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在老百姓的眼中像花兒一樣,黨委政府要創造花兒生長的環境和條件,要提供陽光、空氣、土壤。"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2011年之初提出建設"幸福廣東",它涵蓋了民生福祉、社會公平、生態環境、社會治安、民眾訴求表達和社會參與等多層次指標。
在廣東韶關湞江區,早在2008年就圍繞創先爭優活動"抓落實、優發展、重民生、促和諧",開展"百姓冷暖我先知"行動。三年來,湞江區不僅鞏固了基層組織建設成果,深化了三級聯創活動,還為群眾創造了"花兒生長的環境和條件",提供了"陽光、空氣、土壤", 切實解決了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在建黨90周年前夕,我們深入走訪了湞江。湞江創新黨建工作平臺,通過"百姓冷暖我先知"行動為當地老百姓辦好事實事的故事,正是他們向建黨90周年奉獻的一份平實的厚禮。
湞江區區委書記劉衛東(右一)到貧困戶溫其成家了解生產生活情況
絲絲關愛:坍塌的家幸福揚帆
新韶鎮東山村是湞江區扶貧開發"雙到"工作的其中一個扶貧點,他們結合開展"百姓冷暖我先知"活動,千方百計為百姓解憂排難。區委書記劉衛東同志扶貧掛點溫其成,溫其成夫妻倆育有兩個兒子,妻子患有鼻咽癌,大兒子患脊椎病。了解到溫家的情況后,劉書記十分重視,立即組織相關部門進行社會募捐籌款,將溫其成的妻子和兒子送往市一醫院辦理住院治療,并負責還清溫其成妻子以前在市一醫院治療時拖欠的醫藥費以及這次治療費共計3萬多元。
當劉衛東書記深入東山村,看到溫其成一家居然居住在環境惡劣的豬圈時,劉書記又組織有關部門,以湞江區建設局帶頭,聯系各界人士,出錢出力,僅用半年時間,為其建好一層樓的住房,共計花費5萬元。
湞江區區長張德清(左二)慰問孤寡老人
涓涓清泉:安全水讓村民心里甜
地處低洼地的湞江區犁市鎮橫江村,長期以來受農業化肥、農藥和畜禽糞便的污染,水源變差,水質變黑變臭。開展"百姓冷暖我先知"行動以來,橫江村群眾在活動組發出的《百姓冷暖表》上反映最強烈的,就是如何解決人畜安全飲水問題。
2009年3月的一天,犁市鎮黨委書記葉東升同志冒著傾盆大雨走村莊,看水源,還到村民家里了解情況。通過調查,了解到近幾年,橫江村的井水受到周圍水源的污染,飲用水大腸菌群超標近30倍,日見渾濁,村民生病人數明顯增多,成為農民生命與健康的"隱形殺手",這一情況令葉書記大為吃驚。當天就帶領鎮掛點村領導、駐點村干部勘察水源,參與可行性方案研究,化解各種矛盾,溝通協調關系等,最后選定在離村子二公里外的一座山上引水。
經預算共需資金30多萬元,這可讓村干部一時束手無策。為了解決資金缺乏的難題,鎮黨委、政府采取鎮支持一點,集體出一點,農民籌一點,社會各界捐一點的辦法,但自從2005年全省煤礦關閉后,鎮里失去了原有的支柱產業,鎮財政支持數額有限,村集體也拿不出錢,確實讓人揪心。最后鎮領導積極爭取到區水利局的大力支持,使得橫江村安全飲水工程正式立項。村干部從開始到結束,無償地跟班施工,參與管理,不顧個人得失地奔忙在施工現場。經過近3個月的施工,于當年5月順利竣工,徹底解決了該村近500村民的安全飲水問題。
湞江區區委常委、組織部長藍振云(右二)到農村了解生產情況
縷縷溫情:精神病人變正常人
風采街道辦文化街社區收集上來的"百姓冷暖卡"上說:文化街又一住戶李某是位精神分裂癥患者,每逢病情發作時,便大吵大鬧,呼天搶地,街訪鄰居怨聲不斷。因不堪長期與一個精神病人共住,病人三位兄弟姐妹相繼搬離。從此李某的性格變得更加怪異,整天瘋瘋顛顛,到處游蕩,惹是生非。他還常常趁社區居委干部上班時到居委會吵鬧,拍桌踢凳,糾纏大半天。有一次,她沖進居委辦公室,兇相嚇人,死活不肯離開,當時值班的社區干部小曾,盡管心里非常害怕,卻一個人整整陪了李某一天,最后終于穩定了李某的情緒,李某才肯離開。
文化街社區居委會在分析了李某問題的原因后,定下了一個輔導和幫助的計劃:讓李某感到大家都在關心她,她并沒有被遺忘。
于是,每星期居委會由專人上門或電話與她進行問候和溝通,了解她的生活和活動情況,陪她聊天,聽她傾訴。還陪她上醫院,或為她送藥,使她的病情有所緩解。節假日,還為她送上大米、食油、棉被等生活用品,安頓好她的生活起居。
如今,只要一到居委會,李某的精神狀態就會平靜,文化街社區居委會成了李某的另一個"家"。平時不發病時,她還會幫助社區居委干部作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搞衛生、張貼宣傳畫等。(金世彬 肖力群 李其廣 余巍巍 傅雪平)
推薦閱讀
本月中旬,內幕調查時,該中心企業定向班正在熱招,宣稱主要招收西永IT企業定向就業班,受大企業委托培養IT高端人才,經北大青鳥培訓后,讓高中生也能進名企,直接輸送到西永IT就業,月薪平均4000元耐人尋味的是,根>>>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韶關湞江“百姓冷暖我先知”建設幸福廣東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10623/8702.html