聞控股進行審計期間,人保方面曾請求審計署“務必查清楚”。“后來(審計署)不查了,說是企業自己的事情。”該人士解釋稱,關于20億人保壽險資金,審計署的審計報告中并未進行“違規”認定,而是稱“本質上是維護國有資產的利益”。目前,人保壽險的資金已經全部回歸。
由于符合資質的受讓方只有北京信托一家,上述股權轉讓的最終交易價格即為掛牌價21.35億元。相比于8.62億元的買入價,人保收益超過12億。
華聞系股權轉讓后,作為人保集團的全資子公司的人保投控目前主要有三大業務,包括老人保不良資產處置、并購和股權投資業務,及債權投資計劃等。
推薦閱讀
上海,我來啦! 上海,我來啦!4月25日,在安聯財產保險(中國)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的開業典禮現場,當德國人、財險總經理兼董事聶培德(Peter Nestmann)字正腔圓說出這句道地的中文時,會場發出會心的笑聲,氣氛一>>>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人保投控: 否認北京信托“資質不符說”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428/55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